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
1 .需求的价格弹性 2 .充分就业产出 3.纳什均衡 4 .道德风险 二、简答(每小题7 分) 1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2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缺点 3 .比较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4 、偏好的性质
三、计算(第l 小题10 分,第2 小题12 分,共22分)
1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 . 12 ,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 l )假定总准备金是400 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 2 )若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依然为400 亿美元)
( 3 )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 2 .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 30 + 0.8 , 为可支配收入,净税收NT = 50 ,投资支出I= 60,购买G=50,NX=50 -0.05Y 试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考试科目: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
一、问答题(共80 分)
1 、对于正常商品,请简要说明以下问题:(1)需求的收入弹性特性。 (2)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6 分)
2、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有何不同?( 16 分) 3、请说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原因。( 16 分)
4 、国民收入核算有哪三种基本方法?并请简要说明支出法。( 16 分) 5 、什么是财政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 分) 经济学及微、宏观经济分析 二、简答题(共32 分)
6、解释IS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和假定条件。(8分) 7、证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8分) 8、市场失灵的原因。(8分)
9、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减少风险。(8分) 三 、计算题(20 分)
10、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为常数5.0,产出保持为充分就业的产出,产值10000,价格水平为2.0。(10分)
(1)给出货币的实际余额需求和名义需求。
(2 )假设央行保持货币供给为5000,如果产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并且价格能够得到迅速、充分的调整,则新的价格水平为多少?若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到6000 ,则会有何情况发生?
11 、若某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 =20 一3p ,求价格p = 3 时需求的点弹性值.该厂商如何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10 分) 四、论述题(共18 分)
12、通过相关统计致据计算后我们发现,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3 . 2 倍,然而农村居民的MPC却低于城镇居民,请解释这一现象。(1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