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的滕州市,马铃薯栽培面积达2万多hm2,占滕州市蔬菜种植面积的40%。近年来,我市示范推广了马铃薯秋延迟栽培技术,并以其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成为滕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秋延迟马铃薯栽培就是在秋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在早霜来临前,利用拱棚设施条件,适时扣棚,并采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避免早霜对马铃薯茎叶的伤害,适当延长马铃薯茎叶功能期,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膨大期,延迟收获,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延迟收获10~20天,667m2增产马铃薯500~1000kg,增加效益1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为满足秋延迟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利于块茎的膨大,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深耕土壤20cm以上,并细耙2遍,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同时结合整地,667m2施土杂肥3000~5000kg或腐熟干鸡粪1000~1500kg,硫酸钾三元复合肥(N15%:P15%:K15%)100~150kg;分2次施入,一半于耕前撒施,一半在播种时条施在播种沟一旁或隔穴施于播种沟内。为增加土壤中钾的供应量,可在复合肥中添加10%的硫酸钾。
二、选用良种,种子处理
秋延迟马铃薯生长期长,选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如鲁引1号、津引薯8号等。由于秋马铃薯催芽期及苗期常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造成秋马铃薯烂床及田间出苗不整齐,为防病害,保证苗全苗齐,必须搞好种薯的处理。
1.种薯分级 催芽前按大(单薯重100g以上)、中(单薯重50~100g)、小(单薯重25~50g)进行种薯分级,选中、小薯作种,尤以整小薯最好。
2.种薯消毒 选用%杀毒矾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浸种15~20min;也可在播种后,用上述药液喷洒播种沟,或用药土比为1:40的比例混合后每667m2撒施5kg于播种沟内。
3.浸种处理 因春棚种薯收获过晚或使用春露地种薯,至秋播时贮藏期不足4个月以上,或因其它原因播种时种薯还未完全通过休眠;为防止播种后出苗少而晚,植株生长势弱,可对尚未通过休眠的种薯进行赤霉素处理,即催芽前将整薯用5~10mg/kg赤霉素水溶液,切块用0.5~1mg/kg赤霉素水溶液,浸种5~10min,浸种后稍晾,即可堆积催芽。
4.适时催芽 播前10~20天,采取直接堆积法或砂培层积法进行催芽。直接堆积是将浸种后的种薯稍晾后直接堆积在通风阴凉避雨处,每堆种薯约30kg,薯块上面盖2~3cm厚的湿润细土,再盖草苫保湿。7~10天检查薯堆,见芽长达2~3cm时扒开薯堆,拣出种薯,让芽见光绿化锻炼1~2天即可播种。砂培层积就是一层湿砂一层种薯,一般2~3层,其它方法同直接堆积法。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择适宜播期,并在适期内适当早播,是秋延迟马铃薯高产的前提条件。试验表明,马铃薯地上茎生长适温13~18℃,幼苗生长适温15~21℃。根据多年实践,本地区秋延迟马铃薯在“立秋”至“处暑”(8月5~15日)播种较适宜,比秋马铃薯提早7天左右。播种时,一要避开雨天;二要浅播,播深在5cm以内,防止播种过深遇秋涝或阴天造成烂种烂芽;三要播后用玉米秸秆或遮阳网地面覆盖,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据试
验,8月5日播种,平均667m2产薯2287.1kg,比晚播15天的增产443kg,增产17%。
秋延迟马铃薯栽培通过适当延迟收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生产能力,但单株生产能力远未达到春播水平,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产。一般667m2种植5000~6000株为宜,若达7000株,虽然产量较高,但薯块商品性变劣,且用种量太大。在具体种植上,应根据品种、土壤、肥料投入,播期延迟时间长短,生产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延迟时间长,以食用薯为主宜稀,延迟时间短,以种用薯为主宜密。
四、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1.查苗补种 马铃薯播种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烂种程度大,缺苗达50%以上的地块应重新挑选种苗整地播种;对缺苗较少的地块,采取带绿叶的大芽补种,直接挖穴定植,也可在大田中选健壮苗从种块基部掰下进行苗栽。
2.及时划锄,培土扶垄 一般浇水及阴雨过后应及时划锄,疏松土壤,同时在马铃薯出苗后,多次培土扶垄。生长后期,对漏出地面的薯块及土壤裂缝要及时培土,防止薯块变绿。
3.防治病虫害 秋延迟马铃薯极易遭受早疫病、晚疫病、茶黄螨、小菜蛾等病虫为害,应及时防治。早疫病的防治,一般在马铃薯出苗后结合小菜蛾及茶黄螨的防治用加大生M45的杀菌剂进行常规喷杀;防治晚疫病可在扣棚前用70%代森锰锌或%杀毒矾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茶黄螨和小菜蛾一般在始发期用海正灭虫灵或扫螨净,加甲氰菊酯或氯氰菊酯等喷洒马铃薯顶芽、侧芽及幼嫩部分,连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防止虫害的扩展蔓延。
五、延迟扣棚,适时收获
1.棚体 采用竹片或小竹竿作拱,一般选用长4m的竹片,拱4垄马铃薯,小竹杆可采取小头对接的方法,不须设立柱。扎棚要在10月20日前后,即早霜来临前完成。
2.扣棚 在白天气温低于15℃,夜间温度低于7℃时加盖棚膜。我市早霜来临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以后,因此10月20日以前,准备好各种棚材,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扣膜。
3.棚内温湿度管理 白天棚内保持20~25℃,夜间10~15℃,无论天气如何,白天都应通风。当棚外白天温度20℃以上,夜间气温10℃以上时,要全天揭膜,即白天不盖,晚上也不盖;当棚外白天温度15℃以上,夜间气温7℃以上,全天通风,即白天通风,晚上也通风;当棚外白天温度低于15℃,夜间气温低于7℃,白天通风口要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顺序适当通风,夜间小通风或不通风,以避免霜害。若棚内湿度过大,应及早通风排湿,无霜晴天应早通风。
4.适时收获 一般马铃薯延迟栽培较常规种植收获期延后10~15天,甚至20天,即在11月5日前后为适收期。收获时选晴暖天气收刨,及时晾晒2~3天,以促进马铃薯木栓层的形成,便于运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