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旅游业发展探讨
杨海刚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51050801053)
摘要:本文介绍了开封旅游的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业 发展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在去年5月22日的《纽约时报》上,以罕见的中文标题发表了《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文章,使古都开封的沧桑巨变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从而也使现在的开封吸引了更多的中外游客及学者的关注。那么现在的开封到底如何呢?
一 开封市及其旅游资源简况
开封是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安阳、郑州同列中国古都。始建于春秋时期,郑庄公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为大梁。现开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启封之名演变发展而来。
开封乃七朝古都。战国时期,魏惠王六年(前3年)为争霸中原,自安邑迁都大梁后,历时141年。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四朝相继在此定都,号称东京。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亦建都东京置开封府。凡167年,是开封的鼎盛时期,入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加之北宋之后的金,共历七朝。
开封现在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给开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目前,开封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旅游景区(点)22个。开封旅游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龙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等观光景点古朴典雅,与碧波荡漾的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和雄伟的城门楼、古城墙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北方水城美誉的宋都旅游景区。
开封市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拥有如此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开封市的旅游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科学规划,合理经营,旅游业将会成为开封市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 开封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区位良好。开封南临陇海铁路,北距黄河10公里,西至郑州70公里,连霍高速、国道310等高等级公路沿黄河贯穿东西,连接黄河沿线诸省市,106国道经开封黄河大桥纵越南北;正在修建的开封至新郑高速公路,使从开封抵达郑州国际机场的车程仅有50分钟。并且开封恰好和陇海铁路上的西安、洛阳、郑州形成了一个以古都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同时,伴随着河南省对“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带”的大力宣传,开封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2,市场广阔。开封的旅游客源主要有三:一是省内客源。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大增,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旅游人数增加很快,尤其是农村游客增加更快。二是省外客源。郑州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四面八方的中转游客一般要在作长短不同的停留就近游览郑州及附近的开封等地。另外,河南省周围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地区,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开封的重要客源地。三是国外游客。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一股“中
国热”在世界各地掀起,来华游客不断增加,开封作为中国的古都,在国外游客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二)不利条件
1开封古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有形少,无形多;地上少,地下多。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古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历经千百年的朝代更替,刀光血影,兵火焚烧,很多古文化旅游资源要么付之一炬,如东逝水,要么便与黄土为伴,深藏不露,现开封已考察清楚的地上地下各类历史文物遗迹多达1037种。另外还有很多古文化典故、古名人文化、古都文化,如今也只能在文字与神思想象中获得。
2旅游管理不顺,行业经营绩效相对较低。开封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受原计划经济影响,管理体系交叉重叠,主要旅游点分属文物、旅游、园林等部门,部门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缺乏发展旅游业的统一规划,这样就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较大困难。
3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人才缺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开封市的旅游对外宣传不力,使得开封尽管作为古都人尽皆知,但是作为旅游圣地却还未产生真正的影响。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
开封市现在主要的旅游景点有:龙亭、清明上河园、铁塔、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翰园碑林、禹王台和山陕甘会馆等9处,配套设施齐全,为游客主要集中地。另外还有繁塔、延庆观和正在修建之中的金明池3处。而在河南省内外及国内外比较著名的则只有清明上河园1处。
以清明上河园为例。
清明上河园是1998年10月份开业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位居开封西北隅,是以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原,集中再现了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景区占地350亩,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清明上河园在当年开园仅两个月就创下了3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并在1999年和2000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雄居全省旅游景区的第二名。今年9月23日清明上河园二期向游客开放的第一天,接待游客总量超过5万人次。现在清明上河园平均每日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
