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戏水区案例分析

幼儿园戏水区案例分析

来源:九壹网


幼儿园戏水区案例分析

观察要点:

1.幼儿大胆尝试,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

2.乐于参加实验活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重点观察xx小朋友在活动中的表现。

活动背景:

水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洗手、喝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结合开展的主题活动《好玩的水》,在活动室外的一角设置了戏水区,为幼儿筹备了冰淇淋盒、木头积木、勺子、泡沫、纸等,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积累初步的经验。

幼儿行为描述:

因为第一次出现戏水区,孩子们兴奋不已,都想去戏水区,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吧”xx冲出这样一句话。“好!”大家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于是我去筹备了小纸头,写了六张玩,其他都是空白,摸到有字的小朋友开心得不得了,“老师,我纸头上有字的,是不是可以去玩了?”xx兴奋地说:“老师我也摸到了。”六个孩子来到了门外的戏水区,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第一次操作后,我问孩子:“刚才你们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孩子们都静下来了,天天说:“我把木头积木放进水里玩。”“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发现。”这时xx说:“老师,我发现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

勺子到水的下面去了。”“xx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教你们两个好听的字,在水的上面我们说 ‘浮’,在水的下面我们说‘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勺子沉在水的下面。”“现在你们知道了沉和浮,接下来我们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进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一进行了试验,这一次六个孩子都对沉与浮有了一点概念,玩起来比较有序了。这时xx又有了新的想法:“老师,我猜纸头是浮在水上的,你说是不是?”“你说呢,试试不就知道了。”于是xx拿起一张纸头放到了水里,纸头稳稳地浮在了水上没有沉下去,“哦,我猜对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纸头慢慢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于是我又拿了一张纸头放到水里,让幼儿观察它的变化:纸头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变湿了,慢慢地沉下去了。本来纸头会吸水的,当它吸足了水后,身体变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动终止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有哪些东西也和纸头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xx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让他们回去和爸爸妈妈再玩一玩,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幼儿行为分析:

1.活动开始,因为第一次出现戏水区,孩子们都想玩,人太多了又未能玩,于是xx小朋友想出了“抽签”的妙招,并得到了同伴的肯定,说明xx小朋友很会开动小脑筋。

2.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纯粹是瞎玩,没有动脑筋,但是xx小朋友能将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说出来,说明他观察得很仔细。

3.第二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而xx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这东西是浮还是沉,再来验证,当发现纸头吸了水后沉了下去,xx又有了新的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也和纸头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说明xx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从他今天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很出色的。

教育策略与建议:

1.适时鼓励与表扬。孩子们对玩水游戏很感爱好,但由于是第一次开设这样的区域,孩子们都想玩,对于xx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和在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鼓励与表扬。

2.操作前要提出规则。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前老师没有提出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因而操作前对孩子提一些简单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3.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两次操作活动,孩子们已初步知道了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实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幼儿已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请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来做沉与浮的实验的。

4.尝试简单的记录。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筹备一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小图片,让孩子们用贴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