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来源:九壹网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

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 结合项目特点, 将项目划分成5个水土流失一级防治区, 即开采区、 工业场地区、 办公生活区、 连接道路区。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 项目组成 开采区 工业场地区 办公生活区 连接道路区 项目建设区 17.53 1.24 0.08 0.8

水土流失预测

1.扰动地表、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项目施工将改变原有地貌, 损害或压埋原有植被, 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具 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破坏, 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 工程总征 占地面积即为项目扰动及损坏地表面积, 为 7.931hm²。 2.水土流失量预测 1)预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情况, 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 针对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预测项目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 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2)预测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 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范围, 即工程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范围之和。 根据各分区的扰动时段、 扰动形式总体相同, 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要求, 可将整个工程扰动区划分为矿山开采防治区、 矿山运输公路防治区、 碎石加工防治区和办公生活防治区等 4个预测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3)预测时段与单元

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 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 生产期和自然恢复期。 根据项目区的特点, 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 每个预测单元的预测时

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 超过雨季(4 月-9 月) 长度的按一年计算, 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本项目预计开工时间为 2019 年 9 月, 完工时间 2019 年 12月, 建设期预测时段按 0.3 年计。 生产期只预测弃渣量, 不做水土流失量预测。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确定自然恢复期为 2 年。

4)预测方法

本项目采用扰动地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 ; i--预测单元(1, 2, 3, …, n) ;

k--预测时段, 1, 2, 指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 Fi--第 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²) ;

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 ΔMik--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 Mi0--扰动 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 Tik--预测时段(a) 。

5)预测基础数据取值 (1)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由于项目所在地无土壤侵蚀方面的实测资料和参考资料, 为了更准确的确 定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2019年6月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 主要调查项目区地质、 地貌类型、 土壤类型、 降雨情况、植被覆盖情况、 地面组成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等, 并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 最终确定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772t/(km2•a) 。

(2)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在项目区及附近施工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项目建设中各类施工工序对土地的扰动和破坏程度, 分析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特点, 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 采用类比法综合确定。 本项目扰动后各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模数, 见下表。

各预测单元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表 单位: t/km2•a

序号 1 2 3 4 预测分区 开采区 连接道路区 工业场地区 办公生活区 建设期 t/(km²·a) 4320 4320 4320 4320 生产运行期 t/(km²·a) 1296 1080 1080 1080 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预测, 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305t, 新增水土流失量 230t。

工程土壤流失量预测表 预测单元 原始土壤 侵蚀背景预测时段 值 (t/km²·a) 722 1296 722 1080 722 1080 722 1080 扰动后 侵蚀模数 (t/km ²·a) 4320 0.2 4320 1.24 4320 0.08 4320 0.80 侵蚀 侵蚀面积时间 (hm²) (a) 17.53 2 1.24 2 0.08 2 0.8 2 0.3 3 0.3 18 0.3 1 0.3 12 原始背 预测流景 失量 侵蚀量 (t) (t) 38 5 3 27 0 2 2 17 227 2 16 9 1 1 10 6 新增 流失量(t 1 13 开采区 建设期 自然恢复期 工业场地区 自然恢复期 办公生活区 自然恢复期 连接道路区 自然恢复期 722 建设期 722 建设期 722 建设期 722 1 9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将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开采期间的采挖、 爆破、 碾压等活动, 将会严重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使其截留降水、 涵蓄水分、 滞缓径流、 固土拦泥的作用降低或者丧失, 造成水土保

持功能急剧下降, 加剧水土流失, 导致项目区生态环境功能下降。 (2) 对工程生产运行、 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矿山开采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 剥离表层土和覆盖物、 各类辅助性场地、 道路的建设, 以及矿山露天、 凹陷开采活动, 将改变原山坡地形、 地貌条件。 在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下, 尤其在台风暴雨时期, 可能造成滑坡、 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现象, 以及排水不畅现象, 严重威胁生产活动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3) 对周边水系及农田可能造成的影响

矿区采用露天开采, 极易引起坡面泥沙沉积。 工程建设过程中, 爆破或采挖的松散土石方直接受降水冲刷或浸泡的影响, 造成水土流失, 生产运行中, 裸露的开采作业面因实际地形情况和工序影响, 边坡植物措施虽然采用边开项目建设期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采边治理的防护方式, 但短时间内植物措施的生态效益无法很快发挥作用, 一遇暴雨, 矿区边坡松散土石极易随地面径流汇入附近自然水体, 或者冲毁湮没农田设施, 威胁农业生产安全。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6.4.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水土流失治理度 98%,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渣土防护率 97%, 表土保护率 92%,林草植被恢复率 98%, 林草覆盖率 27%。 6.4.2 建设期防治措施布设

