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

来源:九壹网


课时计划(教案)

班级 教材分析 物理学1201 科目 生物 重点 难点 课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时数 20分钟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教 法 注重“学案导学”,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数据 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法;理论应用实际的知识迁移的教的方法。 教 具 学案,杯子 时 间 分 配 教学进程 一. 新课引入 首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 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到底对不对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 授新课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所谓的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图表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我这有三个杯子,分别代表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将三个杯子盛相应的水分别代表三个营级的同化能

量数值。我们发现,营养级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这就是能量传递的第一个特点——逐级递减 如果我们将杯子营养级由低到摞起来,就像一个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金字塔。 很明显有部分能量损失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算一下能量传递的效率。 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所同化的量)*100% 营养级 生产者 流入能量 4.6 流出能量(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62.8 12.6 出入比(同化效率) 13.52% 20.0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分解者 14.6 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传递效率大约在10%~20% 那我们说能量到了无机环境中就不会再回来了,所以能量流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逐级递减 我们想一下研究能量流动到底有何意义呢?有能量穿低效率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的方向 现在我们来回答开始讲课时那个问题,我们是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对,我们先吃鸡,因为鸡吃玉米会是使食物链增长进而损失更多的能量,只有先吃鸡,鲁本逊才会活的更长。 这节课我们掌握的就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研究它的意义。 板 书 设 计 一. 概念: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二. 过程 1. 各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途径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三. 特点 1. 逐级递减 2. 单向流动 四. 意义:通过调整,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的方向 优点:从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教具更形象的表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 缺点:应该让学生更多得参与进来,自己动手 教 学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