2003年,开封市旅游总收入25.1亿元;旅游接待总量959万人次;旅游创汇488万美元。 2004年,开封市全年旅游接待总量达1398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45.8%;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比2003年增长60.5%
就今年而言,2005年春节旅游黄金周,开封市旅游接待量达84.1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8.2万人次,占总游客数的9.75%,“一日游”游客数7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亿元。
200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开封市旅游接待总量达到143.5万人次,比2004年同比增长25.2%;全市旅游总收入高达32930万元,同比增长29.7%;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92.8%。
三、开封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开封市旅游局共同编制的《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开封旅游的区域定位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声望的宋文化旅游地”和“河南省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带上的强势亮点”;旅游整体形象定位为“宋之都,水之城,菊之乡”、“七朝古都,北方水城,千年梦华”;将城市旅游开发形象定位为“中国宋都”。开封市提出了“旅游兴市”的口号
三 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整个开封市经济实力不断衰退,工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城市综合实力在河南省内已处于最底端的情况下,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开封市领导部门有如找到了“拯救开封”、“复兴开封”的良策。于是开封市领导部门对旅游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且提出了“旅游兴市”、“旅游带动战略”等口号,一时间整个城市都在谈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开封市的旅游业似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我认为,由于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盲目追求新建与重建仿古建筑等,使得开封市的旅游业出现了许多问题,且亟待解决。
首先,对历史遗迹的开发不够,对历史的挖掘不够深。
主要表现在对开封城墙、延庆观和繁塔的开发上。宋开封城曾是历史上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巴比伦巴格达城等齐名的十大都城之一,而在我国,祖先为后代遗留的两座最大的城垣建筑,其中一座就是开封的城墙(另一座是南京城墙)。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开封城墙下还有几座完好的古城墙,形成了“城摞城”、“墙摞墙”、“马道摞马道”的千古奇观。如此著名的开封城墙,在蓬勃发展的开封旅游业中却被遗忘,并逐渐走向衰落。
破落的开封城墙
而提起丘处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说起延庆观,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延庆观是丘处机在开封传播道教并逝世的地方,历史上曾是天下第一道观,其建筑特点融合了蒙汉
两种文化,非常具有观赏性。现在的延庆观破败不堪,游客稀少,有些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甚至找不到它的地址,成为开封市旅游业的遗憾。这样的例子在开封还有很多。
其次,盲目追求新建和重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金明池”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是开封市2005年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项目包括建设一座拥有300余亩水面的“金明池”皇家园林公园,之后还将建设集观光、娱乐、商业和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各类配套项目。——《开封日报》
对现有的历史文物古迹缺乏应有的保护与开发,相反,由于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开发,却使得开封市出现一股新建古代旅游景点的热潮。据2003年开封府建成迎客和今年8月清明上河园二期完工之后,开封市又投入巨资建设“金明池”景点。
现在,全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为发展旅游业都在花巨资建设仿古建筑,开封也不例外。但是,开封市现有的仿古景点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比如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而金明池却没有多少历史记载,也不为多数人所知,而且现在清明上河园已经开发的很成功,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建设金明池,极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金明池的选址也很值得商榷,金明池位于开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1400多亩,周围尽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和商业建筑。在远离城市中心旅游区域的开发区内建设面积巨大的古建筑群,不仅不利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而且显得不伦不类,严重破坏城市景观.
四、如何解决、避免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科学理性地看待“宋文化”,不拘泥于“宋文化”
尽管开封市旅游业是围绕“宋文化”这一主题发展的,但是不要刻意的去人为地营造一些有关宋文化的旅游景点,不要为了发展旅游而故意编造一些历史掌故,否则只会弄巧成拙。现在开封市对“金明池”的建造就是一个例证。现在开封市开发区内确实需要建造一座公园以满足区内市民的娱乐、休闲等需要,但不是一定要建一座像“金明池”这样的仿古景点,可以利用相同的土地与资金建设一座现代风格的游乐园,这样不但弥补了开封市没有现代风格的公园的缺憾,而且和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开封新城更新,老成更老,以强烈的对比凸显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
2深入挖掘现有的但并未被开发的旅游资源
