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来源:九壹网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3.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9.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红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降水25-50毫小于10毫米 10-25毫米 50-100毫米 100-250毫米 大于250毫米 量 米 12.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4.生物也能预报天气: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下雨,则松果的鳞片紧闭。 15.常见的基本天气符号:

16.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1/4(四分之一)时为晴天,1/4~3/4为多云,超过3/4为阴天。

晴天 多云 阴天

1

第二单元

1.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溶解的特征:①均匀分布在水中②在水中不能看到颗粒,没有沉淀③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在100mL水中能溶解35克食盐,此时的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在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沙在水中不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3.常见的能溶解于水的物质:食盐、味精、洗手液、胶水、洗发露、醋、酒精……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油、塑料、水银、沙子、面粉…… 4.过滤是将不能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开来。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水中不仅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汽水中大量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7.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提高温度)、切碎(使物质颗粒更小)。

8.浓盐水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用加水的方法可以使杯底的食盐溶解。一杯完全溶解的浓盐水,通过通过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分离出食盐。(如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结晶比原先的颗粒更白更细。

9.酒精灯的火焰从上往下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10.酒精灯点燃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绝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火时,可用灯冒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防下次使用时灯冒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万一洒出的酒精在等外燃烧,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1.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12.我们使用的滤纸一类是定性滤纸(孔径大),另一类是定量滤纸(孔径小)。 1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水中溶解,却能在其他物质中溶解。如食用油能在洗涤剂中溶解。

蒸发皿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 烧杯

酒精灯 石棉网

三脚架

2

第三单元

1.短、小、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高要高。长、大、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高要低。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同一个发声物体,音高不会改变,用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声音的强弱。

4.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单位是分贝。国际上规定90分贝为听力保护的最高限度。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单位是赫兹。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如果玻璃罩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9.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用手捂住;包上棉布;摇的力量小一些;往发声罐里加棉花。

10.人说话发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飞虫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11.敲击试管时,振动的是玻璃和水,水越少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对试管吹气的时候,振动的主要是空气,空气越少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

12.水杯中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伸出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孩子的声音比大人的高,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窄,振动快。

13.耳的结构:(书本57页)外耳:耳廓、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4.声音的高低 与物体的大小,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的强弱 与用力的大小,振动的幅度有关。

第四单元

1. 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从外形上看: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骨骼、肌肉和关节是相互协调工作的,不能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3.运动起来后我们的心脏和呼吸都会加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人的呼吸器官:鼻腔 气管 支气管 肺

5.人体消化器官: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使食物破碎,消化少量淀粉(门齿(8个):切下食物,犬齿(4个):撕开食物,臼jiù齿(20个):磨碎食物)

3

舌头:搅拌。唾液:润湿,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胃: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6.俗话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7.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8.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9.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0.呼吸为什么会加快?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数量也比平时多。(经常运动能增加人的肺活量)

11.心脏为什么会加快?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通过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3.心脏也是会疲劳的,但在休息的状态下(睡眠),氧气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减少(经常运动的人心脏更强健,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运动后心脏跳动恢复正常更快)

14.人体有206块骨头,最长的是股骨,最小的是耳朵里的镫骨。

实验知识

1.食盐、沙、面粉与水混合产生的现象记录表。 食盐 沙 面粉 不搅拌 不变 不变 搅拌后 不变 分散在水中 放置一会儿 不变 沉淀在水底 过滤后 沙留在滤纸上 面粉留在滤纸上 颗粒慢慢变小 颗粒慢慢消失 颗粒消失 没有出现颗粒

2.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最终状态记录表。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 能否用过滤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4

面粉 能 否 有 否 否 沙 食盐 能 否 有 否 否 否 是 否 能 是 高锰酸钾 否 是 否 否 是

3.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进入水中后的状态 在水中怎样扩散 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 是否溶解 4.溶解快慢的记录表。 实验一: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我的问题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吗? 实验方法 ①准备同样的两只烧杯,水量、水温相等,放入相同的食盐。 ②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二: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我的问题 颗粒的小食盐,溶解的要快吗? 实验方法 ①准备同样的两只烧杯,水量、水温相等。 ②质量相等的食盐2份,一杯放入颗粒小的食盐,另一杯放入颗粒大的食盐。 实验结论 颗粒小的食盐,溶解的要快。 实验三: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我的问题 水温高,溶解的要快吗? 实验方法 ①准备同样的两只烧杯,水量相等但水温不同。 ②放入颗粒大小一样等量食盐。 实验结论 水温高,溶解的要快。 5.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伸出桌面的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的变化顺序 长度 4厘米 高 快 高 8厘米 较高 较快 12厘米 较低 较慢 低 16厘米 低 慢 我的结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5

胶水 沉入水底 慢慢扩散 醋 分散 很快扩散 酒精 分散 很快扩散 食用油 浮在水面 不扩散 浮在水面 否 分散在水中 均匀分散在水中 看不见 是 是 是

1.空气受热后会 ,变冷后又__ ___。(下降,上升)

2、发现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___ _ _(伽利略、牛顿、爱迪生),空气的流动会形成_____。 3、空气是由许多___ __(微粒、气泡、空间)组成,受到压力之后它们之间的间隙会变得更_____(大、小)。

4、 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留在滤纸上的是( )。 A、沙 B、食盐 C、没有东西留下

5、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气球不能被吹大

6、冰块放在透明塑料袋中会融化的原因是( )

A、冰块比较小 B、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了热 C、塑料袋产生了热 7、不能将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 B、用火烧 C、倒入水中

8、下列方法中,能让嘴里的糖果溶解的最快的是 ( ) A、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B、咬碎 C、舌头搅拌

9、把注射器活塞拉至10毫升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小孔后推压活塞,活塞被压缩到1毫升处,松开活塞的手,活塞又会弹回来,这说明( )

A、空气可以被压缩,也会扩散 B、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C、空气有质量 10、假如我们要进行空气传递游戏,你认为装在哪个容器中最合适呢( ) A、塑料杯 B、碗 C、自封口塑料袋 11、在蒸发食盐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6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12、我们在上《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中使用的是爱牛实验器材,2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几颗绿豆质量,各小组实验得出的结论结果不一样,有1颗、2颗、3颗、4颗、5颗,你认为不可能( )原因导致的。

A、绿豆大小不一样 B、数数的时候,数错了 C、天平不是很灵敏,可能会卡住 D、没有打足20筒空气,或有漏气

13 .(如图a)水槽里的水面上浮着一个乒乓球,用一个塑料杯罩住乒乓球竖直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杯子中的乒乓球在(图b中)( c )位置。如果将杯底扎个洞,重

新压入水底,乒乓球会停留在( A )位置。

14、下列方法中,能让嘴里的糖果溶解的最快的是 ( ) A、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B、咬碎 C、舌头搅拌

15、假如我们要进行空气传递游戏,你认为装在哪个容器中最合适呢( ) A、塑料杯 B、碗 C、自封口塑料袋 16、在蒸发食盐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