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然虾青素的应用和制备

天然虾青素的应用和制备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o 期 9月出版 金龙飞:天然虾青素的应用和制备 9 天然虾青素的应用和制备 金龙飞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9) 摘要天然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在三文鱼的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存在有很大的 商业和经济价值。作者综述了虾青素的应用、天然来源、生物合成机理和提取制备。 关键词 虾青素应用 生物合成提取 虾青素属于类胡萝卜素,是甲壳类动物,如虾、蟹 和三文鱼的主要色素,分子式为C oH :O ,为褐红棕 0 色粉末,熔点224 oC,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 剂。虾青素的化学全称为3,3j一二羟基一p,p 一胡萝 0H 卜素一4,4’一二酮,其化学结构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 以共轭双键形式连接,在其两端有二个异戊二烯单位 组成的六元环结构。虾青素具有三种不同的旋光异构 体,如图1所示。现在已知微藻红球藻合成的虾青素 为3S,3iS异构体,酵母菌合成的虾青素为3R,31R异 构体,人工合成的虾青素则三种异构体都存在。由于 结构中含有长共轭不饱和双键链,因此虾青素很容易 被酶、光、热和氧化物破坏。但是,虾青素与脂肪酸形 H0 0 虾青紊3s。3jS异构体 0 0H 成的酯却比其他类胡萝卜素与脂肪酸形成的酯稳定, 不容易被氧化。 H0 0 虾青素3R。31R异构体 1 虾青素的应用 0H 与化学结构相对应,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 能,能清除人体内由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自由基,是 一H0 0 种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对由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癌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虾青素对人体内淋巴结抗体的 产生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与人体内T细胞 虾青素3S,3-R异构体 图1 虾青紊的三种旋光异构体 相关抗原抗体的产生。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 经将人工合成虾青素批准为食品添加剂。 但是与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相比, 目前虾青素的主要使用开发还是在三文鱼饲料添加 -剂方面。三文鱼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由虾 青素控制的鱼肉鲜红色则是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质量指标。但是三文鱼自身却不能合成虾青素,必须 / ̄金龙飞,男,1962年lO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2—06—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山西食品工业 2002年第3期 从饲料或食物链中获取。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如果饲料 中不添加虾青素,则肉呈白色,就会直接影响销售和 价格。现在消费者对三文鱼肉中虾青素的含量要求越 来越高,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2 mg/kg一3 mg/kg 增加到现在的6 mg/kg以上。 科学研究表明,用三文鱼自然色素虾青素作为着 色剂明显优于其它色素,能够有效地被三文鱼积累。 此外,虾青素除了影响三文鱼的肉色外,还能改善三 文鱼的生理功能,对三文鱼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对照实验发现,如果在每千克三文鱼饲料中添加 60 mg虾青素,10个月后,三文鱼的平均体重比没有 添加虾青素的高1倍,虾青素的含量高10倍以上;添 加虾青素的饲料喂养三文鱼,其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 比没有添加虾青素的高20倍以上,不但增加了三文 鱼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提高三文鱼本身的抗病能 力。 2 虾青素的生物来源和合成途径 2.1 虾青素的生物来源 天然虾青素的来源有五种,即细菌、真菌、原生动 物、微藻和甲壳类动物,其中细菌来源中的菌体由于 生长慢含量低,现在认为无利用价值;在原生动物中 所含有的虾青素,由于不是原生动物本身合成出来 的,因此也不加以考虑。所以目前认定天然虾青素的 来源只有三种,真菌、微藻和甲壳类动物。 2.1.1 真菌 真菌类中虾青素的含量比较低,如酵母菌野生株 系中只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虾青素,一些突变 株系中虾青素的含量则有大幅度的增加,甚至质量分 数可以达到0.3%(细菌干重)。但是从要求来看,则 显然还是不够。 2.1.2 微藻 有些微藻中虾青素的含量比较高,如水生红球藻 细胞内虾青素的含量超过细胞干重的2%、血红裸藻 中虾青素双酯的含量为细胞干重的0.7%。此外一些 绿藻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也可以产生虾青素。但是目 前已知的这些微藻通常生长速度都比较慢,需要较长 的自养培养周期。 迄今为止,微藻中的红球藻是公认的含有虾青素 含量最高者。也因此红球藻成为了制备天然虾青素的 9月出版 主要研究对象。 2.1.3 甲壳类动物 一般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都含有虾青素,但是提 出这部分虾青素却比较困难。其原因一是含量很低, 二是这些甲壳中灰分、几丁质的含量较高,相对成本 增加。 2.2 虾青素的生物合成 天然虾青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大致为,首先由三分 子的乙酰辅酶A缩合成3一甲基一3,5一二羟基戊 酸,在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焦磷酸脂。