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

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

来源:九壹网
2003年1月第19卷 第1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Jan.,2003Vol119 No.1

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

卢卫中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提 要:对于英语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而言,语言的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层和句法层,而且亦存在于超句法的篇章层。基于此种认识,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为指导,从距离、顺序、数量、对称、形状、空间和心理等象似原则之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诗歌在超句法的篇章层所具有的象似性修辞特点与美感功能。关键词:英诗;篇章;象似性;篇章象似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3)01-0067-04

Text2leveliconicrhetoricofEnglishpoetry

LUWei2zhong

Abstract:WithregardtoEnglishpoetryasaspecialliterarygenre,iconicityexistsnotonlyinthetwolevelsofvocabularyandsyn2taxbutalsointhelevelofsuprasyntactictext.Basedonthisperspective,guidedbythecognitivetheoryoficonicity,andfromtheanglesofdifferenticonicprinciplesofdistance,sequence,quantity,symmetry,shape,spaceandpsychology,thepaperexploresthecharacteristicsandaestheticfunctionsoftextualiconicityasaneffectiverhetoricalmeansofEnglishpoetry.Keywords:Englishpoetry;text;iconicity;textualiconicity  引 言

K.Wales认为,“文学广义上可被视作是象似性(转的,其形式可以以多种方式模仿它所反映的现实”

支配语言的象似性用法的法则称之为象似性原则。迄今研究得出的象似性原则主要有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四种原则(沈家煊,1993;杜文礼,1996;赵艳芳,2001;Ungerer&

Schmid,1996)。

2.篇章象似性

引自王守元,1996:256)。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甚至可以说,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修辞手段。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分析、探讨英语诗歌在篇章层面上所具有的象似修辞特点及其美感作用。

11语言的象似性问题

根据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这一学说,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诗歌自然离不开模仿。诗歌既模仿现实、自然和世界等具体的东西,又模仿人的经验、情感和思想等抽象的东西。诗歌语篇中普遍存在着象似性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象似性手法对于诗歌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自然性和真实感。这正如J.Keats在《希腊古瓮颂》中所倡导的“真即是美,美即是真”的美学原则。

如前所述,迄今的语言象似性研究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笔者认为,对于英诗语篇而言,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这两个层面,更存在于超句法的篇章层面。正因为此,本文将着重探讨英语诗歌在该层面上所具有的语言象似性特点。

就象似性原则而言,上文列举的四条原则皆适用于英诗篇章象似性研究。但对于英诗篇章象似性,笔者认为除此以外还需要增加另外三条支配原则,即形状象似性、空间象似性和心理象似性。

3.英诗篇章象似修辞:特点与功能

3.1距离象似性 在语言表达中,语言成分之间

当代语言学在索绪尔(1972)语言任意说的基础上认为,语言不仅具有任意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理据性、象似性的特点(沈家煊,1993;杜文礼,1996;王

寅,2000;赵艳芳,2001:155-162)。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沈家煊,1993:2;赵艳芳,同上)。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语言直接映照客观世界,或者说,语言形式或结构映照人的概念结构,人的概念结构映照客观世界及其结构。

目前,语言的象似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两个层面。在前一种象似中,“形式与意义

(即真实的物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在后一种

象似中“,语言结构与世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Ungerer&Schmid,1996:251)。前者主要指词汇层

面,后者主要指句法层面。

67

的间隔距离往往直接映照人的概念距离或者真实世界中所描写的对象之间的距离(沈家煊,1993:4;Un2gerer&Schmid,1996:252)。同样,篇章的构成单位,如句子、段落、诗节等之间的距离也会映射人的概念距离或自然界中物体的实际距离。例如:

(1)TheRedWheelbarrow

somuchdependsuponaredwheelbarrowglazedwithrainwater

besidethewhite

chickens.(W.C.Williams)

