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来源:九壹网
1

地域文化研究——唐山皮影

我的家乡唐山

唐山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长城关隘、景忠山、菩提岛、金银滩、李大钊纪念馆及其故居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现在都已成为旅游的好去处。唐山饮食属京东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烧饼、万里香扒鸡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这里人才辈出。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丰润人;中国评剧主要创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滦南县;中国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乡在唐山乐亭县。唐山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富于创造精神。 家乡的特色文化—唐山皮影也叫滦州皮影。 皮影戏 概述

2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1]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

然,活灵活现。 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

3

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溯源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

4

华县皮影 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

5

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 地方特色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干有神采。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陈龙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4]。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

6

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皮影戏音乐及唱腔也都带有本地地方特色。

皮影戏 滦州皮影

滦州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三大流派(陕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唐

7

山皮影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系从“乐亭影”中脱颖而出,近代发展多有创新,影响较广,所以得名为“唐山影”。“乐亭影”的前身应当叫作“滦州影”,因乐亭县自金至明代隶属滦州管辖。滦州影戏在几百年前就与潮州影戏(现广东皮影)做为北南两大流派而共享盛名,分别流行于河北地区和闽粤地区。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

云剑》等。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这些唱词结构都是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

基础,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为板腔体。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

8

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皮影的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人物造型分为生、小、大、鬓、丑等。

唐山皮影的剧目内容是深层剖析当地社会民俗民风、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历代唐山皮影艺人对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艺的改良与创新从未间断过,这些经验是今人和后人的宝贵财富。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现在,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皮影艺人年大,找不到徒弟传承,欣赏皮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唐山皮影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材料:“滦州皮影的影人以驴皮制成,故又名驴皮影。” 唱腔:“演出时,影人前有大幅素纸幕,影人后有灯光,演者立于幕后,持影人于

9

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及滦州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起名:“滦州皮影,起源于古城滦州,故名。”

“据记载,明中叶以前,滦州皮影戏还是一种传统大影,影人尺码较大,牛羊皮刻制,色泽晦暗,乐器简单,唱腔单调。”

历史:“明万历年间,滦州安各庄屡试不第的秀才黄素志改牛羊皮为驴皮刻制影人,尺码缩小为一尺左右。用细长圆滑的高粱秸秆(滦州俗称“箭杆儿”)操纵,并将影人造型创新: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阳刻素面代表正人君子和贞节烈妇,粗眉环眼及阴刻赘肉横生的脸谱象征奸霸,龇牙咧嘴眼眶外加白圈代表趋炎附势或诙谐滑稽之徒。从而形成滦州皮影典型的“通天鼻,眉线高挑,眉梢弯曲回收与细长的丹凤眼相连,樱桃小口,下巴尖翘,五分脸,七分装”的审美效果。内容文辞典雅,通俗健康,借

史讽今,针砭时弊,达到济世救人,启发民智,寓教于乐的目的。音乐唱腔则吸纳滦州方音方言俚曲,乃至地道的滦县老呔儿话,以及民间歌曲小调叫卖声都渗透其中,所以形成浓厚的地域特色,真正意义上的滦州皮影从经诞生,并演变成普及东三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北方多数地区的大型民间艺术剧种。”

唱腔:“从唱腔特点来看,影界则有东路和西路之说:以滦河为

10

界,西边的丰润玉田遵化语音较直,所以唱腔讲究快马轻刀,节奏较快;东边的昌黎滦县乐亭,语音柔和,所以唱腔讲究曼声感人,曲调婉转。”

“滦州皮影戏班一般由七至九人组成,所以又有“七忙、八闲、九消停之说”,这些固有的行规至今沿用,“贴、打、拿、拉、唱”各个行当的分工依然不变,男演员唱“小”还采用“掐嗓”唱法。这些都形成原汁原味儿滦州皮影的独特之处。”

“滦州皮影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唱词形成严谨而又富于多变的格律:诸如七字句、十字锦、五字赋、三赶七、大金边、小金边等相当成熟的模式。不同的唱词结构,产生不同的旋律和效果,适应塑造各异的人物角色。”

“滦州皮影兼融音乐、绘画、剪纸、雕刻、戏曲于一身,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相当完美。滦州皮影造型也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

和欣赏价值。”

“滦州皮影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 ■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

11

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 ■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戏《斩蔡阳》(6张)

■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

12

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3] 渊源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个皮影,要用五

13

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艺人演出皮影时所用的唱腔,除了吸取本地区传统的唱腔外,还有自己的独创。皮影戏虽然看似拙朴,但拙中寓巧,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艺术创造力。它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一提起这种轻便的艺术形式,人

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或者称它为文化生活的轻骑兵。

滦州影戏还有个土名——“老奤影”。(奤tǎi)这是因为外地人称乐亭话为奤话。

从目前可查的资料证实,滦州影的兴起系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明

14

代万历年间。根据清代道光年间文人手书《影戏小史》记载,万历年间,河北滦县有位熟读古书、通阅经史并擅长琴棋书画而屡试不第的秀才,名叫黄素志。有一天他在滦县偏里汀见到一位携眷出家的火工道人正在厢纸作影人超度亡魂。于是他大受启发,决定用影人来表演故事和劝善规过。由于他不仅掌握我国古代的“变文”,而且十分熟悉元明时代的佛门道教宣讲的“宝卷”,于是他根据这些宝卷的故事,改编成“影经”(剧本)来广为演出,尽管当时伴奏乐器以诵经时的木鱼为主,但仍受到百姓的欢迎。

