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所)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三、汉代文学批评的演进
(一)两汉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
1.韵文方面,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乐府诗歌,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
(1)辞赋在《楚辞》和纵横家辩说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作家作品,《史记》、《汉书》都为擅长辞赋的作家立了专传。
(2)刘向、刘歆编校图书,在《七略》中特立“诗赋略”登录并论述诗赋,就是诗赋作品大量涌现的实际情况的反映。
2在散文方面,除一部分学术、历史著作中具有文学价值的篇章外,各种体裁的单篇文章逐渐多起来了,论说、书序、奏议、书启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韵文体和韵散结合的文体颂、赞、箴、铭、哀文、诔、碑文等等。这许多体裁的文章,大多属于社会、政治生活中实用的文体,但同时人们也注重它们的写作艺术、审美因素。
(二)汉代的文学批评与政治情况、学术思想的关系
1.汉初统治者慑于农民的威力和秦朝短期覆灭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剥削,与民“休养生息”。学术方面,则提倡黄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到严格的。
2.从武帝到宣帝,是西汉帝国政权最巩固、国势最强大的时期。在学术思想方面,武帝采取了独尊儒学的。于是在文学批评中,儒家文学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
(三)汉代文学批评的内容
以论述、解释《诗经》、评论屈原及其作品、评论汉赋三者较为集中。
1.对《诗经》的论述、解释
(1)汉人非常重视诗歌的政教作用,强调美刺,要求诗歌为封建政治服务。
(2)在艺术表现上,要求委婉含蓄、风格温厚。
(3)他们解释诗篇时,常附会政治,多穿凿之说。汉代的《诗经》学是过去长时期来儒家诗论的总结,对当时和后代文学批评都有重大影响。
2.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1)综观汉人对《楚辞》的评价,他们都认为屈原作《离骚》等作品有讽刺之意,具有政治意义。
(2)对于《楚辞》的艺术性,汉朝人也都给以充分的肯定,他们都指出,《离骚》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认为这是学习《诗经》的结果。
(3)另一方面,汉人对于屈原的执著而终于自沉,在同情的同时,又多有表示不理解者。贾谊、司马迁已流露此意,扬雄、班固更为明显。特别是班固,指责屈原“露才扬己”,贬损了自己的高明清洁。
3.对汉赋的评论
(1)赋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也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爱好。
(2)对赋给以肯定评价的有司马迁、班固等人。扬雄早年爱好作赋,后来则施以激烈的抨击。而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从赋是否能达到讽谏目的、实现政教目的的角度立论的。这也反映出汉代文学批评的功利性,反映出儒家文学思想的局限。
(3)汉宣帝却在承袭功利观念的同时,正面肯定了赋的审美愉悦作用。虽然仍依经立论,但毕竟肯定了文学作品“辩丽可喜”、“虞说耳目”即审美作用的正当合理,因此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