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写具体,逐步提
高记事能力。
3. 通过回忆平时的学习、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丰富习作素材,激发写 作
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 培养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5.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点】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
程,使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 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培养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 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 课件页 码 一、阅读片段,交流导入。 1. 课件出示: 红方的一名高个子队员抢到了球, 直奔对方的球门, 路上蓝方的队员左拦右 阻,但还是无济于事,眼看就要到了。迎面杀出了一个“拦路虎”把球给瞬间转 移了。观众们一阵哀叹一阵欢呼,既为红方感到可惜,又佩服那个蓝方的球员, 可以短时间抢到球。再说那个蓝方的球员,顺利到了红方的球门,一个“倒挂金 钩”把球射了进去。蓝方的队员中发出尖叫声,而红方的队员则紧皱眉头,满脸 都是懊悔。接下来,在两个对的激烈角逐中,以 2比 2平。 我学着爸爸的样子, 用劲儿向前蹬脚蹬, 车子向前跑了起来, 但几乎是东倒 西歪的掌握不了平衡, 眼看我就要摔倒, 爸爸马上跑上来扶住了我, 真是好险啊! 这时爸爸告诉我: “骑车时眼睛不能只盯着车轮,那样会跌倒的,眼睛要正视前 方,掌好车把,大胆的往前骑。”这次我自己上了自行车,记着爸爸说过的话, 使劲儿蹬着脚蹬, 眼睛向前方看, 刚开始还有些歪歪扭扭的几乎要跌倒, 但我双 手用力掌握好了车把, 车子竟然又跑了起来。 就这样,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反复 练习,我慢慢的掌握了骑车的技巧。 (3) (2) 2. 学生自由阅读。 3.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阅读后感受到什么? 1 / 8
4.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教师评议并小结: 片段一描写了激烈而刺激的 足球比赛,片
段二描写了“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骑自行车。
5. 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让人回味无穷, 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 动?(学生自
由交流)
6. 阅读习作要求。
(1)自由阅读。
(2)小组交流,了解习作的要求。
① 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人在玩什么?他们玩的怎么样?
② 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回忆一 下,你当时是怎么玩得?
③ 你玩得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
(3)教师评议并小结: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意在激起学生对“玩”的兴趣,营造愉悦、宽松 的课堂氛围。 同时明确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来。】
二、审题指导。
1. 再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 要
求?
这次习作以“玩儿”为话题,属于 文章,可以是写 ,也可以 是 ,要把玩儿得 的那一次的 写下来, 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 情。与大家交流习作时,请同学帮忙指出不明白的地方予以修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 。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这次习作以“玩儿”为话题,属于记事类文章,
可以是写一次游戏,也可以 是一次旅游, 要把玩儿得最开心的那一次的过程写下来, 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 与大家交流习作时,请同学帮忙指出不明白的地方予以修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按顺序把玩儿的过程写清楚。 三、思路导航。
(一)互相交流: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写一次游戏,可以是单人游戏,也可以是双人游戏,还可以是多人游戏;可 以是智力游戏,比如猜谜;也可以是电脑小游戏等等
2 / 8
4)
5)
6)
选择的游戏应该是印象特别深刻的,玩得特别开心地哦! (二)在习作中怎样才能按要求把要写的内容写好呢? 1. 抓住重点。 这次习作重点写什么呢? (我们把玩法、 玩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写。 )(板书: 抓住重点——玩的过程) 2. 记叙要有顺序。 (1)记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不管选择什么游戏,都要注意按顺序来写。 不管选择什么游戏, 都要注意按顺序来比方说: 这个游戏的名称, 玩儿的规 则交代清楚。接着开始游戏,用上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或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按游戏进程记叙。 最后的结果如何等。 (板书: 写清顺序——开始、 经过、 结果) (2)人物在具体事件中“怎么做”该怎样具体写呢? ①动作描写要有选择,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或习惯性的动作。 例如: 奶奶将右脚绷着,向鞋子口里溜进去,筋脉凸兀的手紧紧抓着门框, 将左脚轻轻抬起,紧绷着的脚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里扎了扎,接着踩了几踩, 让自己的脚更舒适些,满意地出门了。 ②动作描写要具体,要能够描述人物的连续性的动作。 例如: 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 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 ③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 例如: 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 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 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 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 把头靠在手缝上看, 一不 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 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 双手往腰上一插, 但马上又像只 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④ 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动作更形象生动。 