根据《临高县临城镇美台村建筑用玄武岩矿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贵 州美智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9年7月) , 项目拟采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如下所示。

6.4.2.1开采区防治区

主体设计措施: 主体工程对本区布置 400m3沉砂池 1 座, 平台浆砌石挡墙 18m3,干砌石挡墙 18m3, 平台种植桉树 500 株, 爬山虎 120 株。根据主体设计内排土场区堆土计划, 排土工作中间间隔时间较长的2025年, 需对排土边坡进行平整, 并在边坡下部设计临时土袋拦挡, 临时拦挡采用编织土袋,土袋设计断面尺寸为上底0.5m, 下底1.0m, 高1.0m, 预计拦挡长度约500m。 并对边坡撒播狗牙根草籽, 撒播密度为100kg/hm2, 预计撒播面积4.8hm2。 6.4.2.2工业场地防治区

工业场地区修建截排水沟, 将工业场地区内及上游地表雨水集中经过沉砂池后 排入自然沟道。 排水沟断面为0.5m×0.5m, 壁厚0.15m, 沟底厚0.1m, 结构为C15混凝土。 预计修建排水沟488m, 4.5m3沉砂池1座。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 工业场地区大部分区域地表裸露, 并车辆机械碾压频繁,对保持水土不利。本方案对裸露区域铺垫碎石。需铺置碎石面积为1.24hm², 铺设碎石渣厚10cm, 铺碎石量1240m3。主体设计在运行期末将工业场地设施拆除后复垦, 计划种植桉树, 种植间距为5m, 由于种植间距较宽, 切桉树生长需要时间, 本方案新增在地表撒播狗牙根, 撒播密度为100kg/hm2, 撒播面积为1.24hm2, 撒播草籽量124kg。 6.4.2.3办公生活防治区

将区内及上游地表雨水集中经过沉砂池后排入自然沟道。 排水沟断面为 0.5m× 0.5m, 壁厚 0.15m, 沟底厚 0.1m, 结构为 C15 混凝土。 预计修建排水沟 147m, 4.5m3沉砂池 1 座。主体设计在运行期末将设施拆除后复垦, 计划种植桉树, 种植间距为5m, 由于种植间距较宽, 切桉树生长需要时间, 在地表撒播狗牙根, 撒播密度为100kg/hm2,撒播面积为0.08hm2, 撒播草籽量8kg。 6.4.2.4连接道路防治区

将区内及上游地表雨水集中经过沉砂池后排入自然沟道。 排水沟断面为 0.5m ×0.5m, 壁厚 0.15m, 沟底厚 0.1m, 结构为 C15 混凝土。 预计修建排水沟 2m,4.5m3沉砂池 1 座。本方案新增对道路路面铺垫碎石。 需铺置碎石面积为0.8hm², 铺设碎石渣厚10cm, 铺碎石量800m3。主体设计在运行期末后复垦, 计划种植桉树, 种植间距为5m, 由于种植间距较宽, 切桉树生长需要时间, 本方案新增在地表撒播狗牙根, 撒播密度为100kg/hm2,撒播面积为0.8hm2, 撒播草籽量80kg。

建设期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防治分区 工业场 地区 排水沟 碎石铺筑 沉砂池 办公生 措施类型 工程措施 长度 方量 数量 工程措施 措施名称 表土剥离* m m³ 个 表土剥离* 工程量指标 数量 488 1240 1 数量 单位 万 m³ 万 m³ 措施量 0.37 0.04 活区 排水沟 沉砂池 连接道 路区 排水沟 碎石铺垫 沉砂池 临时堆 土区 沉砂池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长度 数量 工程措施 长度 方量 数量 工程措施 数量 撒播草籽 m 个 表土剥离* m m³ 个 排水沟 个 面积 147 1 数量 2 800 1 长度 1 hm2 m3 万 m³ m 0.25 180 0.24 242 临时土袋拦挡 方量 *为主体设计措施 运行期期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防治分区 开采区 表土回填* 措施类型 工程措施 措施名称 表土剥离* 措施实施时段 生产运行阶段 万 m³ m 工程量指标 方量 0.16 60 株 120.00 4.80 m3 株 0.8 株 1.24 株 0.08 单位 措施量 万 m³ 3.81 500 生产运行阶段 方量 采场台阶种植桉树* 平台挡土墙* 生产运行阶段 长度 植物措施 台阶边坡种植爬藤* 撒播草籽 草籽量 临时措施 连接道路区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工业场地区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办公生活区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临时堆土区 排水沟 沉砂池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生产运行阶段 植树 株 hm2 生产运行阶段 爬藤 生产运行阶段 面积 kg 临时拦挡 工程措施 种植桉树* 闭坑阶段 工程措施 种植桉树* 闭坑阶段 工程措施 种植桉树* 闭坑阶段 工程措施 480.00 250 生产运行阶段 方量 表土回填* 闭坑阶段 面积 表土回填* 闭坑阶段 面积 表土回填* 闭坑阶段 面积 表土回填* 植树 hm2 植树 hm2 植树 hm2 闭坑阶段 方量 万 m³ 0. 2000 闭坑阶段 方量 万 m³ 0.99 3100 闭坑阶段 方量 万 m³ 0.06 200 万 m3 6600 2.11 闭坑阶段 方量 m 座 植树 hm² 850 1 株 2. 生产运行阶段 长度 生产运行阶段 数量 种植桉树* 闭坑阶段 闭坑阶段 面积 草籽量 kg 2 说明: 1、 带*为主体已有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是对主体工程设计中, 对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足的补充, 本着“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的制度。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均纳入主体工程, 形成水土保持专章, 实行项目法人制、 招投标制及项目监理制, 补充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一起招标, 签订施工合同, 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完成防治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