脱羧后形成 异戊二烯焦磷酸,再由二分子的异戊二烯焦磷酸缩合 成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与二分 子异戊二烯焦磷酸依次缩合成法呢(基)焦磷酸和二 甲基辛烯二甲基辛烯焦磷酸,二分子的二甲基辛烯二 甲基辛烯焦磷酸缩合成有40个碳的八氢蕃茄红素 (phytoene),最后逐步脱氢环化形成B一胡萝卜素。 B一胡萝卜素可以先在C一3,3 位羟基化形成中间产 物B一隐黄质和玉米黄质,再在c一4位氧化形成3, 3 一二羟基一4一酮一B一胡萝卜素,最后在C一4位 氧化形成虾青素。B一胡萝卜素也可以先在C一4,4 位氧化形成中间产物海胆酮和鸡油菌黄质,再在c一 3位羟基化形成3一羟基一4,4 一二酮一8一胡萝卜 素,最后在C一3 位羟基化形成虾青素(详见图2)。 不同的生物体中,虾青素的存在形式不同。虾青 素在红球藻内以与脂肪酸(18碳脂肪酸为主)形成脂 肪酸酯的形式存在;在海洋细菌中以与糖类结合形成 糖酯的形式存在;在甲壳类动物中则以与蛋白质类结 合形成色蛋白质的蓝色形式存在,虾、蟹也因此经高 温烹煮后色蛋白质变性释放出虾青素而变红。 3 天然虾青素的提取 天然虾青素的提取,与大多数天然色素的提取一 样,多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从天然 材料中提取制备虾青素时,必须特别注意虾青素对 光、热、氧、酶等的反应敏感性,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 分解和破坏。 对于红球藻,其细胞特别是含有很高虾青素的厚 壁细胞对虾青素的提取是一个障碍。细胞壁不但阻碍 提取溶剂向细胞内渗透,也影响虾青素溶液的扩散。因 此对于红球藻通常需要先用机械破碎的方法破坏红球 藻的细胞机构,特别是细胞壁,然后再用溶剂提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月出版 0 期 金龙飞:天然虾青素的应用和制备 乙酰辅酶A 目前虾青素已经在美国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并 且在三文鱼的养殖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现在市场上 3一甲基一3。5一二羟基戊酸 虾青素的售价很高,其人工合成品的单价达2000~ 异戊二烯焦磷酸 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 I.............................. 工 25005/kg,因此研究和开发虾青素具有重要的商业和 经济价值。 天然虾青素的制备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含量比 较高的天然材料。为此,红球藻的大规模工业化培养 势在必行。尽快解决培养过程中的有关过程,建立切 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则是关键。同时寻找和开发新的资 法呢(基)焦磷酸 二甲基辛烯二甲基辛烯焦磷酸 八氢蕃茄红素 l p一胡萝卜素 ........ .... . .........................1............................一 源与方法,如选育高产酵母菌、发酵培养红球藻等,也 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p一隐黄质 海胆酮 鸡油菌4-黄质 3--羟基一4-4,玉莱黄质 3,3 一二羟基一4— + i进一步研究虾青素对人体的作用,开发相关的保 健食品和保健化妆品,则可以扩大天然虾青素的应用 范围和市场。  I41一二酮一 酮一p一 萝卜素 虾青索 p一胡萝卜素 虾青素 参 考 文 献 1 Renstrom B.,Liaaen--Jensen S.,Fatty acid compo— si on of some esteriied carotenols.Comparative Bifo. chemistry Physiology,1981,69B:625~627. 图2 虾青素的生物合成机理 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天然虾青素,必须选择 合适的有机溶剂。虾青素不溶于水,在极性弱的有机 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如二氯甲烷中的溶解度为30 g/ L,氯仿中为10 g/L。在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溶解 度较小,如丙酮中虾青素的溶解度为0.2 g/L,二甲亚 2 Jyonouchi H.,Lei Z.,Yoshifumi T.,Studies of im. munomodulating action of carotenoids.Ⅱ.Astaxanthin enhances in vitro antibody production to T--dependent antigens without faclitating polyconal B————cell activa— tion.Nutrition and Cancer,1993,19(3):269~280. 3 Jyonouchi H.,Lei Z., Myron G., Yoshifumi T..Immunomodulating actions of carotenoids:Enhance— 砜中为0.5 g/L。溶剂与细胞接触时,存在亲水性和疏 水性问题。疏水性溶剂向红球藻细胞内部渗透的速度 比亲水性溶剂慢。有时为了加快渗透,可在疏水性非 极性溶剂中添加少量极性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实际采用的虾青素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3.1 单罐多次重复萃取 ment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antibody production to T— dependent antigens.Nutirtion and Cancer,1 994,2 1(1): 47~58. 4 Johnson E.A.,An G.H..Astaxanthin from microbial sources.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1 99 1,1 1: 297—326. 单罐多次重复萃取是最简单的提取方法,即将红 球藻细胞与溶剂放入匀浆器中提取。当溶剂中的虾青 素浓度达到平衡后,将萃取液放出,再加溶剂进行下 一5 Christiansen R.,Struksnaes G.,Estmarm R.,Torrissen 次萃取。如此重复多次,直到细胞中的虾青素完全 O.J..Assessment of flesh colour in Atlantic salmon. 提取出来。 3.2 索氏提取法 sa!mo sal .Aquscuhure research,1995,26(5):31 1— 321. 索氏提取法是改良的单罐多次重复萃取。