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九年级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栏杆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07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祭典礼。你知道“人文初祖”是( )
A禹            B尧         C黄帝         D舜
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商        C周         D秦
5、由秦朝开始形成的集权,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分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6.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7.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8.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9.“和同为一家”是首________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  )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10.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11.元朝时期,重视对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2.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的强化  D集权的加强 13.代表清朝同、班禅共同管理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4.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配搭正确的是:(  )
A. 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B. 雍正帝──赐予“喇嘛”封号      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1
1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C.元朝时,创立了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16、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17、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
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之一理念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④韩非(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战国
20.纸的发明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毕升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每小题只有一处错误) 21.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
错误:                            改正:                                     22.东汉末年的华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错误:                            改正:                                     23.220年曹操建立魏国,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错误:                            改正:                                     24.北宋时期,福建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错误:                            改正:                                     25.1662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
错误:                            改正:
三、辨析题(计5分)
26.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孔子热”。陈华同学认为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理由如下: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陈华同学列举的理由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错误:“                                                    。”
理由:                                                                                                                            
四、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27题13分,28题14分,计27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表明他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2分)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2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3分)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感想。(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文帝)诏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则免所居官。 材料二: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元 穆 陆 贺 刘 楼 材料三: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当时有许多信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尔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请回答: ⑴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分别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4分)
⑵ 元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世界三大宗教,除教外,还包括哪两大宗教?(2分)我
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哪个?(2分)材料二中提及的“新的民族”是我国的哪个民族?(2分)   ⑶ 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现象?(2分)
五.综合题(共18分)
29.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①    河西走廊    今地区     西亚     ②                                  图6 (1) 图6中①②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         。(4分) (2) 路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人物息息相关?             (2分) 这一人物的事迹
还促成了              的设置,使地区从此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7                 图8                图9              图1O   (3)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2分)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            和  之  后  ,   ——再 无   梁郑  启和  超                            图11                                              图12
(4)图11和图12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5)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1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2分)
(6)请问图1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是什么?(2分)
【历史感悟】
(7)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