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1.刘明从家出发去电影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发现忘带手机了,于是他回家取手机,再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他的行为。
A. B.
C. D.
【分析】刘明从家出发去电影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所以第一段刘明离家的距离只有家到电影院的距离的一半,所以选项A和选项B错误;然后他从家出发再去电影院看电影,看电影这段时间刘明离家的距离一直没有变,选项C反映的是他到了电影院就立即回家,选项D才有在电影院停留看电影,最后再回家,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
【解答】解:A图表示刘明到电影院就回家拿手机,然后再去电影院看电影,再回家,不符合题干,所以A选项错误;
B图表示刘明出发去电影院,走了还不到一半的路程,与题干走了大约一半路程不符,所以B选项错误;
C图表示刘明从家出发去电影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发现忘带手机了,于是他回家取手机,再去电影院,达到电影院后马上回家,与题干不符,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图表示刘明从家出发去电影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发现忘带手机了,于是他回家取手机,再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回家,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高相等,它们的底面积的比是3:1,它们的体积比是( ) A.1:1
B.3:1
1
C.1:3 D.1:9
【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3Sh,圆柱的体积公式:V=Sh,设圆锥和圆柱的高
第 1 页 共 6 页
为h,圆锥的底面积为3S,圆柱的底面积为S,把数据代入公式分别求出圆锥、圆柱的体积,进而求出它们体积的比。
【解答】解:设圆锥和圆柱的高为h,圆锥的底面积为3S,圆柱的底面积为S。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3S×h):(Sh)=Sh:Sh=1:1
31
答:圆锥与圆柱体积的比是1:1。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锥、圆柱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比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3.用转笔刀削铅笔,把铅笔的尖端部分削成圆锥的形状,铅笔的圆柱部分长度是圆锥部分长度的6倍,那么圆锥部分体积是圆柱部分体积的( ) A.
61
B.
1
18
C.
1
12
D.
1
24
【分析】由题意可知:圆柱部分与圆锥部分的底面积相等,由此设圆柱部分与圆锥的部分的底面积为S,圆锥部分的高是h,圆柱部分的高是6h,利用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几分之几,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圆柱部分与圆锥的部分的底面积为S,圆锥部分的高是h,圆柱部分的高是6h,
所以圆锥部分的体积为:Sh
31
圆柱部分的体积为:S×6=6Sh
则圆锥部分的体积是圆柱部分体积的:S÷6Sh=
31
1
18答:圆锥部分体积是圆柱部分体积的故选:B。
1
18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锥、圆柱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xcm,则圆锥的高是( )cm。 A.x
B.2x
C.3x
D.𝑥
31
【分析】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大3倍,所以当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据此解答。 【解答】解:x×3=3x(厘米) 答:圆锥的高是3x厘米。
第 2 页 共 6 页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5.把写有1~9这9个数字的卡片反扣在桌面上,打乱顺序后任意摸一张,摸到( )的可能性最大。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分析】分别找出数字当中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个数最多的,选中的可能性最大,由此解答。
【解答】解:奇数有:1,3,5,7,9共5个 偶数有:2,4,6,8共4个 质数有:2,3,5,7共4个 合数有:4,6,8,9共4个 所以选中奇数的可能性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认识以及可能性的实际应用,注意2是最小的质数。
6.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配合2021年的“世界环境日”,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以“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制成了右面统计图。其中,A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而且还会考虑垃圾的分类;B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但不会考虑垃圾的分类;C偶尔会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D随手乱扔垃圾。如果该校共有师生2600人,那么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 )人。
A.220
B.320
C.160
D.420
第 3 页 共 6 页
【分析】如图所示,过圆心作四分之一圆,把C分成25%和E两部分。
则B+D+E的和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等于(1﹣50%﹣25%),即25%。根据图示可知,B、D、E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大约是相同的,所以大约分别占(25%÷3)左右;再求出A、B、C、D四个选项中的数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最接近(25%÷3)的即为所求。 【解答】解:(1﹣50%﹣25%)÷3 =25%÷3 ≈8.33%
A、220÷2600×100% ≈0.0846×100% =8.46%
B、320÷2600×100% ≈0.123×100% =12.3%
C、160÷2600×100% ≈0.0615×100% =6.15%
D、420÷2600×100% ≈0.1615×100% =16.15%
这里8.46%最接近8.33%,所以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220人。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每个选项的数分别求出它们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7.盒中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红色铅笔10支,黄色铅笔3支。如果从盒中任意取出1支,那么偶尔取出的是( )。 A.红色铅笔
B.黄色铅笔
C.黑色铅笔
D.白色铅笔
【分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第 4 页 共 6 页
盒中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红、黄色铅笔(10+3)支,从盒中任意取出1支,取出红色铅笔的可能性是
10(10+3)
,取出黄色铅笔的可能性是
3
(10+3)
,再根据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知偶尔取出的是什么。 【解答】解:10+3=13(支) 取出红色铅笔的可能性是因为
3
1013
,取出黄色铅笔的可能性是
3
13
,
13
<1013
,所以偶尔取出的是黄色铅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8.某公司有员工800人,元旦举行活动,如图是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都必须参加,则不下象棋的人共有( )人。
A.200
B.320
C.480
D.800
【分析】读取扇形统计图,下象棋的是总人数的40%,则不下象棋的是总人数的(1﹣40%),根据乘法的意义,不下象棋的人数=总人数×(1﹣40%),据些解答即可。 【解答】解:800×(1﹣40%) =800×60% =480(人)
答:不下象棋的有480人。 故选:C。
【点评】计算出不下象棋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CD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形APD的面积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第 5 页 共 6 页
A. B.
C. D.
【分析】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CD的路径匀速前进的过程中,都是以AD为底,点P从A~C的过程中,三角形APD的高一直增加,底不变,高增加,所以点P从A~C的过程中,三角形APD的面积一直在增加;从C~D,三角形APD的高一直在减少,底AD不变,所以三角形APD的面积就一直在减少。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三角形APD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底AD是不变的,点P从A~C的过程中,三角形APD的高一直增加,底不变,高增加,所以点P从A~C的过程中,三角形APD的面积一直在增加;从C~D,三角形APD的高一直在减少,底AD不变,所以三角形APD的面积就一直在减少。这边只有B符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题干描述选择合适的路线图。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