3.3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指语言表达形式的

数量与真实世界中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Ungerer&Schmid,1996:252)。换言之,量大的信息其表达的语言形式也就比较大、比较复杂;反之亦然。在篇章这个语言层面上,篇幅的长短、篇章衔接与连贯的程度、句式变化的特点等篇章要素的设计与安排,直接反映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The

Prairies一诗中,诗人W.C.Bryant用123行的超长篇

幅这样的诗体形式映照美国大草原一望无际、横亘千里的广阔面积,用不分诗节的手法映照大草原绵延不断、连为一体的特点。在此,作者借助数量象似的篇章手法,用超常的语言组织形式衬托了对大草原自然特点的描绘。相反,在上文例(1)中,尽管作者仅用了一句话、16个字,但这种言简意赅的文字描述是与生活中简单而具体的景物,即“一辆红色的手推车”和“一群白色的鸡”相适宜的。景物简单,描述简洁,含义却很丰富,起到了极好的藏而不露的表达效果。

不难看出,数量象似性手法有助于诗人依据内容的需要繁简得当地选择语言表达形式。

3.4对称象似性 对称象似性是指在概念上具有

该诗虽然在句法上只由一个句子构成,但就言语交际而言却是一个由四个诗节构成的篇章。在后三个诗节中,glazedwithrainwater之所以比besidethewhite

chickens更靠近aredwheelbarrow,是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雨水直接位于手推车上面,而那群白色的鸡与手推车之间却有一段距离。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作者自然而然地把颜色鲜亮、体积较大、惹人眼目的redwheel

barrow放在了靠近dependsupon的地方,而把不那么鲜

同等重要性和并列关系的信息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对称性(赵艳芳,2001:161)。换言之,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的并置意味着意义或思想上的相同和并列。即“结构上的相同意味着意义上的相近”(王守元,2000:135)。在英语诗歌篇章中,对称象似性主要借排比手法得以构成。英语诗歌篇章中主要存在两类排比结构,即诗节内排比(intrastanzaparallelism)和跨诗节排比(interstanzaparallelism)。以下是W.Wordsworth的

MyHeartLeapsUp:

(3)MyheartleapsupwhenIbehold

Arainbowinthesky,Sowasitwhenmylifebegan;SoisitnowIamaman;SobeitwhenIshallgrowold,Orletmedie!

TheChildisfatheroftheMan;AndIcouldwishmydaystobeBoundeachtoeachbynaturalpiety.

艳、体积较小的whitechickens放在了篇章中较远的末尾。

在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真实地描绘自然,语言描述和篇章构成中就离不开距离象似性手法的运用。

3.2顺序象似性 “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沈家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煊,1993:4)与此同理,篇章叙述的顺序映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H.W.Longfellow在其Snowflakes一诗的第一节中即使用了这种顺序象似手法:

(2)OutofthebosomoftheAir,

Outofthecloud2foldsofhergarmentsshaken,Overthewoodlandsbrownandbare,Overtheharvest2fieldsforsaken,Silent,andsoft,andslowDescendsthesnow.

这是一首单诗节诗,排比结构存在于三、四、五行之间。这三行所构筑的相似的语言结构反映了意义上的持续和一致:时间虽流逝,“虹”心永不变。这反映了诗人崇尚、热爱大自然的恒心。这也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在第二种排比中,排比结构存在于整首诗篇之中,或者说整首诗是一个排比结构。请看L.Hughes创作的MinstrelMan:

(4)Becausemymouth

IswidewithlaughterAndmythroat

在该节诗中,作者描述雪花飘落的顺序是:天宇—云层—树林—田野。这正是雪花飘落的自然顺序。作者有意把snow一词置于诗节的末尾,显然是为了映射雪花在人的视觉范围内飘落的最终位置———地面。对降雪的这种自然顺序的描述,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自然的认知顺序,即自上而下的顺序。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依赖于自然,也需要以自然的方式描绘自然。

68

Isdeepwithsong,DoyounotthinkIsufferafterIhaveheldmypainSolong?BecausemymouthIswidewithlaughterYoudonothearMyinnercryBecausemyfeetAregaywithdancingYoudonotknowIdie?

