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向校本研训,深化课程改革

走向校本研训,深化课程改革

来源:九壹网


走向校本研训,深化课程改革

伴随着课程改革,“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开展校本研训是谋求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发展的良好契机与重要途径。

一、基于学校实际,确定研训内容

新课程校本研训,无论是作为一种教研活动,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我校全面地反思了十年办学路,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1)以理念创新为本,追求学校特色发展。

(2)以校本研训为本,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3)以多元评价为本,实现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教研产生于学校,但必须服务于社会、家庭、学生。我校面向家长与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1)您心目中的好老师;(2)新课改,需要什么样的学校?(3)自学互助、导学精练教学模式情况反馈;(4)你最喜欢的第二课堂是什么?

通过调查,我校确定了改进的措施,并探索着新的途径:

(1)改革教师评价方案;

(2)尝试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3)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4)优质教育普及化,超常培养个性化

“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共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师本身发展的方向。参与新课程校本研训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繁杂的教学事务中脱身出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二、基于问题解决,探索研训途径

我校以问题的出现、思考、解决、反思等途径为突破口,从同事互助、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研训活动三个途径开展校本研训,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和学校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研训氛围。

1、同事互助

我校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促使教师更自觉地参与同事间的互助活动。

(1)每月参加一次研训活动,写一次感悟。

(2)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

(3)每月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心得笔记。

(4)每月上一节集备组级或学科组级公开课。

(5)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

(6)每学期写一篇科研总结论文。

通过教师个人以及同事间的共同反思,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出现了共同的可喜的变化。

(1)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摒弃师道尊严的束缚,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

(2)教师要善于营建民主氛围,要创设一个使学生能真正参与,敢于说出不同见解的课堂环境。

(3)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4)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5)忌刻薄的批评,也忌盲目的表扬。

(6)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扔掉了满堂灌,但决不能变成满堂问;合作学习,不能简单地走过场。

教师个人与同事间的共同反思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共享,能力共享,信息共享。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师之间的同事互助。

(1)以学科为单位,设立学科组,周三学科教研。

(2)以学年学科为单位,设立集备组,周集备两次。

(3)教师个体所提出的问题,集备组提出的问题,学科组提出的问题,均可做为研训内容。

(4)各学科组可与信息技术组联合研训,推动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鼓励各学科组与外校各学科组跨校研训,以澄清认识。

(6)我校多名教师到周边市区学校做课,起到交流与提高的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学习与研讨,对教师个体、教师集体是有意义的,对学校是有价值的。

2、专业引领

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大学、专门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与帮助。

我校确定了专业引领的目的:

(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开发教师教学潜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3)建立新型教研文化,寻找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

专业引领,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使我校新课程校本研训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

3、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活动

我们认为研训不是油水分离,而是研训一体,研中有训,训中有研,我们主张依托任务进行研训活动,研训必须与教师常规工作结合。

(1)集备:分学年集备,每周2次。

(2)说课:我校各学科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全员说课活动。

(3)听课:学科组长每月听8节课,集备组长每月听6节课,新教师每月听12节课。

(4)评优:各类教学活动广泛开展,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教学展示提供了舞台。

(5)调研:面向师生的调研是我校教学效果保持领先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6)学科教研:安排在周三,分学科、分节进行,每次教研,一名教学副校长参加,

由学科组长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7)专题培训:我校开辟了《教育教学论坛》,强化了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专门的、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8)科研:我校积极畅导所有教师围绕学校科研课题,自设子课题,形成了一种人人有课题、人人研究的局面。我们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培训中科研、科研中培训。

三、基于制度建立,保障研训效果

新课程校本研训不是专业研究,而是行动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尽管校本研训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但科学的制度,较严格的考核是必要的,是保障校本研训效果的必要条件。

1、考核制度

我校建立了严密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教师考核方案》逐年更新,但始终坚持着这样的标准,对研训的考核尺度,决不能放松。

2、奖励制度

根据《教师考核方案》,提高校本研训在考核中的权重,以激发全校所有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积极性,具体方案如下:

(1)教育科研:每名教师承担或参加一项科研课题,每月提交报告一份,根据级别,分别加1.0,0.5,0.2个指数。

(2)计算机水平:一级加0.3个指数,二级加0.5个指数。

(3)英语水平:三级加0.5个指数、四级加1.0个指数、六级加2.0个指数。

(4)公开课执教:集备组级加0.2个指数,校级加0.5个指数,区级加1.0个指数。

(5)校本课程开发:加0.5个指数。

(6)发表文章:区校级加1.0个指数,省市级加3.0个指数,国家级加5.0个指数。

考核及奖励制度是我校校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我校校本研训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坚强的保障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校本”已必然地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走向。走向校本培训,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学校也将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