例如: 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 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 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3. 过程具体。 叙述经过时,要注意什么呢?(叙述经过时,一定要描写人的表现,如人的 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 (板书:过程具体——人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 等) 4. 感受清楚。 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游戏过程中玩得高兴的感受或收获, 要清楚的表达 出来。) (板书:感受清楚——高兴) 3 / 8
7)
8-12 )
13)
14)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 课件出示: 丢手绢 丢手绢是个紧张又有趣的游戏! 每当下课, 我就会召集同学们到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 “谁要玩丢手绢的 游戏?”“我要 ! ”“我要!”同学们纷纷回应着。 游戏开始了,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圈,然后松开手,像小鸟一样蹲在地上。 首先由曾文杰丢, 他拿着手绢, 猫着腰跑了起来, 一边跑一边跟着大家唱: “丢, 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他跑了一圈又一圈, 眼睛贼溜溜地从这个同学身上瞟到那个同学身上。 我的心跳 得简直比兔子还快, 眼睛不时向身后瞟一眼, 生怕手绢丢在我身后, 心里念着 “佛 经”:“不要丢到我身后!”——一颗豆大的汗珠从我鼻尖滚了下来。这时,曾 文杰经过我身后, 速度加快了,我扭头一看,手绢丢在了我的身后! 我立刻转 身,捡起手绢,还没站好就飞一样追了过去,心里想:一定要抓住他,一定要抓 住他!于是, 我一下扑过去,没想到他身子一偏,抓空了。我正要再去追时, 曾文杰却早已蹲在了我的位置上了。 我拿起手绢,塞进口袋里,顺着圆圈外延走走跑跑,嘴里唱着:“丢,丢, 丢手绢⋯⋯”走啊走啊, 我把跑步慢的林佳烨当成目标。到了她身后,我悄悄 把手绢掏出来, 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了她后面, 若无其事地向前走, 这可是我的 “伪装术”!走啊走啊, 为了不让林佳烨起疑,我走了两圈,经过王鲁佳身后, 突然跑了起来,让林佳烨认为我把手绢丢在了王鲁佳身后。 “近了,近了!”我 叫了起来, 可林佳烨还是像木头一样蹲在那里, 我一看有机可乘, 就一把捉住了 她。林佳烨无可奈何地跳了一支舞。 “丁零零——” 上课铃响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 虽然这次的游戏 时间很短暂,但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 15-18 )
2. 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3. 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 1)开篇交代游戏的名称、时间、地点,概括了游戏的特点。( 丢手绢是 个紧张又有趣的游戏! ) ( 2)第二自然段简单几句话的场景描写,衬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 每当 下课,我就会召集同学们到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谁要玩丢手绢的游戏?” “我要! ”“我要!”同学们纷纷回应着。 ) ( 3)“ 拉、围、松、蹲”, 几个动词将游戏开始时的情景描述出来,引 用的儿歌中包含了游戏的规则。 ( 游戏开始了,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圈,然后松 开手,像小鸟一样蹲在地上。 ) (4)抓住丢的同学的动作进行描写,突出“有趣”,“我”的心理活动的 描写突出了游戏的“紧张”。(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4 / 8
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他跑了一圈又一圈,眼睛贼溜溜地从这 个同学身上瞟到那个同学身上。 我的心跳得简直比兔子还快, 眼睛不时向身后瞟 一眼,生怕手绢丢在我身后,心里念着“佛经”:“不要丢到我身后!”——一 颗豆大的汗珠从我鼻尖滚了下来。 )
(5)比喻生动形象。快乐的时候像小鸟,紧张的时候心跳得比兔子还快。 (游戏开始了, 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圈, 然后松开手, 像小鸟一样蹲在地上。 ⋯⋯ 我的心跳得简直比兔子还快, 眼睛不时向身后瞟一眼, 生怕手绢丢在我身后, 心 里念着“佛经” :“不要丢到我身后! ”——一颗豆大的汗珠从我鼻尖滚了下来。 )
(6)“我”的丢的过程更加有趣,选目标、做“伪装”、制造假象,生动 活泼。( 我拿起手绢,塞进口袋里,顺着圆圈外延走走跑跑,嘴里唱着:“丢, 丢,丢手绢⋯⋯”走啊走啊, 我把跑步慢的林佳烨当成目标。到了她身后,我 悄悄把手绢掏出来, 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了她后面, 若无其事地向前走, 这可是 我的“伪装术”!走啊走啊, 为了不让林佳烨起疑,我走了两圈,经过王鲁佳 身后, 突然跑了起来,让林佳烨认为我把手绢丢在了王鲁佳身后。“近了,近 了!”我叫了起来,可林佳烨还是像木头一样蹲在那里,我一看有机可乘,就一 把捉住了她。林佳烨无可奈何地跳了一支舞。 )
(7)游戏虽然在铃声中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的快乐却常常在“我” 的脑海里浮现,突出游戏给“我”的深刻印象。(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 虽然这次的游戏时间很短暂, 但游戏带来的快乐还 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
(8)总评:本文作者能抓住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自己的心理活动,按游戏 开始、游戏过程、 游戏结束的顺序叙述, 语言生动, 字里行间表达出游戏的快乐。
五、回顾交流,选择材料。
1. 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内外的活动和生活丰富
多彩, 课堂上有故事, 下课后也有故事, 课外更 有故事。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和同学有关,有些故事和父母有关, 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 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有些故事发生在 家庭或大自然。
2.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4.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1)地点:教师、操场、家里、广场、野外、公园⋯⋯ ( 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 (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
