最新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小标题“______”来概括。从这段话里画“ ”的句子所描写的家乡人协调有序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_____美和_____美。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两个情景是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含义是( )
1 / 20
A.赞扬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品格。
B.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既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又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二、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 ..
(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 ...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三、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__ 爱慕——________
3 / 20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品格。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做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的人。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具有花生一样的品格呢?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描写,描绘了___________,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4 / 20
2.从哪里能看出“我”懂得父亲的不易?用“﹏﹏﹏”画出来。
3.为什么父亲觉得委屈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什么玩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 / 20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_ 仿佛——________
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殿堂 ________的亭台楼阁
________的山乡村野 ________的民族建筑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
6 / 20
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任意——(_______) 奉命——(_______)
(2)反义词: 破坏——(_______) 销毁——(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确切地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
3.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都有哪些残暴的行径?请你用文中的句子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0
七、 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___________,不肯___________。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文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课外书或影视作品中认识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3.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是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的秉性的人”,“梅花的秉性”就是___________
4.梅花与____、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我能写出一句和梅花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8 / 20
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在“□”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______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是一个________故事。我读过的同类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20
4.仙女们为什会来到人间?请在文中用“___”画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A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B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C )桂花。回家时,总要( D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
捧 赏 收 挑
A: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10 / 20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读课文选段答题。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1 / 20
秋天最关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 )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天之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3.秋天黄昏时,作者笔下的两个很有动态感的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到_________,能感受到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5.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 / 20
《白鹭》节选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嗜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文中白鹭的嗜好是(______)
A.望哨 B.悠然地飞翔 C.站立于小树的屋顶 D.早晨出来
2.“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是还有缺陷,文中的“不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_____之情。
4.分别给选文第1、2自然段描绘的画面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内阅读。
13 / 20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睛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从白鹭的 (__________) 、(________) 两方面来描写白鹭。
2.在作者的笔下,白鹭就像优美的水墨画。请你为选文中的两幅画拟两个名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钓鱼”换成“捕鱼”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先写人们的猜测,再用疑问结尾,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怀疑。
14 / 20
B.这句话先肯定后疑问,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样写是为了引发读者对于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的深思。
C.这种结尾表明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答案
一、
1. 走搭石 音乐 画面
2. 两人礼让过搭石 背着老人过搭石 相互谦让、尊敬老人
3.C
二、
1.宋 朱熹
2.说。 这。或:书上 随意。 紧要、重要。
3.思想已经集中了,眼睛和嘴巴的应用难道还会不到位吗?
4.C
三、
15 / 20
1.珍贵 羡慕
2.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3.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
4.环卫工人;邮递员
四、
1. 场景 庙会的盛大与热闹 庙会的盛大和父子的穷困形成鲜明的对比
2.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3.庙会上很多好吃的,但是父亲没钱买,只好吃从家里带的凉粽子。
4.万花筒。体会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五、
1. 景致 模仿 好像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田园风光 风格各异
16 / 20
4.作者之所以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从而更能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5.我为祖国昔日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
六、
1. 随意 受命 保护 保留
2. 建筑宏伟 博物馆 艺术馆
3. 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在圆明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4.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清以及整个国家落后的前提下,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侵略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而毁灭圆明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
1.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2. 梅花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 李大钊 刘胡兰
3.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17 / 20
4. 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八、
1., :“ , , 。”
2.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3.民间 孟姜女哭长城 白蛇传
4.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
5.仙女们下凡,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牛郎介绍老牛给织女认识。
九、
1. 挑 收 赏 捡
2. 浸 B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4.A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18 / 20
十、
1.即使 动人 感动 心旷神怡
2.A
3.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4.夕阳斜照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5.C
十一、
1.特殊的爱好 C
2.白鹭不会唱歌。
3.反问 比喻 喜爱
4.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十二、
1. 钓鱼 休息
19 / 20
2. 水田钓鱼图 清晨望哨图
3.不好。“钓鱼”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鹭的悠然自若的神态特点。用“捕鱼”一词则不生动形象了。
4.C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