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作者:张艺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12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国的各项事业建设之中,就是将其所体现的世界观,及阐述的方与我国的现实结合起来,这也即为目前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这一伟大进程不仅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文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然后就其发展历程进行论述,最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意义

引言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其所体现的时代意义以及现实与历史价值都是十分明显的。下面将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这一角度,进行重点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程,以及具有的内涵,是知晓其中国化时代意义的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世界观、方与当前国内各项事业开展的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其对国内目前的各项事业进行指导,将有助于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早日实现主义。也可以认为,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是使其能在中国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2、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在这些大会上,中国党明确了最高纲领、最低纲领、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权等,这些纲领与决策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尝试。而到了党的七大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被初步明确。在会上,刘少奇同志指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阐述,并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具有中国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十六大上,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体现。而党的上,**总结合中国的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了“”的伟大构想,进一步推进了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步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这一中国化的时代意义在于,它可以促使人们树立适应社会主义需求的价值观念,为实现主义与的目标提供有用的指导。

1、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始终指导着我党的行为。正如同志所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能够反映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将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在各项事业的建设上,用社会主义这一目标积聚力量……为我国人民团结奋斗,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能够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我党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据了核心地位。

2、为的实现提供助力

“”是**总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的伟大构想,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党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至最后实现主义,实现伟大的,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为主义的实现奠定基础

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所谓理想,指的就是实现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信仰。而在努力实现主义的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主义的坚定信仰。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实践,可以为党员干部的信念建设提供了助力,也能为我国的主义实现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我国的国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特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伟大构想的最终实现。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每一位党员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认识,为主义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毅.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S1).

[2]葛缨.试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王占仁,郑德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08(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