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腰椎穿刺(腰穿)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治疗操作技术,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由于它在儿科诊疗中广泛应用,小儿腰穿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腰椎穿刺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等[1]。儿童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腰痛、头痛、创伤性出血、脑疝、因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脊膜炎、脑脊液漏、粘连性蛛网膜炎、硬脊膜血肿等[2]。本文结果显示,腰痛是小儿腰穿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创伤性出血、脑脊液外漏、麻醉意外、下肢痛、下腹痛,未见头痛发生。本组所有发生腰痛的病儿均无感觉障碍,疼痛缓解后不影响任何活动,疼痛明显者前屈坐位可缓解,故分析腰痛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神经根受到刺激有关[3,4]。文献报道,腰痛发生的因素有病儿是否配合、逐层麻醉、脑脊液压力、穿刺针粗细、操作者技术、病儿的心理原因、腰穿后平卧固定体位肌肉韧带劳损等。综合本组病儿,腰痛发生可能与病儿是否配合、逐层麻醉以及操作者技术有关,而穿刺针的粗细、病儿的心理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关于脑脊液压力、穿刺后平卧时间未作对比观察。故对于不配合的病儿术前给予镇静、仅行皮下麻醉、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应当可减少腰痛的发生。治疗上可给予适当镇静、局部止痛、理疗等。创伤性出血发生的原因与病儿不配合、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操作者技术有关。应当注意的是小儿腰穿中的麻醉意外常发生在不配合、逐层麻醉的病儿中,所以对于不配合操作的病儿术前给予镇静、仅做皮肤及皮下麻醉以及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病儿中发生的脑脊液外漏,是腰穿后睡软床引起,故对于腰穿后病儿应安置在硬床上。
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4.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5.椎管内给药。
禁忌症
1.可疑颅高压、脑疝。 2.可疑颅内占位病变。 3.休克等
危重病人。 4.穿刺部位有炎症。5.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
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脑疝、心肺功能受损、局部或牵涉痛、头痛、出血、感染、蛛网膜下表皮囊肿和CSF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头痛,其在腰穿后48小时内的发生率高达36.5%。头痛的原因是CSF从穿刺部位渗漏的速度超过CSF的生成速度。头痛发生率的增加与所用腰穿针的粗细有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疝,如果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差大,就有可能导致脑疝。在腰椎穿刺过程中,这种压力差可增加,导致脑干疝形成。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体检,可以发现易发生脑疝的高危患者。如果医师对进行腰椎穿刺仍有
顾虑,CT可能有帮助,但颅内压升高不一定都能被影像学检查发现。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CT检查,因为它可延误诊断和治疗。有出血性素质的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出血,出血可导致脊髓受压。关于凝血障碍程度与出血危险的关系,尚无绝对标准,
并发症防治
1.低颅压综合症: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0.58-0.78kPa(60-80mm水柱)以下,较为常见。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所致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少数尚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约持续一至数日。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盐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2.脑疝形成:在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和颞吉占位性病变)时,当腰穿放液过多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故应严加注意和预防。必要时,可在订前先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液250ml等脱水剂后,以细针穿刺,缓慢滴出数滴脑脊液进行化验检查。如不幸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静脉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渗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还可自脑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内快速推注生理盐水40-80ml,但一般较难奏效。
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加重:多见于脊髓压迫症,因腰穿放液后由于压力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变之间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根性疼
痛、截瘫及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上述症状不严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30-50ml:疗效不佳时应急请外科考虑手术处理。
此外,并发症中,还可因穿刺不当发生颅内感染和马尾部的神经根损伤等,较少见。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地先兆者,禁忌穿刺。
2.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3.针头刺入皮下组织后进针要缓慢,以免用力过猛时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以致产生下肢疼痛或使脑脊液混人血液影响结果的判断。
4、穿刺时病人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并作相应处理。
5、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同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药物。
6、做气脑检查时,应先缓慢放液10毫升,再注入滤过空气10毫升,如此反复进行达所需量时再行摄片。
7、放脑脊液速度不宜快,一般10-15滴/分,正常颅压病人一次放脑脊液不超过5ml,以防脑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