教信念(何功杰,1998:146)。与此相对照,作者在诗的最后一节改用了不同的结构以暗示思想内容上的变化:惟有高尚的灵魂才能不朽。通过以上三例可以看出,对称象似性手法有助于诗人藉篇章形式上的形似美、对称美和持续美,构筑、传递内容和意义上的意近美、连贯美和张力美。

3.5形状象似性 形状象似性一般不出现在词汇

和句法层面,而多存在于篇章层面。形状象似性指篇

章在整体(指整首诗)或局部(指段落或诗节)上模仿

)是典真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图形诗(或称“画诗”

型的形状象似诗———诗行的整体排列形式映照诗歌的内容。请看W.S.Burford的诗作AChristmasTree:

(6)Star

Ifyouare

Alovecompassionate,

Youwillwalkwithusthisyear,Wefaceaglacialdistance,whoarehereHuddledAtyourfeet在横跨该诗的三个诗节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横组合

结构(syntagmaticstructure)———BECAUSE∗IS(ARE)∗

WITH∗YOUDONOT∗I(MY)∗———和变化不一的纵

聚合成分(paradigmaticelement)—feet;——mouth、throat、wide、deep、gay;laughter、song、dancing;suffer、cry、die(郭鸿,1998:193-194)。横组合结构宛如诗篇的骨架,而纵聚合成分恰似骨架上的皮肉。皮肉不同而骨架相同,映射艺人虽勉为其难而载歌载舞、笑对宾客,但无法改变的是其不幸的命运:煎熬—哭泣—死亡。

在Virtue一诗中,作者G.Herbert也运用了对称象似性手法:

(5)Sweetday,socool,socalm,sobright,

ThebridaloftheearthandskyThedewshallweepthyfalltonight,Forthoumustdie.

Sweetrose,whosehue,angryandbrave,Bidstherashgazerwipehiseye;Therootiseverinitsgrave,Andthoumustdie.

Sweetspring,fullofsweetdaysandroses,Aboxwheresweetscompactedlie;Mymusicshowsyehaveyourcloses,Andallmustdie.

Onlyasweetandvirtuoussoul,Likeseasonedtimber,nevergives;Butthoughthewholeworldturntocoal,Thenchieflylives.

在该诗中,作者独具匠心地将诗行排列成圣诞树的图形,使整首诗直接模仿了诗歌描述对象的形状,因而也就使得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形式服务于内容得到了极好的体现。以下是著名的画诗诗人E.E.Cummings的一首图形诗:

(7)l(a

leaffalls)oneliness

在该诗中,由于诗人将loneliness和aleaffalls拆散竖排,使读者视之易产生“寂寞随落叶徐徐飘落”之动态感觉,触景生情,顿悟“寂寞如落叶”之真谛(侯维瑞,1988:219)。在此,文字图形有两种作用:其一、表现落叶的下降方式;其二、暗示孤独与落叶之间具有不可分离或者相似的特点。

有时,诗的诗节象似于所要描述的物体的形状。如W.Whitman的诗OCaptain!MyCaptain!的第一小节:

(8)OCaptain!myCaptain!ourfearfultripisdone,

Theshiphasweather󰂤deveryrack,theprizewesoughtiswon,

Theportisnear,thebellsIhear,thepeopleallex2ulting,

Whilefolloweyesthesteadykeel,thevesselgrimanddaring;

ButOheart!heart!heart!

