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三年全国卷24-25题

近三年全国卷24-25题

来源:九壹网
计算题

【2015·全国新课标Ⅰ·24】如图,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答案】m0.01kg

【解析】金属棒通电后,闭合回路电流I导体棒受到安培力FU12v6A R2BIL0.06N

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金属棒受到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开关闭合前2k0.510mmg

开关闭合后2k(0.50.3)10mmgF

22m0.01kg

【考点定位】安培力

【2017·新课标Ⅰ卷】(12分)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0×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答案】(1)(1)4.0×108 J 2.4×1012 J (2)9.7×108 J

1

计算题

(2)飞船在高度h' =600 m处的机械能为Eh由功能原理得WEhE0⑥

式中,W是飞船从高度600 m处至着地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由②⑤⑥式和题给数据得 W=9.7×108 J⑦

4.【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12.02m(vh)mgh⑤ 21005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6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4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取sin37,cos37354) 5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7R、竖直相距R,2 2

计算题

【答案】(1)vB2gR;(2)Ep1231mgR;(3)vD5gR;m1m 553P到达E点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gl1sin θ–μmgl1cos θ=0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R⑦

Ep12mgR⑧ 5(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水平距离x1和竖直距离y1分别为

x175RRsin⑨ 2655y1RRRcos⑩

66式中,已应用了过C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θ的事实。

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15522m1vCm1vDm1g(RRcos)⑭ 2266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同理,由动能定理有

⑭⑮联立⑦⑧⑬式得m11m⑯ 36.【2017·新课标Ⅰ卷】(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

3

计算题

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

【答案】(1)v2v02gt1 (2)E2[225vv01v021)0 ()]E1 t1(2ggt14gt1(2)由题意,在t=0时刻前有qE1mg⑥ 1油滴从t=0到时刻t1的位移为s1v0t1a1t12⑦

21油滴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2t1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为s2v1t1a2t12⑧

2由题给条件有⑨

式中h是B、A两点之间的距离。 若B点在A点之上,依题意有s1s2h⑩ 由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式得E2[22为使E2E1,应有22v01v02()]E1⑪ gt14gt1v01v02()1⑫ gt14gt1即当0t1(13v0)⑬ 2g 4

计算题

或t1(13v0)⑭ 2g才是可能的:条件⑬式和⑭式分别对应于v20和v20两种情形。

11.【2015·全国新课标Ⅰ·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10.120.4(2)6m(3)6.5m

5

计算题

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1ga 可得10.1

(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Mm)g2mgMa1 可得a14m/s2 3对滑块,则有加速度a24m/s2

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t11s 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1vt1滑块向右位移x212108a1t1m末速度v1m/s 2334m/s0t12m 2此后,木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a24m/s2 木块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a14m/s2 3假设又经历t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a2t2v1a1t2 解得t20.5s

127x3v1t2a1t2m末速度v3v1a1t22m/s

此过程,木板位移26滑块位移x4121a2t2m 22此后木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

6

计算题

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xx1x3x2x46m 滑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m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14分)如图,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θ,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

(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1)mg(sin θ–3μcos θ) (2)(sin θ–3μcos θ)

mgR 22BL【解析】(1)设导线的张力的大小为T,右斜面对ab棒的支持力的大小为N1,作用在ab棒上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左斜面对cd棒的支持力大小为N2。对于ab棒,由力的平衡条件得2mgsin θ=μN1+T+F① N1=2mgcos θ②

对于cd棒,同理有mgsinθ+μN2=T③,N2=mgcosθ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F=mg(sin θ–3μcos θ)⑤ (2)由安培力公式得F=BIL⑥

这里I是回路abdca中的感应电流。ab棒上的感应电动势为ε=BLv⑦ 式中,v是ab 棒下滑速度的大小。由欧姆定律得I=联立⑤⑥⑦⑧式得v=(sin θ–3μcos θ)

7

R⑧

mgR⑨ B2L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