1.监测范围与时段 (1) 监测范围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有关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监测应该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致。 (2)监测时段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整个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因此本项目监测时段为 2019 年 9 月至2030 年 12 月, 年限为 11.3 年。

2.监测内容、 方法、 频次与点位布设 (1) 监测内容 ①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合理安排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主体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以避免在雨季施工时产生的内涝, 因此应该监测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合理性, 至少每 3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 ②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

在施工期监测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表情况,至少每 1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

③水土流失灾害隐患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优化施工工艺, 监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滑坡、 泥石流和塌方等不良地质现象, 以及水土流失灾害隐患, 及

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遇暴雨、 大风应及时加测。 如遇到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 1 周内完成监测。 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 应监测水土流失危害, 例如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等。 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本项目实际, 本方案布置了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但在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随意性大, 为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 应进行不间断监测, 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⑥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

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包括地形、 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 建设项 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 挖填方数量及面积, 弃土、 弃石、 弃渣及堆放面积,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等。 ⑦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应包括水土流失面积、 强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下游 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 ⑧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应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林草措施的成活率、 保存率、 生长情况及覆盖率, 工程措施的稳定性、 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2) 监测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采取定位监测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本项目各施工区的不同特征以及监测内容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 具体监测方法如下:

①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对整个项目建设区调查的方式, 通过实地勘测, 结合地形图、 照相机、 标杆、 尺子等工具, 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地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 填表、 勾图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情况(挡拦措施、 排水工程、 绿化措施) 的实施情况。 ②现场巡查监测: 现场巡查监测是对不适合典型监测的区域采用的主要方法。

对于施工中的各建设区等变化比较快, 定位困难的地区采用现场巡查法进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 ③地面观测法

地面观测法是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监测的一种特殊方法。主要针对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强度、 侵蚀程度、 侵蚀量、 土地的位移和微地貌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实际测绘以便及时发现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④无人机遥感监测

无人机遥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 即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 遥感传感器技术、 遥测遥控技术、 通讯技术、 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 能够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 专用化快速获取国土资源、 自然环境、 地震灾区等空间遥感信息, 且完成遥感数据处理、 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 (3) 布点布设

根据各监测区水土流失特点, 为充分掌握各监测区不同时段水土流失情况, 了解水土保持防治设施的防治效果, 进行监测点布设, 共布设5个监测点。

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监测区域 开采区 开采区 工业场地 办公生活区 连接道路区 监测点号 1# 2# 3# 4# 5# 监测点位置 开采区 1#沉砂池 首采区开挖边坡 沉砂池 空闲区域 道路区沉砂池 视运行期情况在监测区域增设临时监测其他临时监测点 点, 全面监测建设区水土 流失及其防治情况。

3. 监测人员配备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和《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项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国发[2015]号文, 建设单位可根据规程自行监测或委托具有相关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并定期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报送监测成果。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 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 考虑本工程特点, 需技术人员2人。

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效益分析

1. 防治目标值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 (国函[2015]160 号) 和《海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2016—2030 年) 中的海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案。 项目区所在地琼中属于海南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20434-2008) ,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该执行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 2. 建设期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减沙效益: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项目区内扰动土地面积得到全面综合治理, 土壤侵蚀模数减小到 500t/(km2·a) 以下。生态效益: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对项目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 既涵养水源, 又遏制水土流失, 减少了污染, 绿化美化环境, 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

社会效益: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 一是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 破坏, 使项目区得到绿化、 美化,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体现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建设工程同步发展, 创建生态优先、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 二是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坡面排水能力增强,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使当地群众受益。 三是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