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史研究SONG OF YELLOW RIVER/ 132020简述中国歌剧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 任冰楠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摘 要:歌剧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与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使东西文化在表达方式上遥相呼应。歌剧与戏曲都是要凭借剧场舞台的表演元素来展示剧情故事,都要依靠舞台背景、角色分工,台词说唱、服装道具、乐队伴奏、以及表演动作、音乐舞蹈等形式来引导观众的理解与共鸣。舞台表演能更直观、形象、生动的传播文学作品,改变了单一的文字阅读的传承方式,为现代的电影、电视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述了歌剧的起源,及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与舞台成就,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关键词:歌剧;舞台表演艺术;民族新歌剧;艺术成就歌剧起源于欧洲,与中国戏曲一样都是舞台表演艺术,它们都1937年陈田鹤创作了歌剧《荆柯》,1940年蔡冰白编剧、钱仁康作要依靠舞台背景、人物角色分工,台词说唱、服装道具、乐队伴奏、曲的《大地之歌》等,是中国模仿西洋歌剧创作的早期作品。以及表演动作、音乐舞蹈等形式来展示剧情故事,更直观、形象、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进入延安区的音乐艺术生动的引导观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共鸣,为现代的电影、电视艺家们,在延安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出了载歌载舞的广场秧歌舞剧:《兄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歌剧的创作历史比较短,但是也创作出了《白妹开荒》、《夫妻识字》。这种新颖活泼的形式,吧人民群众作为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大批优创作的主体,改变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秀作品,形成了中国歌剧的独特艺术特点,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留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问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展的一个有精彩的一页。“里程碑”。这种载歌载舞的音乐戏剧形式,称之为“民族新歌剧”。一、西方歌剧起源“民族新歌剧”的特点是以戏剧为主体,剧本配合音乐,表演不但西方歌剧最早起源于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些文艺名注重歌唱,更加注重道白和表演,演唱是基于自然的发声方法,继人尝试创新出一种将音乐和诗歌结合的生动艺术,创造出一种在音承了民族戏曲的艺术传统。以后有创作出了《刘胡兰》、《赤叶河》乐伴奏下的“田园剧”,成为歌剧的雏形。早期的歌剧剧本以希腊等优秀剧目,中国歌剧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和形式,中国歌剧创作神话为基础,逐渐加入历史题材和宗教道德内容,配合音乐伴奏吟唱。开始走向成熟。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演出后,成为重要的音乐载体而后传播到欧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歌剧的创作探索进一步深入,1952年在上洲各国。海沪西工人剧场上演了《王贵与李香香》,1953年1月由戏剧十八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学院歌剧系创作的《小二黑结婚》首演于北京实验剧场,1955年由22部歌剧作品,代表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歌剧院创作的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大型歌剧《草原之歌》等,为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在北京上演,中国歌剧艺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十九世纪初期,美声唱法成了歌剧的主流风格并风行法国,歌四、中国歌剧的繁荣阶段剧的创作和演唱进入了高峰期,涌现出了一批歌剧演唱艺术家,例1956年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如:贾科莫·梅耶贝尔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典范,理查德·瓦格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使是德国歌剧演唱的浪漫主义大师,朱赛佩·威尔第在意大利独领风骚。中国歌剧创作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代表剧目有:与戏曲艺术结合俄语歌剧也成为宫廷和贵族的重要音乐。创作的歌剧《红珊瑚》、《红霞》等;以载歌载舞新歌剧为主题的《洪进入二十世纪,歌剧风格中开始融入现代风格元素,随着录音湖赤卫队》、《江姐》等,以民间音乐语言及风格的基础上创作的技术的成熟,为歌剧作品在民众中广泛流传提供了帮助。少数民族题材歌剧《阿依古丽》等。二、中国歌剧的启蒙、探索阶段80年代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歌剧艺术家们放手与港台文艺和中国艺术界了解歌剧艺术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国际文化交流,歌剧创作无论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上,还是审美后,学校开始尝试音乐教育,西方音乐知识开始流入中国。1925至取向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代表剧目是大型歌剧《原野》。《原野》1929年,意大利歌剧团曾经三次来到上海演出,上演了《茶花女》、以庞大气魄和完整的音乐结构,完成管弦乐与人声的交响组合,受《阿依达》、《弄臣》等意大利歌剧,歌剧院也多次在上海演到世界歌剧界很高的评价。出《浮士德》、《卡门》等几十个剧目,是中国观众了解了西洋歌剧。结  语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遇春著作的《西洋歌剧考略》一书,系1952年成立了歌剧院,是在延安时期创建的“管弦乐统的介绍了西洋歌剧的有关知识。团”和“鲁艺文工团”基础上建立的,它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先生,开始尝试创作《麻见证了中国歌剧的历史变迁。歌剧院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歌剧剧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大量儿童歌舞剧。他还创办了\"中华目,艺术成果丰硕,代表了中国歌剧的艺术水准。■歌舞学校\",1928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儿童歌舞剧采用了西洋歌剧的配乐手法,是中国歌剧的雏形。参考文献三、中国歌剧的奠基、成熟阶段[1] 满新颖.中国近现代歌剧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930至1940年,是中国歌剧的奠基阶段。1934年聂耳和田汉作者简介:任冰楠(1990-),女,河南商丘,大学学历,商丘幼推出了话剧加唱词的《扬子江暴风雨》,1935年陈歌辛创作了《西施》,儿师范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