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来源:九壹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一、基础知识

1. 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2. 人从古猿进化来。

3. 进化的先后顺序:直立行走 手的形成 语言产生 人脑形成 4. 直立行走:促进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化的直接因素。 5. 劳动:在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 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类诞生的标志。 7. 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距今170万年。

8. 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

9. 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体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以打制石器为主并使用少量磨制石器,拥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 10.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 11.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代表:河姆渡遗址、半

坡遗址)

12. 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13. 原始人的几种意识 ①宗教意识:尸体周围撒红色粉末。

②审美意识:山顶洞人的项链。 ③科学知识萌芽:小口尖底瓶 ④狩猎生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14. 山顶洞人的骨针:体现磨光和钻孔技术。 15. 《吉尔伽美什》:古代西亚或两河流域的史诗。

16. 《荷马史诗》:古希腊的史诗——如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7. 炎帝(神农氏):农耕、医药、陶器、集市。 18. 黄帝(轩辕氏):宫殿、车船、衣裳、打井。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9. 嫘祖:养蚕抽丝技术。 20. 禹:①划定“九州”,铸造“九鼎”;②涂山召见首领;③诛杀防风氏。 21. 启:①建立;②制定刑法;③设置监狱

1

22.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 舜 禹(禅让)。禹 启(世袭)。 23. 大禹治水方法:疏导法。启示: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 2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问题

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比较。教P4 不 同 点 名称 河姆渡 遗址 半坡 遗址 生活时间 距今约 7000年 距今6000至5000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 农作物 (动物)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干栏式 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水稻 (牛) 黑陶 陶器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 小麦、粟 彩陶 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猪、狗) (人面鱼纹彩陶盆) 相 同 点

①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②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④定居;⑤建筑房屋,建立农业村落。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一、基础知识

1.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地跨亚、非。 2.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3. 古印度最早种植棉花。

4. 长江下游浙江的良渚遗址出土了象征权力的玉器。

5. 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6.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7. 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产生、文字发明。 8. 埃及国王又称“法老”“太阳神之子”。

9. 古巴比伦国王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二、大问题

1.《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概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

2

性质(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2.四大文明古国比较(书P28,教P38)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发源地 文明产生城市 时间 3500年 主要成就 ①象形文字;②太阳历(根据尼共同点 ①地处温带,邻尼罗河流公元前域 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产规近大河流域; 律);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④②气候湿润、水孟菲斯; 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源充足、地势平底比斯 圆形面积;π=3.16;⑤崇拜阿蒙坦、土地肥沃; 神;⑥医学:解剖学、尸体防腐③有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产; ④适宜人类居住、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①发明阿拉伯数字(0-9);②发明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比较强。 技术、分科治病。 ①楔形文字;②太阴历;③星期乌尔城 制度;④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 古中国

印度河、 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摩亨哈拉帕 佐·达罗; 通用计数法;③创立佛教 ①甲骨文;②青铜文化:司母戊鼎。 黄河、长江公元前流域 2070年 二里头 3.印度种姓制度(教P30) 地位 等级 一 二 三 四 名称 代表阶层 职责、义务 掌宗教祭祀大权 掌行政大权 供养前两个种姓 规定 ①不同等级不能通婚 ②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职业 统治 阶级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僧侣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 3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一、基础知识

1. 古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

2.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3. 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4. “法西斯”是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

5.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6. 2世纪,罗马;8世纪,阿拉伯——分别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7. 当时,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8. 建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 9.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10.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11. 欧洲封建社会又称中世纪。

12. 800年,查理曼帝国诞生。

13. 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法兰西(法国)、德意志(德国)、意大利。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封建国家英吉利(英国)。 14. 封建庄园的经济特点:自给自足。

15. 11世纪起,西欧新兴城市中,巴黎、伦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著名。 16. 城市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行会。 17.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18.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期,佛教得到很大发展。

二、大问题

1.雅典民主制(教P66/28,P50/9)

①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制达到极盛。 ②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国家内政外交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

陶片放逐法(防止破坏民主制度)

积极方面:使公民享受更多的政治权利。

③评 价

(两重性) 消极方面:a.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b.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雅典、斯巴达比较(教P48,P50/7)

4

雅典 斯巴达 经济特点 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以农业为主 政治特点 民主制度 军事 差异原因 ①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 ②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注:还应熟悉地理位置,参看书P50图3-2)

3.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贡献(为什么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化之根或源头?)(教P66/27) ①“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②许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源头; ③罗马人的《十二表法》是欧洲法学渊源;

④建筑结构、风格(拱券式、柱廊式)成为西方建筑典范; ⑤古希腊希罗多德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著有《历史》; ⑥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⑦古希腊《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一部史诗。

4.阿拉伯—文化的贡献(桥梁作用)(教P66/27(4)) ①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②阿拉伯人把古希腊、古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到世界各地。 ③它也把中国等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如中国四大发明和印度数字符号传到欧洲。

5三大宗教比较 名称 教 教P54) 佛教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公元1世耶稣 创立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乔多 达古印度 印度佛塔 中国寺庙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生老病死源于人有欲望,要消灭欲望,达到“极乐世界”。 教 公元7世穆罕默德 麦加 《古兰经》 清真寺 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补充:1.教性质变化:①产生之初,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斗争手段。②后来,由

5

经典 《圣经》 建筑 天主教堂 教义 (书P58,纪 公元前6(书P42) 世纪 摩·悉达(书P61) 纪 于富人加入教会,日益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2.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①经济上,教会占有大量地产;②政治上,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③中世纪,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④文化教育也被教会垄断。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一、基础知识

1. 我国主要朝代概览:

