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中心疼痛病房管理制度
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是绝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症状,也是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以使机体产生负氮 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使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精神抑郁,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因此如何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特此制定 大坪医院肿瘤专科医院疼痛管理制度。
组长:
各病区护士长
核心成员: 人员管理:
1、 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担当病区疼痛管理人员(绩效 1分),负责定期开展基 础护理知
识的培训、检查、评估、指导及开展疼痛科研工作。
2、 中心护理组每月安排 2小时左右用于专科能力的培养,授课老师由科室各具备不同专长的资深医生及护士长或 护理组长
承担,所有护士参加,并定期组织研讨会,学习内容涵盖疼痛学的理论知识,治疗方法及机理,目前的学 术发展等,以及疼痛评估方法,心理护理等。
3、 每月开展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由各病区轮流组织讨论。 4、 半年举行一次理论考核,评估结果与绩效挂钩。 5、 选派护士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开阔视野
,获取一些学术发展最前沿的知识。
6、 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会议,总结本季度存在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工作方式和制度。并整理资料汇总。
实施细则:
1、 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病人、急诊病人和门诊病人。对于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在门诊部、急诊 部和医务处指
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的方法执行。
2、 医生与护士协作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院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院执 业注册医生,
并通过上海市“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 3、 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来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 我评估
的病人(如4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Wong —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 —R)”(见附图)。对昏迷等意识障碍病人使用 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 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 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
(麻醉科、肿瘤科)会诊。
6、 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在病史中。
7、 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要求及其
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8 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病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病人的家属
的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一、 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 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 (2) 间为 (3)
当评分V 4分时,测评频次为 2次/日直至疼痛完全消失; 所有患者入院时必须进行疼痛宣教,并行初次评分;
所有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均应进行疼痛评分,评分时7-11-15-19-23-3
(4) 当评分》4分V 7分时,测评频次增加至 4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3)条要求进行测评; (5) 当评分》7分时,测评当日6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3) (4)条要求进行测评; (6) (7) 脉用药后 (8)
测评结果由各班测评后自行绘制,同时记录用药副作用。
当患者发生急性疼痛时,应在进行评分后,报告医生,以便根据评分采取相应措施;
在口服给药后60分钟再次评分;皮下、肌注、静30分钟再次评分;
2、 建立以首诊医生和病区医生为基础的疼痛处理模式: (9)
急诊报告疼痛的病人)
对于护士报告的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 3分的病人(或门,医生应及时对其
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既往 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报告后,病房医生原则上应当在 2小时内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在疼痛评估表上签名,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
(10)
治疗方案, 并记录在门急诊病
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11) 疼痛治疗方案包括: 治疗目标、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持续的
疼痛评估指标、评估时间(频率)等。
(12)
少药物不良反应,
制定疼痛治疗方案依据的原则是: 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
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
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
应筛选出需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 制定可行的疼痛
护士
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
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
临床医生应根据每天至少评估
疼痛治疗方案暗示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
1次。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14) (15)
医生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教育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为慢性疼痛病人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并在病程录及出院记录中作好记录。
3、 建立由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式:
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病人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此时可向疼痛专家进行专业治疗咨询。 二、 疼痛处理原则 1、设立疼痛控制目标: (1) (2)
疼痛强度评分w 3分;
24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w 3次;
(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W 3次。 2、制定疼痛评估原则
(1) 病人的主诉是诊断病人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向患者讲解有关癌痛治疗的知识,将有关疼痛、
