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 关于下面四位杰出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 麦克斯韦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 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C.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 托马斯 杨进行了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
B. 肥皂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 交通警示灯选用红灯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D. 液晶显示应用了光的偏振
3. 歼 20 战斗机为中国人民研制的战机。如图所示,机身长为 L,机翼两端点 C、D的距离为 d,现该战斗机在我国近海海域上空以速度 V 沿水平方向直线飞行,已知战斗
机所在空间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 B, C、D两点间的电压为 U。则
A. U=BLV,C 点电势高于 D点电势 B. U=BLV,D 点电势高于 C点电势
C. U=BdV,C 点电势高于 D点电势 D.U=BdV,D 点电势高于 C点电势
1
4. 如图所示是一个柱体棱镜的横截面图,图中 MN为 圆弧,点 E、F、 G、H将半径 OM分成 5
4
等份,虚线 EE1、 FF1、GG1、HH1平行于半径 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
5
的折射率 n ,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 OM,则光线能从棱镜 NM射出的范围是
3
A.NE1 B.NF1 C.NG1 D.NH1
5.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 O点为平衡位置,在 A、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 向,
振子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8s 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 B. t=0.2s 时,振子在 O 点右侧 6cm处 C. t=0.4s 和 t=1.2s 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 从 t=0.4s 到 t=0.8s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
6. 如图所示为均质玻璃圆柱体的横截面图,其中 MN为过圆心 O的水平直线。现有两单色细光
束 a、b相对 NM两侧对称且平行 MN照射玻璃圆柱体,经玻璃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 P点。则 a、
b 两束光相比
A. 玻璃对 a光的折射率比 b 光小 B. 在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比 b光小 C. 在玻璃中 a 光的传播时间比 b 光短 D. a 光的频率比 b 光的频率小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得 0分)
7.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50:1 ,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 副线
圈通过电阻值为 R 的导线与热水器、抽油烟机连接。已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时间关系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热水器上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B. 电压表示数为 1100V
C. 闭合开关 S 接通抽油烟机,电阻值为 R的导线发热功率将减小 D. 闭合开关 S 接通抽油烟机,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将增大
8. 如图所示,虚线所围的区域内存在电场强度为 E 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
场。从左侧水平向右射入的电子,穿过该区域时未发生偏转。则
A. 若 E竖直向上、 B垂直纸面向外,电子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虚线所围的区域 B. 若 E竖直向上、 B垂直纸面向里,电子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虚线所围的区域 C. 若 E和 B都是沿水平方向,电子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虚线所围的区域 D. 若 E和 B都是沿竖直方向,电子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虚线所围的区域
9.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 x=1.0m 处的 M质点从该
时刻开始经 0.6s 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已知质点 P的平衡位置坐标为 x=2.0m,质点 Q的平衡 位置坐标为 x=3.5m,则
A. 该简谐波的波速为 5m/s
B. 图示时刻质点 Q正在沿 y 轴正方向运动
C. 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 Q经过 0.7s 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 D. 在某时刻,质点 P 和 Q的速度、加速度可能都相同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场、车站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 B. 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
C. 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观察到离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谱,将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波 长变