应该说,与开封深厚的历史积淀相比较,与开封七朝古都的历史地位相比较,开封的旅游开发仍处于较低层次,很多有价值的景点景区没有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开发,知名度和效益都不能令人满意。无论是“城摞城”、“马道摞马道”的奇观,还是有着天下第一道观之称的延庆观;无论是闻名遐尔的四大文明古镇之一的朱仙镇及其木板年画,还是造型奇特饱经风霜的繁塔,这些令其它城市艳羡不已的珍贵历史古迹,在开封却藏于深闺,被人淡忘,渐渐走向衰落。对城墙的开发,近来已受到开封领导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一些方案,但是我认为应该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在开封市开发区内建造一座开封历史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开封由于历史变迁而形成的“城摞城、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奇观进行再现,让游客感受开封的沧桑巨变。与花巨资修建金明池相比,重新修葺延庆观的建筑,扩大
其规模会花费较少的资金但是却能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现在随着相关影视剧的热播,延庆观的宣传也会容易吸引游客。
3对现已成功开发的旅游景点进行完善和提高
“宋文化”是开封旅游品牌的灵魂。然而,开封市景观的“宋文化”底蕴还有待深度开发,与
主题不相协调之处显而易见:盲目引进时尚项目, 弄得画蛇添足; 简单的相互摹仿, 使得个性大减; 张冠李戴、近称昔呼, 令人啼笑皆非等。例如为了使游客玩的更好,翰园碑林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游乐设施,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一些表演节目因为在清园活的成功,其它几个旅游景点也竞相模仿,使整个开封旅游的吸引力下降。因此, 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之中, 只有营造出“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奇”的宋文化旅游品牌, 才能赢得市场, 并立于不败之地。
4充分利用“地上悬河”的旅游价值
历史上开封的兴起与繁荣源于黄河,其衰败与没落也因于黄河,是黄河造就了开封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因此,提到开封就不能不说起黄河。而黄河拥有的比开封城还高13米的河床更是让所有人惊奇的一大景观。所有到开封旅游的游客都想亲眼目睹一下“地上悬河”的壮观。所以,黄河景观也是开封市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可是现在开封市却没有充分的利用起这笔资源,对黄河旅游的开发不够。黄河距离开封市约9公里,现有一条乡村公路与开封市内相连,开封市已建的黄河游览区由于距离黄河还有一段距离且没有什么景观现已衰落。开封市可以在接近黄河的位置建设新的黄河游览区,同时修建连接市区与游览区的高等级公路,便于游客到达。开封的黄河游览区应避免与沿黄其它城市比如郑州的黄河游览区雷同,而应该突出让游客感受地上悬河的特点。
5加强宣传, 积极促销, 提高开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开封旅游业是一个刚刚崛起的新兴产业, 亟须加大宣传力度。而现实是开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不足,很多河南省外的游客对开封的旅游景点了解太少,从而造成开封市的旅游客源仅限于河南省内及周边少数几个省份。开封市应该抓住河南省发展“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带”的契机,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开封旅游;同时要更多地参加境内外旅游促销活动, 做好中外记者、知名人士和旅游客商的接待工作, 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封, 提高开封的知名度, 增强吸引力;以“宋文化”研究为媒,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宋文化研究者,借以提高开封旅游的知名度。
五、开封市旅游业如何面对“郑汴一体化”
随着12月6日郑汴快速通道的开工建设,郑汴一体化成了开封人谈论的热点话题。郑汴一体化是河南省为带动中原城市群崛起的重大决策,对于经济实力逐年下滑的开封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那些关心开封旅游的人却充满了担心。开封市旅游业这些年来一直不能摆脱“一日游”的尴尬地位,因为尽管有着数目众多的旅游景点,但是它们非常集中,而且景区面积有限,所以游客都能一天游遍开封,这样游客吃玩在开封,住则选择在郑州。这源于开封离郑州太近,郑州的住宿条件较好和开封的旅游配套能力较低。现在郑汴一体化
的实施,将会对开封市旅游业的“一日游”现象产生更大的影响。我认为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这一问题,郑汴一体化给开封旅游业带来的不只是负面影响,更多的是正面影响。
首先,它会给开封旅游业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郑州是我国的交通枢纽之一,通过郑州可以为开封吸引更多的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
其次,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实施,郑汴之间的交通将更加方便、快捷,这为两市旅游业的联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两市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旅游推介促销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两市的旅游市场将会进一步红火。
第三,郑汴一体化的实施为开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与旅游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水平也一直是困扰开封旅游业的难题,现在这一难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
面对“郑汴一体化”,开封市旅游业更多要做的应该是从自身的问题出发,更好地完善开封旅游业的服务设施,提高开封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
改变现在开封市各景区、景点之间各自为政,分属多个行业主管的局面,创新,建立一个能够统一管理所有景区、景点的单位,比如成立开封市旅游集团,统一管理经营开封市所有旅游景区、景点,同时更好的参与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的竞争;各景区、景点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更新观念, 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 解除旧的“森严壁垒”, 各方参与, 共同走联合发展之路。
规范管理,改善环境, 优化开封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对严重影响开封市旅游业形象的现象,如导游员、讲解员素质低下等进行整顿和改进,优化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游客的问题投诉数量,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
总的来说,郑汴一体化对开封市的旅游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机遇要大于挑战,开封市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认真解决旅游产业规划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实现旅游业以及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