后来,黄素志又出关到东北地区进行教授活动,使其皮影戏的创作、演唱及表演更有了长足的发展。

河北滦州影由创始、演变,直到清代发展到全盛时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老四大部”影经,这四大部影经即:《双失婚》、《金石缘》、《五峰会》,《镇冤塔》(一说《破洪州》)。滦州西路皮影较之东路皮影更加注重改革和向兄弟剧种广泛学习。这不仅使西路皮影的伴奏乐器增加了四胡(四根弦)和吹打乐,而且在唱腔上更显完美动听

15

几百年来,滦州影戏在演出时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开始演出前,由贴线(即下线儿,也称为顶灯)手持油灯上台,掌台的师傅须身背着影人箱子随即上台(即上线儿、拿上影儿的,也称把线儿的)。上线儿者站立左方,下线儿者居右方。上线儿负责把不带头楂的影身及戳子依次挂好,其影身大约一百五十件。然后再按顺序打开十二个影人包,按行当和造型选好当晚演出所需的影人头楂,再分别安插在各影身的戳子上。这时,贴线者与其它表演人员在舞台右边开始“打通儿”(即打锣鼓)。滦州影戏所用的锣鼓经有:〔大元宝〕、〔小元宝〕、〔加官〕、〔四锅头〕等。

打完第一次通儿后,大家支起影窗,由“打轰子”的(坐于台右第

三位)打响第一板,此板人称“稳心板”,全体肃静。待打完第二、第三板后即响开场锣鼓。之后,影戏人儿开始出场表演。

滦州影及唐山

影还有个别名叫“翻书影”。演员在道白、演唱时必须眼看“影经”或“影卷”照本宣科,这些影经、卷大多是用粉莲纸誊抄的。演出时,为了防止书页移动,多用一种铜做的“仿键子”竖压在“书”的两边,每唱念完一页,由掌台师傅翻至下页再压好。如遇到临场改动时掌台师傅把

16

仿键子横放在某段唱词上,就表示暂停,待再竖直,表示继续表演。另外,仿键子的作用还有摧叫演员、告诫演员等许多重要的用途。 滦州皮影制作影人的尺寸一般为一尺二寸,后来发展的种类繁多。有的地方制成六寸、七寸、八寸影人,称之为小影儿;有的则制成尺四、尺八甚至二尺七、八,此类称之为大影。

河北皮影制作影人的原料不同于陕西,也许是因为河北驴多牛少的缘故,所以影人多用驴皮(或骡马皮)制成。再因其皮料不同,则绘制雕刻的方法也与陕西不同。 另外,滦州影在影人着色方面也按北方人的服饰和风貌的特点,采取浓、重色,其影人布景的色调较之陕西皮影稍暗。在人物造型上也改陕西皮影之纤细为魁梧彪

悍。还有一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在刻制皮影人物的头部时,比较多地采用“实脸”处理而不镂空,这样处理可使皮影人儿在影窗的影子避虚就实,还可以使皮影人儿的面部造型增加脸谱的变化。

17

滦州影戏的表演团体通常以拥有皮影人儿和头楂儿的数量来分为甲级班、乙级班。一般甲级班应有影人戳子(即影身)二百至三百件,头楂一千至五千个;乙级班有影人戳子一百五十件,头楂六百至一千个。所有这些影身、头楂按行当、、权贵、忠奸、神鬼之别分成十二类,统称十二影戏包。这十二包有文女旦包,武女旦包,文生员外包,武生员包,纱帽相貂包,将、帅包,帝王、后、妃包,番王反将包,神灵鬼怪包,吉祥仙道包,下手包(零散必备),桌椅、马、轿包。毫无疑问,我们仅从这些包的种类和几千个造型不一的头楂便可看出滦州皮影戏演出的规模之大、箱底之厚、内容之丰富! 现状

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重新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8

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皮影的思考

艺人作为皮影戏的直接体验和表演者,他们一方面要将皮影艺术展示和再现给广大民众,另一方面又期望民众和社会对他们的艺术水平给予赞誉,以及对他们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进行肯定。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体验也较普通人丰富和复杂得多,一次次的艺术和情感体验必然会给他们的心态带来起伏

19

和波动,沉淀在他们敏感和激荡着艺术细胞的心灵中。在一定程度上,皮影艺术史可以视为艺人的心态发展史。艺人的一些心态在这一次调查中也有所折射和反映。

皮影戏产业的开发,是皮影戏发展、传承和传播的一种方式和动力,它为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储备和经济支持。皮影戏产业开发的主要形式,目前主要体现在皮影戏雕刻方面,把影人当作工艺品开发,远销各地甚至国外,作为装饰、收藏、展览用品和礼品。 做了这次研究我看到了家乡文化巨大的魅力,这其中也有对文化遗产面临重重困难的担忧,但更多的看到的是希望,毕竟还是有很

多人热爱皮影,还有很多人愿意来热爱它。看到我们的《俏夕阳》人物皮影的表演心里感觉很是自豪。已经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不久的将来皮影戏一定又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家乡的滦州皮影也会遍布大江南北,那时候皮影将成为我们唐山人的骄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