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 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 附答案

来源:九壹网
2022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 附

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小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2、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第 1 页 共 13 页

C、布卢姆 D、布鲁纳

4、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5、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奕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超避式冲突 D、多重超避式冲突

6、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8、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安德森

第 2 页 共 13 页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9、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10、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1、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第 3 页 共 13 页

A、课程即学习经验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D、课程即社会改造

14、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5、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脑情绪理论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1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构造一种“完形”

17、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第 4 页 共 13 页

18、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课程

19、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

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

20、合作开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特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以下选项不属于合作开发的形式的是( )。

A、校际合作 B、校内合作 C、教师与专家的合作 D、课题研究

21、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第 5 页 共 13 页

2、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第 6 页 共 13 页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第 7 页 共 13 页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第 8 页 共 13 页

第 9 页 共 13 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C 2、B 3、答案:A 4、C 5、A 6、答案:D 7、C 8、D 9、C

10、答案:B经验课程 11、D 12、D 13、答案:D 14、C 15、C 16、B

17、【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8、D 19、B 20、答案:D 21、答案:B

第 10 页 共 13 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2、答案:错误。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 3、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虽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其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4、【解析】错。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参: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第 11 页 共 13 页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編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及时复习

3、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参】(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9-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

第 12 页 共 13 页

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2、(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