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单选40道
1.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 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 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 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2.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 工作分析
B. 课程审议
C. 活动分析
D. 职业分析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3.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
A. 活动分析
B. 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4.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 情境模式
B. 目标模式
C. 批判模式
D. 过程模式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5. 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___________。
A. 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 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 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 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6. 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____。
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7.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8. ()是骨干教师的第一素养。
A. 教育手段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思想
D. 教育技巧
E.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9. 教育从()开始。
A. 体罚
B. 尊重
C. 称赞
D. 惩罚
E.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10.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11.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12. 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13.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 复习
B. 实践
C. 方法
D. 拓展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14.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15. ___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内在评价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16.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华虚朋
D. 瓦根舍因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17.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__________。
A. 普遍主义
B. 唯科学主义
C. 实践理性
D. 理性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18. 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塔巴
D. 奥利沃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19. 培养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20.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21.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22. 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23. 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 机器教学
B. 程序教学
C. 强化教学
D. 编程教学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24. 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25. 新课程强调: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26.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27. 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 利维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莱斯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28. 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_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查特斯
C. 斯金纳
D. 杜威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29. 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30.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___________ 》。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31. 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__________。
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32.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33. 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34. 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得分:2
35.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A. 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 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 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0
36.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
A. 从做中学
B. 反省思维
C. 主动作业
D. 问题教学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37.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
A. 合作学习
B. 探究学习
C. 竞争学习
D. 自主学习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38. “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得分:2
39. “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_________。
A. 学习准备
B. 学科结构
C. 中间语言
D. 发现学习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得分:2
40. 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得分:2
多选10道
1. 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后者是教育专业素养,它包括:
A. 启发
B. 机智
C. 绝招
D. 独到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分 得分:2
2. 教师引导的特点:
A. 含而不露
B. 开而不达
C. 指而不明
D. 引而不发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得分:2
3. 教育目的的特性是:
A. 终极性
B. 本体性
C. 超越性
D. 时代性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分 得分:0
4. 行动研究即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的研究。
A. 在教育教学中
B. 为了教育教学
C. 通过教育教学
D. 达到教育教学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分 得分:2
5. 教育观念是()
A. 具有态度倾向和情感色彩的认识
B. 伴随认识活动的体验的
C. 有正向的
D. 有反向的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得分:2
6. 自主学习包括_______。
A. 发现学习
B. 主动学习
C. 学习
D. 元认知监控学习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分 得分:2
7.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的是:
A. 经济全球化
B. 信息时代
C. 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
D. 知识经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与能力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得分:2
8. 写好案例的关键是:
A. 具有优秀的文笔
B. 选择复杂的情境
C. 揭示人物的心理
D. 具有独到的思考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分 得分:1
9. 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品格)。其中良好的个性修养(性格)包括:
A. 善良宽容
B. 友善的态度
C. 广泛的兴趣
D. 良好的仪表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分 得分:2
10.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为:
A.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B.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 本身的价值
C.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整合
D.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得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