索氏提 取方法的优点是不断用新鲜的溶剂进行提取,萃取剂 和原料细胞始终保持最大的浓度差,从而加快了萃取 6 Nakano T.,Tosa M.,Takeuchi M..Improvement of biochemical features in fish heahy by red yeast and synthetic astaxanthi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速度,提高了萃取率,最后得到的萃取液浓度较高,克 服了单罐萃取液浓度很低的缺点。 Chemisty,1995,43(6):1570—1573.r 7 Bousaiba S.,Vonshak A..Astaxanthin accumulation in the green alga Haematococcus pluvialis.Plant and Cell 4 结束语 Physiology,1991,32(7):1077—108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山西食品工业 2002年第3期 8 Ninet L..Microbiol Technology.2nd edi— tion.Vo1.1.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529~ 544. 9 Goodwin T.W..The Biochemistry of Carotenoids, London.Chapman Hail.1 980. 10 Girard P.,Falconnier B.,Bricout J.,Vladescu B..B— Carotene producing mutants of Phafifa rhodozy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上接第8页) 无油型方便面采用微波技术,可以克服热风干燥 法产品糊化度低、面筋值低、色泽暗黑、面块干缩、复 水性差和浑汤等缺点,不仅可以改善口感,而且不用 棕榈油:口感与传统面条风味一致,不含油脂,不存在 油脂氧化、哈变问题,保质期长。由于未经高温油炸 处理,能够保证产品天然营养成分,且可加入蔬菜 粉、蛋黄粉、豆粉等,开发多种保健型、功能型儿童与 老年方便面食品。该产品可改变油炸方便面只能沸 水煮、泡的单一口感。由于面筋值高,不断条,具有传 统水面条风味,所以可做成炒面、凉拌面等多品种食 用。 2.3 微波催陈技术 各种酒在酿制过程中,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贮存 一段时间,时间越长,酒的口感越好,即所谓“酒越陈 越香”。国内现已有利用远红外、太阳能、高频电磁能、 激光能、微波能等新技术处理新酒,使之加速老熟陈 化过程,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而应用最广泛、性能最 可靠、效果最明显的是微波能老熟催陈技术。主要机 理是:利用微波对酒的化学反应和热效应。酒液是由 水、乙醇和一些其它微量成分组成,由于活度较大的 自由乙醇分子的存在,使酒的辛辣味变大。而用微波 处理时,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酒中的水分子和乙醇分 子重新排列,更趋整齐,乙醇分子受到水分子的束缚、 活度有所减少,使酒的辛辣和暴味大大减轻,这个过 程比自然老熟要快得多。乙醇和水分子都是极性分 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这些极性分子随着电场周期 变化而迅速旋转,旋转次数为10s次/s,促使自然老 熟过程中缓慢进行的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得到加 剧,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使醛含量降低酯类增加。经过 1 min~2 min的微波照射,就能消除新酒的辛辣,减 少杂味,使酒绵软爽口,醇和甘润,可能达到酒库贮存 自然老熟方法所需3~6个月的效果(国家评酒委员 会通过鉴定)。对低档次的自洒,微波处理后更能除掉 9月出版 ma.Applied Microbial Biotechnology,1 994,4 1:1 83~ 191. 1 1 陈峰,姜悦.微藻生物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1999 12 王业勤,李勤生.天然类胡萝卜素一研究进展、 生产、应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大部分邪杂味,效果更为明显。用微波对低度大曲酒 进行处理,既能提高酒质,又能杀菌。如将处理过的酒 再贮存1~3个月效果更好。 2.4 微波在大豆脱腥工艺中的应用 传统的大豆粉生产工艺:大豆一浸泡一磨浆一滤 液一浓缩一真空干燥(喷雾干燥)一包装一成品。该工 艺生产大豆粉有以下缺点:生产周期长、设备投资大、 大豆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高、劳动强度大、产品成本 高;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低温干燥法,因此不能有效去 除豆腥味。目前研究认为豆腥味产生的机理是:破碎 的大豆在空气中,脂肪氧脂酶的催化作用,使多不饱 和脂肪酸被氧化成脂肪酸的氢过氧化物所致。所以破 碎前钝化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是脱腥的关键,加热能使 其丧失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能力。然而加热时间 过长又会出现溶解度差、大豆利用率低的现象。新型 的大豆粉(脱腥豆粉)生产,采用微波技术对大豆进行 干燥和脱腥,将传统的湿法生产工艺改为干法生产工 艺,即大豆不经水泡,直接脱腥、磨粉,缩短整个豆粉 生产工序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大豆粉的质量。微波大 豆粉生产工艺:大豆一分拣一微波脱腥(杀菌)一粉碎 (脱皮)一包装一成品。该工艺将大豆经分拣机分选 后,由输送带送人微波加热器,经微波辐射数分钟,进 行脱腥和杀菌处理。 3 展望 随着微波技术和微波设备的进一步成熟,微波技 术在食品工业上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食品工业 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微波技术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程守洙编.普通物理学3.第5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8 2 王绍林.微波食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4.5~90,125~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