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滴右旋糖酣500mL,1次/d,和奥扎格雷钠8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60mg,2次/d;1疗程为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5% vs 77.4%),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好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是指脑组织局部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以及脑组织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发后常出现偏瘫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2]。目前临床针对脑血栓的治疗药物众多,为寻找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为[3], 经CT扫描确诊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点:①身体平衡失调,发音出现障碍;②患者一侧或两侧出现视力下降;③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及感觉功能下降。排除有颅内出血的患者及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将入选患者使用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56~82岁,平均(66.4±10.8)岁;观察组共59例,包括男34例,女25例,年龄63~79岁,平均(68.3±10.3)岁。两组病例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静滴右旋糖酣500mL,1次/d,和奧扎格雷钠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 80 mg溶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60mg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2次/d;1疗程为14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评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生活可自理,神经系统的体征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患者可步行,生活可部分自理,多数神经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站立需旁人扶持,生活无法自理,;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5%,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P<0.05)。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病残和病死率较高,它的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并伴有呕吐、眩晕等各种症状,该病多发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病史的中老年人群。该病多是由于凝血因子改变或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机体内血小板聚集和血液粘滞性增加,加上TXA2、NO及ET-1等的变化发生凝血,形成血栓,严重时引发脑梗死[4]。急性期进行及时救治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明显效果,可提高生活质量。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 在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起到重要作用,它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细胞内自由基的浓度,消除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伤害[5,6]。本实验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7.4%,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好。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用奥扎格雷钠相比,联合用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好,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理想备选药物之一,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艳玲,王荣桂,李瑶宣,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177-179.
[2]马彪,刘学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28):41-42.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艾尔肯.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z1):68-69.
[5]潘云志,刘宏斌,孙兴元,等.依达拉奉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14-316.
[6]方凯,瞿杭炯,张玲娣.轻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3,12(5):504-505+539.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