疼痛评价、药物的使用及其他缓解疼痛的常识告知患者及家属, 消除其对疼痛治疗的主要障碍, 使其参与 止痛计划的制定,并学会使用疼痛评估标尺自我评价疼痛分级学会向医护人员正确描述疼痛程度及用药效 果和不良反应等。我们在病人的病房贴上简单易懂的图片,教会病人学会评分:
(2) 全面评估疼痛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治疗史及相关的化验检查。 (3) 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治疗期间疼痛的发作、
治疗效果及转归。评价依据有以下几点: ①疼痛病人在接受护理
措施后,能重新建立一种行为方式,轻松地参与日常活动,与他人交往。②疼痛感觉减轻,身体状况和狗 狗嫩嫩跟改善,自我感觉舒适,食欲增加。③焦虑程度缓解,休息和睡眠质量较好。④一些疼痛征象减轻 或消失。
3、 遵循疼痛治疗原则
(1) 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 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 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和阿 片类
药。非药物疗法有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刺激及毁损等等。
(2) 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3) 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可选的给药方法之一。
口服和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 善
者,可以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疼痛专业组人员。
(4) 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 根据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
应。
(5)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治疗后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疼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可致便秘、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
(7) 辅助治疗:依疼痛的不同病种和类型而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等对不同疾患所致的疼痛有各自独特的效果。
(8) 癌性疼痛病人:按照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见附表) 4、 疼痛评估和治疗参考书目
NSAIDs )、糖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 物
。
《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编
附件: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NRS数字分级法
FLACC量表 项目(得分) 面部表情(Face) 0 无特定表情或笑容 1 偶尔面部扭曲或皱眉 2 持续颤抖下巴,紧缩 下颚,紧皱眉头 腿步活动Legs 正常体位或放松状态 踢或拉直腿,高张力, 不适,无法休息,肌 肉或神经紧张,肢体 间断弯曲/伸展 体位 Activity 安静平躺,正常体位, 急促不安,来回移动, 可顺利移动 紧张,移动忧郁 扩大肢体弯曲/伸展, 发抖 卷曲或痉挛,来回摆 动,头部左右摇动, 揉搓身体某部分 哭闹Cry 不哭不闹 呻吟或啜泣,偶尔哭 泣,叹息 可安慰度 Con solability 不断哭泣,尖叫或抽 泣,呻吟 安慰有困难 平静的,满足的,放 松,不要求安慰 可通过偶尔身体接触 消除疑虑、分散注意 评估总分:0 =放松,舒服,1-3 =轻微不适,4-6重度疼痛,7-10 =严重疼痛,不适或两者兼有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1、对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首选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扌卜热息痛、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即
第一阶梯疗法;
2、 若疼痛未能缓解,在此基础上加用弱麻醉性镇痛药,如可待因片或氨酚待因片等弱阿片类药物,即第二阶梯 疗法; 3、 对于疼痛仍不能控制和重度疼痛的癌症病人使用强麻醉镇痛药物,按时使用如杜冷丁、美施康定盐酸吗啡针 等为代
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即第三阶梯疗法。
年 月 T51923 日 7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7 1 1 151923 7151923 71 1 15T923 711 151923^ 10 9 8 7 6 5 4 3 2 用药名称 用药剂量 用药途径 副作用 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7 11 15 日 月 11 15 日 19 7 1 1 15 / 9 23 7 11 15 19 23 7 11 15 19 23 19 23 7 23 10 9 8 7 6 5 4 3 2 2 用药名称 用药剂量 用药途径 副作用 年 月 7 1 1 日 7 11 月 日 月 日 7 月 11 15 日 19 23 月 7 日 19 15 / 9 23 15 19 23 7 11 15 19 23 11 15 23 10 9 8 7 6 5 4 3 2 用药名称 用药剂量 用药途径 副作用 疼痛标记:疼痛——X;突发疼痛——0;安静睡眠——\" 药物名称:非阿片类药物一一F;
磷酸可待因一一L;
泰勒宁一一T;
曲马多一一Q;
盐酸吗啡针一一Y;
姓名 住附表1: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专科医院
疼痛评分量表
美施康定
S; 美菲康 M;
多瑞吉贴剂
R; 度冷丁 D; 其它 A 皮下注射——H;
院号 科室 床号
用药途径:口服——K; 纳肛——N; 肌肉注射——IM; 副作用:便秘一一※: (1) (2) (3) (4)
静脉用药——IV; 贴剂——T; 7-11-15-19-23-3
恶心一一△;呕吐一一▼;情绪抑制一一★;情绪兴奋一一^:呼吸抑制一一◊;尿储留一一O;
患者入院时必须进行疼痛宣教,并行初次评分;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均应进行疼痛评分,评分时间为 当评分V 4分时,测评频次为2次/日,直至疼痛完全消失;
当评分》4分V 7分时,测评频次增加至 4 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2)条要求进行测评; 当评分》7分时,测评当日6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2) (3)条要求进行测评;
(5) 急性疼痛应在进行评分后,报告医生;在口服给药后 60分钟再次评分;皮下、肌注、静脉用药后 30分钟再次评分
请在图中标明疼痛部位,并在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X” 标出
护理措施
1 •安慰患 者
2 .宣教 3 .卧床休息
4 .患肢体位摆放 5 .分散注意力
6 .冷敷
7 •热 敷
8.通知医生
9 .拒绝治
10 .其 他: 不良反应
1 .便秘
2 .恶心 3 .呕吐
4 .嗜睡
5 .眩晕
6 •尿储留
7 •肠梗阻
8 .呼吸抑制
9 .其他:
责任护士签名
后涮
患者疼痛性质:(选择其他需要额外注明疼痛性质)注:在选 项前打V,可多选. 1. 酸痛 11. 牵拉样痛 2. 刺痛 12. 压榨样痛 3. 跳痛 13. 放电样痛 4. 钝痛 14. 电击样痛 5. 绞痛 15. 烧灼样痛 6. 胀痛 16. 麻木样痛 7. 坠痛 17. 刀割样痛 8. 钻顶样痛 18. 束带样痛 9. 暴裂样痛 19. 轻触痛 10. 撕裂样痛 其他 出现的日期
出现的日期
、
护
、止 痛
疗 不 良 反 应
中心疼痛评分指导制度
(1) (2) (3) (4) (5) (6)
所有患者入院时必须进行疼痛宣教,并行初次评分; 所有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均应进行疼痛评分,评分时间为 当评分V 4分时,测评频次为 2次/日,直至疼痛完全消失;
当评分》4分V 7分时,测评频次增加至 4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3)条要求进行测评; 当评分》7分时,测评当日6次/日,根据测评值按第(3) (4)条要求进行测评; 当患者发生急性疼痛时,应在进行评分后,报告医生,以便根据评分采取相应措施;
在口服给药后60分钟再次评30分钟再次评分; 7-11-15-19-23-3
(7)
分;皮下、肌注、静脉用药后 (8)
测评结果由各班测评后自行绘制,同时记录用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