西周(BC1046,周武王,镐)——

东周(春秋战国)(BC770,周平王,洛邑)—— 秦(BC221,嬴政,咸阳)—— 西汉(BC202,刘邦,长安)——

东汉(25,刘秀,洛阳)——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581,杨坚,长安)——

唐(618,李渊,长安)——五代十国——

宋(960,赵匡胤,东京)辽(契丹族)夏(党项族)金(女真族)蒙古国(铁木真,蒙古族)——

元(1271,忽必烈,大都)——明——清

2. 周朝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3. 分封制对象是:亲属、功臣。

4. 根据血缘关系决定继承权的制度是:宗法制。 5.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6.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管仲为相。

7. 春秋五霸中必有的三个: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

8. 战国七雄是(按东南西北到):齐、楚、秦、燕、赵、魏、韩。(书P74图4-6) 9. 春秋时期,各国为了称霸诸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统一天下。 10. 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王朝始于:商朝。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国家是:秦朝。 13. 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法家学说。 14.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5. 农业生产领域的先进工具或技术:

①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东周(春秋)

② 筒车(灌溉工具)、曲辕犁(耕作工具)——唐朝 ③ 秧马、占城稻——宋朝 16. 诸子百家:

6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未注明的是战国时期人) 思想或主张 孔子(春秋) 孟子 老子(春秋) 墨子 韩非子 孙子(春秋)、孙膑 “仁” “仁政”“民贵”“君轻” “无为”,顺应自然 “兼爱”“非攻” 法治,强化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大问题

1.商鞅变法

(1)概况: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2)内容:①废除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④建立县制。

(3)作用:①增强了秦国经济、军事实力;②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4)性质: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2.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上:①建立“皇帝”称号;②建立集权的官僚制;③废除分封制,推行郡

县制。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6)军事上:①北击匈奴,修长城;②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

第二课 汉唐盛世

一、基础知识

1.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是秦末的陈胜、吴广。 2.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

3. 西汉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在汉武帝时期;唐朝最鼎盛时期在唐玄宗前期。 4.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5. 隋朝创立两个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6. 三省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管六部) 7. 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

8. 几个盛世:①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②光武中兴(东汉,汉光武帝);

③贞观之治(唐太宗);④贞观遗风(武则天);⑤开元盛世(唐玄宗) 9. 从到统一的几个朝代:①(春秋战国)秦;②(三国)西晋;③(南北朝)隋;

④(宋夏辽金)元

10. 《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汉武帝时期”,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

7

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 各代文学突出成就:唐诗、宋词、元曲。

12.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羲之(东晋)——书圣;颜真卿——颜体; 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阎立本(唐)——《历代帝王图》

13.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东汉末年——道教创立(尊老子为教主,经典是《道德经》) 14. 唐两个僧人:①玄奘——唐太宗时期,去天竺(印度)取经,著《大唐西域记》; ②鉴真——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想日本传播佛教、医药、建筑等。 15. 对、自古就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证明:

①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事务。 ② 元朝在设立“宣政院”,管辖事务。

二、大问题

1.汉朝巩固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

④汉武帝加强举荐人才制度。 (2)思想文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3)开疆拓土:

①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

③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加强集权,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2)人物: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

(3)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4)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5)评价: ①不允许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

②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①废鲜卑旧俗;②说汉语;③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管制、律令;⑦学汉族礼法;⑧迁都洛阳;⑨颁布均田令。

(2)影响:①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②为隋唐统一准备条件。 4.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8

(1)原因: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②吸取隋亡教训;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

赋、力役;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⑤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权;⑥

完善科举制,吸收大批人才。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民族关系融洽。

(3)启示:①重视人才培养、选拔;②完善各种制度;④重视农业生产;⑤艰苦奋斗;

⑥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

5.丝绸之路(书P99图4-55) (1)时间、人物:西汉、张骞

(2)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欧洲(古罗马)

丝绸、陶瓷

(3)往来货物: 中国 西方 毛皮、香料

(4)作用: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③沟通亚欧两大洲,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6.京杭大运河(书P101图4-59) (1)概况(示意图):隋朝(隋炀帝)时期开凿。

海河 涿郡(北京) 永济渠 黄河 洛阳 通济渠 淮水 长江 邗 沟

钱塘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2)作用:①加强政治统治,巩固国家统一;②使沿线城镇繁荣起来;③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3)评价:①耗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对我国政治、经济,南北交通发挥巨大作用。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9

一、基础知识

1.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2. 两个对峙的政权:北宋—辽(澶渊之盟);南宋—金(郾城之战)。 3.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证明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4. 唐中期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坊指居民区,市指商业区。 5. 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出现在北宋。

6. 宋瓷都——景德镇。

7. 宋代娱乐场所是——瓦子;艺人演出场所是——勾栏。

8. 宋代推行“崇文抑武”。

9. 宋诗最大特点是——讲求哲理性。

10. 宋绘画特点是——融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梅兰竹菊成为重要题材。 11.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书。

12. 战国时期,我国发明的指南仪器叫“司南”。 13.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14. 元代黄道婆在松江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 15. 棉布成为广大人民主要衣料是在宋元时期,以前以丝绸、麻布为主。 16.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是在宋元时期。

17.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奠定今行政区划。 18. 元代著名的外国友人是——马可·波罗,他的朋友据他述说写了《马可·波罗游记》。 19. 泉州是宋元时期的国际性大港口。

20. 中国古代疆域最辽阔是在——元代。 21. “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为主要贸易品,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象征。 22.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戏剧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23. 相似的朝代:秦—隋(短命,);东晋—南宋(都在南方)。

24.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大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①魏晋以来,北民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②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③南宋时期,这一转移过程最终完成。

(2)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和平;

②北民南迁,带去丰富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老百姓辛勤劳动。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