长、频率降低
D. 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用于探测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 11.
如图所示为一个单摆在地面上做受迫振
(振幅 A与驱动力频率 f 的关系 ),则
动的共振曲线
A. 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 2s B. 此单摆的摆长约为 1m
C. 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 D. 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右移
12. 将一条长 x=16m的均匀弹性绳沿水平拉直, M为绳的中点,两端的波源 P、Q同时开始沿竖
直方向上下振动,两波源振动 0.4s 产生的波形如图, A点距 P点 4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两列波的波速均为 10m/s B. 波源 Q的振动频率为 5Hz
C. 质点 M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从两波源开始振动经时间 1.0s ,质点 M恰好在平衡位置
三、实验题 ( 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分,共 18分)
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他将铁芯插入小线圈约一半的位 置,变阻
器的滑片 P置于 ab 的中点,在闭合电键瞬间,电流计的指针向左摆。闭合电键后, 为使电流计的指针向右摆,应将铁芯 ( 选填“插入”或“拔出” ) 或将变阻器的滑片 P向 端滑动 (选填“ a”或“ b”)。
14. 如图甲所示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其中 A、 B、C、 D分别表示滤光片、单缝、双缝、光
屏。图乙 a 是实验时用红色滤光片和间距 d=0.36mm的双缝在光屏上得到的图样;图乙 验时用红色滤光片和间距 d=0.18mm的双缝在光屏上得到的图样;图乙 片和间距 d=0.36mm的双缝在光屏上得到的图样,则
b 是实
c 是实验时用蓝色滤光
(1) 比较图乙
a 和图乙 b,对相同色光,双缝间距减小,相邻条纹间距 ( 选填“增大”
或“减小” )
(1) 比较图乙 a 和图乙 c,对相同双缝,光的波长变短,相邻条纹间距
( 选填“增大”
或“减小” )
15.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 下列关于单摆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摆球运动过程中摆角应大于 30° B.摆球到达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C.摆球应选用泡沫小球
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 正确组装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最低端的长 度 L=0.9990m ,再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 l 为 m 。
(3) 实验中,测出不同摆长 l 对应的周期值 T,作出 T
1 2 3
— l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图线上 A、B 两
。
点的坐标分别为 ( x1, y1) 、(x2,y2) ,可求出 g=
16. 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若某同学实验时,忘记把图甲 中的变压
器铁芯 A组装到变压器铁芯 B 上,组装后的变压器如图乙所示。在铁芯上的原、副 线圈匝数分别为 n1=800 匝和 n2=200 匝,原线圈两端与 u 12 2 sin 314t (V) 的交流电源相 连,则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可能是
A.0.6V B.3V C.3 2V D.12V
四、计算题(本题共 4小题, 17题8分, 18题8分, 19题12分, 20题12分,共 40分)
17.
(8 分)如图甲所示,一对光滑平行金属
导轨与水平面成 α 角,两导轨的间距为 L,两导轨
顶端接有电源,将一根质量为 m的直导体棒 ab 垂直放在两导轨上。已知通过导体棒的电流大 小恒为 I,方向由 a到 b,图乙为沿 a→ 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若重力加速度为 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使导体棒在导轨上保持静止。
g,在两导轨间
1 请在图乙中画出导体棒受力的示意图; 2 求出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3 保持通过导体棒的电流不变,改变两导轨间的磁场方向,导体棒在导轨上仍保持静止,
试求磁感应强度 B 的最小值及此时的方向。
18.
(8 分)如图甲所示,一个电阻值为
R、匝数为 n 的圆形金属线圈 (图中只画了 1 匝)与一个 正方形金属框 abcd连接成闭合回路。圆形金属线圈的半径为
r 1,在线圈里面半径为 r2的圆形
B1 与时间 t 关系图线如图乙
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
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 t 0和 B0。正方形金属框 abcd 的质量为 m,每条边的长度 和阻值分别为 L和 R,放置于竖直平面内,金属框两顶点
a、b通过导线与圆形金属线圈的两
端点相连,金属框 abcd 所在的空间存在有垂直金属框水平向外的匀强磁场,金属框恰好处于 静止状态。导线电阻不计,导线对
a、b点的作用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 t 1时刻
(1) 通过金属框 ab 边的电流方向; (2) 通过金属框 ab 边的电流大小;
(3) 金属框所在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2 大小。
1