在此诗的前三节之间,作者采用了主要结构相同的首尾重复手法:Sweet∗die。该手法的使用构成了横跨这三节之间的排比结构,而这种相似的结构直接映射了“人间万物,不论多么美好,终将消亡”的

69

Othebleedingdropsofred!WhereonthedeckmyCaptainlies,Fallencoldanddead.

alive/doesStarequietly/outofthefloor/upatMe(王守元,2000:33),但作者故意将其打乱,意在借语言形式的

铺排映照描述对象(这里是一只老鼠)的心理状态,即误食毒药的老鼠的混乱心理状态(比较朱永生,19:

62;王守元,2000:34)。显然,作者的修辞目的是借

在诗中,作者把战争后的美国比作一艘成功的历尽沧桑的巨轮,而把林肯比作伟大的船长。为了衬托这一主题,作者将该节的诗行以及另外两节皆排列成乘风破浪之巨轮的形状。所以说,语言符号可以编织图形之美,而图形美则更有利于意境美的营造与传递。

需要指明的是,形状象似属于C.S.Peirce(转引自Haiman,1980:515)所言的映象象似,与其他类型均不相同———后者都属于拟象象似。在映象象似中,一个符号就其某一(视觉或听觉)特征而言,与其所指相似,如照片、塑像、节目配乐和语言中的拟声词等;在拟象象似中,系统组合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映照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图形诗是从整体的形状上直接映照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内容,故更具有拟象象似的特点。

3.6空间象似性 空间象似性指语言形式的排列

语言组织形式上的有意混乱映照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混乱,因而也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体现。

结 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英语诗歌中所运用的超句法篇章象似性修辞的特点与作用。整体而言,篇章象似性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美的构建,而形美则有利于意美的营造与传递。从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篇章象似性手法是英语诗歌创作中一种行之有效的修辞手段。象似性手法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语言描述的真实性和自然感。人类既离不开自然,也需要描绘自然。象似性手法正是人类赖以直接、自然、真实地描绘大自然及其相关事物的有效手段。这也正是英语诗歌的篇章象似性修辞所具有的忠实于自然、世界和人类思想之描述的基本美学功能。参考文献:[1]王守元,张德禄.文体学辞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2]Saussure,F.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GeraldDuckworth&

Co.Ltd.,1972.

[3]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

-8.

[4]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

(1):60-65.

[5]王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J].山东外语教学,2000,

(3):1-6.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Ungerer,F.&H.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

[M].London:Longman,1996.

[8]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9]郭鸿.英语文体分析[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10]何功杰.英诗选读[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1]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12]Haiman,J.TheIconicityofGrammar[J].Language,1980,(56):

515-540.

[13]朱永生.语符变异与诗歌赏析[J].外国语,19,(3):60-.

组合能够映照真实世界中物体的立体分布特点。在上文例(2)中,通过采用天宇—云层—树林—田野这一描述顺序,作者不仅再现了雪花飘落的自然顺序,而且也呈现了雪花纷纷扬扬从空中飘过不同空间层面最终降落大地的立体分布特点。正是这种对自然界中降雪的空间特点的直接模仿,使得诗作产生了动

(7)和(8)中,虽然态的立体感。同样,在上文例(6)、

诗人编织的图形诗是二维平面型的,但同时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圣诞树”、“落叶”和“轮船”的立体感。因此,语言篇章的线性排列可以构筑并传递描述对象和内容的立体分布或移动特点。

3.7心理象似性 为了真实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

或状态,文学作品的作者有时直接借篇章结构的有意组织形式,映照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即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或心理结构象似性。下面一首诗即可说明这种象似手法:

(9)Meupatdoes

outofthefloorquietlyStareapoisonedmousestillwhoaliveisaskingwhathaveidonethat

Youwouldn’thave(E.E.Cummings)

收稿日期:2002-03-13

作者简介:卢卫中(1965-),男,山东莒南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与例(1)相同,该诗虽然在句法上是一个复合句,但诗的体裁决定着它是由8句诗行组成的一个篇章。前5行的正常句法顺序本应为apoisonedmouse/whostill

责任编校:欧阳亚丽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