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读图,回答下题。
2.上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震地区地壳运动状况的是 ( A )
如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下面3~4题。
3.①、③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为
( )
A.流水沉积固结、风力沉积固结 B.化学沉积固结、流水沉积固结 C.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凝固 D.风力沉积固结、流水沉积固结 4.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八达岭长城的某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回答5~6题。 5、下图中为花岗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可以判断出③为沉积岩;岩石②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而形成,为侵入岩(花岗岩),岩石④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为喷出岩(玄武岩),①靠近岩浆岩,为变质岩。第(2)题,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上层物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花岗岩出露地表。
答案:(1)B (2)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蚀 B.水蚀 C.风化与风蚀 D.褶皱、断层 8.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A.石灰岩形成之后 B.页岩形成之前
C.变质岩形成之后 D.石灰岩形成之前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右图是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下面9~10题。
9.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
A.a B.b C.c D.d
10.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
1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
答案:B
1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为: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
答案:A
威尔逊旋回是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消亡的演化循环。读表答13—14题。
阶段 实例 主导作用 特征形态 Ⅰ胚胎期 a 抬升并扩张 裂谷 Ⅱ幼年期 b 扩张 陆间海 Ⅲ成年期 c 扩张 有活动中脊的洋盆 Ⅳ衰退期 d 收缩 有俯冲边缘的洋盆 Ⅴ终了期 e 收缩并抬升 残留海盆 Ⅵ遗痕期 f 收缩并抬升 年轻山系 13.表中第二列实例中的代表字母与下列选项中的事物连线正确的是( ) ①太平洋 ②喜马拉雅山 ③东非裂谷 ④红海 ⑤地中海 ⑥大西洋 A.a—①,b—⑤,c—②,d—⑥,e—③,f—④ B.a—②,b—④,c—③,d—⑤,e—①,f—⑥ C.a—⑥,b—⑤,c—①,d—②,e—④,f—③ D.a—③,b—④,c—⑥,d—①,e—⑤,f—②
解析:可以依据表中特征形态,结合备选项中各事物特征来判断答案。 答案:D
14.若马里亚纳海沟处于大洋盆地生长阶段的衰退期,到终了期之前,其进一步的演化情况最有可能是( )
A.张裂 B.没有变化 C.变浅 D.变深
解析:依材料可知,处于大洋盆地生长阶段的衰退期,到终了期之前阶段的海沟,由于板块还在收缩挤压,所以处于板块边缘的海沟还应该不断变深。
答案:D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高线图,右图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解析:根据左图中等高线所示意的山体走势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呈现出倾斜的蘑菇状,应为风蚀蘑菇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D
16.从上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答案:B
17.上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解析: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为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答案:D
某河谷一块高达二百来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如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解析: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河谷崖壁上的洞穴最有可能是长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A
19.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
迟
C.低处洞穴越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解析:由材料及图可以推测,该处应该是长期流水侵蚀下切、地壳上升而形成的崖壁,故河流水位持续下降,自上而下洞穴形成时间越来越晚,高处早期形成的洞穴因受其它外力作用而消失。
答案:D
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读不同时代互相穿答案:A
23.图中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河床岩石不断地坍塌,使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
答案:C
下图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24~25题。
插的岩墙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岩墙按生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根据岩墙内部裂隙的连续性判断:③的连续性最差,①次之,②最好。所以③的形成时间最早,②的形成时间最晚。
答案:D
21.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墙①②③属沉积岩
B.图中地质构造为外力作用所致
C.岩墙在地貌上通常表现为山脊或沟谷 D.图中不可能含有变质岩
解析:根据岩墙的概念判读,岩墙①②③属岩浆岩;图中的地质构造为内力作用所致;岩层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形成变质岩。
答案:C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中游落差小 B.海水顶托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解析:中游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泥沙易在中游沉积,从而导致入海泥沙减少,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24.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25.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 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
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下图为“风力搬运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A.同一高度,沙粒越小,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越大 B.风力搬运的沙重量与高度呈正比
C.风力所搬运的中沙重量不超过50克,粗沙重量不超过10克
( )
( )
)
D.在50厘米以下的高度随高度增加,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细沙的变化幅度最小
