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答题纸
( — 学年第 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 改卷教师: 学号: 姓 名: 得 分:
浅谈《论语》、道德修养与学习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它所集中体
现的以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伦理思想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上有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其奉为“正统思想”,下及平民百姓视其为规范学习之圭臬。北宋名相赵普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影响之广可见一斑。一学期的《论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我个人修养及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大有裨益。
儒家思想极其重视个人道德建设和修养提升。其中又以“仁”为最,《论语》总有20篇,“仁”字出现次数高达110次左右,可见其核心地位了。在《论语.学而》篇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从反面讲“仁”,告诉我们讲话要谨慎,而不能工于辞令,而且是注重行动,避免夸夸其谈。《论语》的“仁”不仅教之于人的言谈,还体现在对人的行动的教化上。“当仁不让于师”是告诉人面对仁义之事时要积极、勇敢的承担而不要推诿。“仁”之一字意境深远,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又解释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道德修养还要注重“庄重、宽容、诚信、勤敏、慈惠”。成为君子仁人需要人锲而不舍,时刻规范自己言行,并将“仁心”融入到个人行为习惯中,这样,成“仁”也就自然而然了罢!正如孔子所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由此可见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学习。正如孔子所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无不证明学习的重要性。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儒家思想一贯所倡导的。孔子不愧为万人师表,他以身体力行为众人树立了极好的学习榜样。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其发愤忘食的学习态度激励了无数后来者。通过不懈学习,他做到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并努力践行大家都有可能成为“君子”。然而,只是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培养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谛,这样我们才会乐于学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了我们“温习”的重要性。此外,还要积极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学习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会学”,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告诉我们要学习好的,规避不好的。
《论语》中仅“仁”和“学”就让我受益终身并值得自己学习终身了,而《论语》教给我的不止如此,此处不一一叙述,。学海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并一身追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