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活动探究学习
1.判断:
(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现象都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   )
答案:这种认识错误。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态概念,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由“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这一特点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产生的。
(2)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就不会有昼夜现象,也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因为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特点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也会在,但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一年。
2.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以下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三亚、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任何地点都相同
D.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的一半 答案:D
3.一艘由旧金山开往上海的轮船,船上的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为(   )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比一个太阳日长   D.比一个恒星日短
答案:C 昼夜更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这样可以排除B、D两项。同时要理解太阳日及其成因。由旧金山向上海航行是逆地球自转方向,这样就等于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因此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要长。
4.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答案:B 我国处在东八区,根据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算出。
5.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托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答案:D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点为零,因此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
6.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22时30分,世界展览局在摩纳哥(东一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12月(   )
A.3日15时30分   B.2日9时30分   C.3日9时30分  D.2日15时30分
答案:A  根据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算出:12月3日22时30分-(8-1)=12月3日15时30分。
7.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京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答案:A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个近正圆的椭圆,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因而从3月21日到7月初,公转速度由快到慢;7月初到9月23日,由慢到快,所以A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应是3月21日到6月22日从极点扩至北极圈,从6月22日到9月23日由北极圈收缩到极点,因此B不正确。3月21日到6月22日,北京作为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小变大,6月22日最大,6月22日到9月23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变小。南京处于北半球,3月21日至9月23日是夏半年,6月22日白昼最长,D选项正确。 读图题
1.读图1.6.1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  时)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上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
度。
(多或少几个小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
(4)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的周期是
2.图1.6.2中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D在F的 (2)AB是
方向; 线(晨、昏);
时;
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
0
(3)E地方时是  (4)此时全球以  (以地方时计算)
3.读图1.6.4回答: (1)图中A是  (2)B为
平面,它是地球
经线和
运动产生的。
。
交角,目前度数约为 ,若B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将
(3)由于B角的存在,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  了
更替。
和  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
答案:1.(1)12  (2)0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4)一个回归年  2.(1)东北(2)昏  (3)3  (4)90 E 180     3.(1)黄道公转  (2)黄赤23”26’  缩小  (3)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  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