A 解析:读图可知,同一高度,沙粒越小,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越大,A项正确;B项错,风力搬运的沙重量与高度呈负相关;C项错,风力所搬运的中沙重量超过50克,粗沙重量超过10克;D项错,在50厘米以下的高度随高度增加,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粗沙的变化幅度最小,细沙的变化幅度最大。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0.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第9题,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第10题,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9.B 10.D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乍得湖流域(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8.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乍得湖的经纬度位臵可知此地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从图中该湖泊的流域范围可以看出该流域为内流区域,水汽蒸发参与陆地内循环。第8题,由乍得湖不同时期的湖岸线变化可以判断出该湖水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解析:7.D 8.B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关系判断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降水。第2题,该地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若河流在我国,可能位于东南地区。第3题,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1.A 2.D 3.C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6~7题。
6.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题中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谈不上水生态。
答案:B
7.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右图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下渗。 答案:A
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
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9~10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图4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选择B项。
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于水体之间相互补给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单从月牙泉水面萎缩而言,A、C、D均有可能。B选项,该地地处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少,故排除,但是,本题关键词在于“泉水”,而A、C两项与泉水补给无关,故选择D。
【知识拓展】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3.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棉花纺织 B. 甘蔗制糖
C. 葡萄酿酒
D. 大豆加工
【答案】5.D 6.C
【命题立意】第5题综合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水循环的知识,图的形式较为新颖;第6题考查工业部门的判断。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第6题,由图可知5-9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选D;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C。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示意(局部),与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读图回答8—9题。
8.甲河段北岸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A.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大
B.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C.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大 D.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9.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④为地下水补给
C.从1月到7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 D.从7月到10月,各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冬季封冻断流
D.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完成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余1.31 1.21 1 0.93 0.71 0.63 0.78 0. 1 1.18 1.29 1.4 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4.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A.西欧地区 B.东南亚地区 C.地中海地区 D.中亚地区
3.B 4.C 第3题,由信息可知,该水库10月至次年2月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逐渐增加,在3月二者达到平衡,此时水库储水量最大;4月至8月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储水量逐渐减少,至9月达到平衡,储水量最小。第4题,该水库冬半年流入量大,夏半年流入量小,说明该地降水有冬季多、夏季少的特点,与地中海气候区气候特征一致,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读“某河流某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回答5~6题。
右图为“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海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4.解析:读图可知:长江和鄱阳湖是互相补给的关系,同样,长江和甲之间、鄱阳湖和甲之间都是互相补给的关系,由此可知甲代表的水体只能是地下水。答案:C
5.解析:由题意可知箭头a代表的是长江补给鄱阳湖,应是夏季。答案:C
6.解析: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能力降低,所以长江在丰水期时,流入鄱阳湖的水量减少。答案:C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 A.①——积雪融水补给 B.③——雨水补给 C.②——湖泊水补给 D.④——地下水补给
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
5.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则历时曲线上( )
A.M、N同时右移 B.M左移,N右移 C.M、N同时左移 D.M右移,N左移
5.D 6.B 第5题,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6月、9月水位较高,说明该地降水多;7~8月水位低,说明该地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第6题,河流上游的水库对下游起削峰补枯的作用。M点的水位高,建水库后该河流水位超过M点水位的时间(天数)将减少,M点左移;N点的水位低,建水库后该河流水位超过N点水位的时间(天数)将增多,N点右移。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8.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7.D 8.C 第7题,河水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流量超过警戒水位。第8题,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表示( ) A.用水终端 B.污水处理厂 C.大气水 D.自来水厂
10.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而改变 B.②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D.④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
9.C 10.B 第9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再结合城市水的利用可知,与地表水体相互10题,据图可知,②表示抽取
交换的甲应表示大气水;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乙表示自来水厂;由输水管道提供水的丙表示用水终端;用水终端指向的丁表示污水处理厂。第地下水,如果它的量增多,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