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完整)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2、以下动物是腔肠动物的是(  ) A.水母
B.线虫
C.蛔虫
D.蚯蚓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能疏松土壤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6、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  脑干 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
D.脊髓  小脑
7、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8、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 A.血液
B.脑
C.小肠
D.皮肤
9、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樟树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B.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C.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液泡、叶绿体
10、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1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13、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14、大雨过后,山间小路上常常见到一些蚯蚓,这是蚯蚓(    ) A.为了便于“饮水”
B.为了便于呼吸 C.为了便于取食
D.喜欢生活在潮湿地面
15、下列物质属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质 ⑥ 蛋白质 ⑦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⑦
16、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17、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5
1 (  ) 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18、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生物材料,能在细胞内看到叶绿体的是(  ) A.成熟的西红柿果肉细胞 B.人的肌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菠菜的叶肉细胞
19、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1、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2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物链和食物网
23、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能起到防寒的作用,这厚厚的脂肪属于(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2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的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5、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的、含磷的和含_______的无机盐.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3、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
5、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习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B、D分别代表________。
2 / 5
(2)图甲中过程③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
(3)请写出图乙中,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图乙中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个。
(5)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________。
(2)图A中,①表示通过气孔释放的气体,它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也可以表示蒸腾作用散失的____。
(3)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受精后,图B中[_____]将发育成种子。 (4)观察图C,根尖成熟区有利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
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平均温度  21℃  10℃  21℃  光照条件  光照充足  光照充足  光照不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其他培养条件  2、请仔细观察如图,回忆肺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_____。 (2)B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
(3)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层细胞.
(4)上述结构特点,适于在_____与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甲  乙  丙  3、绿色开花植物各器官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据图回答。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                  和                。
(2)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1)植物体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功能的是_________组织。
3 / 5
                                                              (3)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          组
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
2、如图所示洋葱的叶分两种:管状叶呈绿色,伸展于空中;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洋葱根尖是观察细胞过程的理想材料。下图是丽丽进行洋葱观察实验时的记录。请据图分析:
(1)由图可知,构成洋葱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2)图甲取材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滴一滴________用镊子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后,用来染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_。图甲视野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组成植物组织中的__________(选填保护或营养)组织。 (3)图乙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____],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与图甲所示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洋葱管状叶叶肉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
(4)图丙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过程。细胞过程中物质A________变化最明显。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
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材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它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_____。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从传染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______________,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的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4 / 5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A 3、A 4、B 5、B 6、C 7、A 8、A 9、A 10、B 11、A 12、C 13、D 14、B 15、B 16、D 17、C 18、D 19、D 20、D 21、B 22、B 23、C 24、A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氮    钾 2、细胞分化
3、消化道    消化腺 4、生物圈
5、叶绿体    氧气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生产者、分解者    二氧化碳    草→食草鸟→猫头鹰    四    自我调节    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
2、肺泡    毛细血管    一    两    肺泡    血液
3、输导    氧气    水蒸气    雌蕊和雄蕊    ④    具有大量根毛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1)平均温度(1分) 光照条件(1分) (2)增加各组中水仙花鳞茎的数量
(3)乙,   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有影响
(4)光照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
2、细胞    清水    碘液    保护    ②    ④    ③    染色体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成形细胞核    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    病原体    传染源    抗体卡介苗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    ①④
5 / 5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