19. (12 分 ) 如图所示, PM、QN是两根 光滑圆弧导轨,圆弧半径为 d、间距为 L,最低点 M、N
4
在同一水平高度,导轨电阻不计,在其上端连有一阻值为
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
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 L、质量为 m、阻值为 R的金属 棒,从导轨的顶端 PQ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 MN时对导轨的压力为 2mg,求:
(1) 金属棒到达导轨底端 MN时电阻 R 两端的电压;
(2) 金属棒从导轨顶端 PQ下滑到底端 MN过程中,电阻 R 产生的热量;
(3) 金属棒从导轨顶端 PQ下滑到底端 MN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20. (12 分 )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存在一个以三角形 AOC为边界的匀强磁场 区
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顶点 A坐标为 (0 ,a) 、顶点 C坐标为 ( 3a, 0) 。
AC 边界放置一离子收集板,打到收集板上的离子均被吸收不反弹。在 O点放置一个离子
源,可以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向各个方向发射一种带负电的离子,离子的比荷为 θ 表示 (0 °≤ θ≤ 90°)。整个装置
q/ m,发射速度大小均为 v0= qBa
,发射角用图中的角度 m 处于真空中,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的重
力,取
3 sin 26
4
(1) 当离子发射角 θ 多大时,离子恰好打到 A 点; (2) 求三角形 AOC区域内有离子经过的区域面积;
(3) 当离子发射角 θ 多大时,离子从 O 点运动到 AC收集板的时间最短。
。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卷参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6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题号 答案  1 D 2 A 3 D 4 C 5 D 6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共 6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得 0 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D AC AC BCD AB ABD 三、实验题 ( 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分,共 18分)
13. 拔出、 a 14. (1) 增大 (2) 减小 15.(1)BD (2)12.0 0.9930 (3)
42
(x2 x1)
y2 y1
16.A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 17题 8分,18题 8分,19题 12分, 20题12分,共 40分)
17.解: (1) 如图: 2 分)
(2) 由平衡条件,磁场对导体棒的安培力 F mg tan (2 分)
(3) 当安培力方向平行于轨道斜向上时,安培力最小,磁感应强度最小,
由平衡条件最小安培力
min
F
mgsin ,即 BIL mgsin (2 分 )
则最小的磁感应强度 B
mgsin
(1 )
IL
分
由左手定则知 强高度方向垂直轨道斜向上 (1 分 )
18. 解: (1) 金属框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安培力与重力平衡,根据左手定则判定,通过金
属框 ab 边上的电流方向为 b 流向 a. ( 2 分)
(2)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为 E n n r2
2 B n B0r2
t2
t
(1 分 )
0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通过金属框的总电流大  小为
2
2
分通过金属框 ab 边的电流大小 I ab I 3 3n B0r2
0 2 ab (1 )  4 7Rt0
2
1n Br  02(3) 通过金属框 cd边的电流大小 Icd I
cd
4
金属框受重力和安培力,处于静止状态,mg B2I abL B2IcdL
有:   7mgRt0  联立解
4E 7R
4n B0r2 2
7Rt0
(1 分 )
(2
分
)
得:
B2 47LnmgBR0tr22 (1 分)
0
19. 解: (1) 在导轨的底端 MN处,金属棒对导轨的压
FN 2mg ,轨道对金属棒的支持力大
力
小为 FN FN 2mg ,则有: FN mg m (1 分 ) d 解得: v gd (1 分)
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BLv (1 分 )
E1 金属棒到达底端时电阻两端的电E 1
压 U  BL gd ( 1 分)
v
2
22
(2) 金属棒下滑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gd Q mv (2 分 )
2
1
2
BLd
(1
分)
1
解得: Q mgd
2
(1 分)
电阻 R上产生的热量
Q
R
1 Q 2
mgd
(1 分) 4
(3) 由 q I t (1
分
)
I 2R (1 分 )
E
联立解得:
q
BLd2R
(1 分 ) 2R
20. 解: (1) 设离子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R,则 qv0B m
v0
2
R
2 分)
可解得: R=a (1 分 ) 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解得: 1 60 (1 分 )
(2) 三角形 AOC区域内有离子所经过的面积如图所示:
是以 A点为圆心、 a 为半径的扇形,
a a
s 6 (3
分)
(3) 从 O点作到 AC垂线 OM, OM圆弧所对应的运动时间最
短
OM
(2
分)
sin
26 (1 分 )
由几何关系可解得 2 34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