(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 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
5 / 8
(6)感受:高兴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个性, 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什么。 让他们说说自己 喜欢的“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六、紧扣要求,确定中心。 1. 谈话引导: 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 或 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突出表现“高兴”。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 小组交流,确定中心。 七、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 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 师生交流,明确要求。 ( 1)集体活动有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一次来写。 ( 2)活动中的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 出他们的语言、 动作、神态、 内心等特点。 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3)如果活动的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在描写中要懂得使用些表示空 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4)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 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5)写好自己,写出感受,能让人分享活动的快乐,感悟活动的收获。 3. 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写的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 不但要回想“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基本信 息,还要回想一下玩的细节,什么地方让自己觉得有意思。 4. 小组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玩的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介绍玩的过程,试着 用上“先”“接着”“然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5. 互相评议:看是否把“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 么”和玩的细节交代清楚了,是否有意思。 6. 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 完成习作后大声地多读几遍, 修改自己的习作。 可以从习作是否写清 楚了玩的过程、 是否表达出了快乐的心情、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是否有错 别字等方面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自由回顾,小组交 流,互评评价,是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听说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指导学生说 的条理性, 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验。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通过点拨、 提示 的方式进行指导。】 八、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 1)学生自由阅读。 6 / 8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3. 小组交流。 (1)把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 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分享快乐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修改文 章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的意识。】 九、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 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 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 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十、总结。 从作文中, 我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给同学们带来快乐, 使同学们增长 知识,让同学们变得团结,也使老师看到了一个个活泼、向上、团结、勤奋的好 孩子。老师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 【设计意图: 写作后, 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
书
设
计
:
抓住重点——玩的过程 写清顺序——开始、经过、结果
那次玩得真高兴 过程具体——人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 感受清楚——高兴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和师生交流,把握本次习作的技法,在交流中使学生了解到集 体活动有很多, 要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一次来写在描写中从众多的人物中选取突出 的人物来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表现玩的高兴。引导学生在描写中要懂 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 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条理, 同时要做到围绕一个 中心意思,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写具体。 通过回忆平时的学习、 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认真体验,丰富习作素材,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不足之处:
教师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善 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习作课。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