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传播视角下南昌采茶戏流变动向的思考

文化传播视角下南昌采茶戏流变动向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I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l■—■■文化传播视角下南昌采茶戏流变动向的思考 杨迎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戏曲是国内关注的焦点。南昌典型的戏曲采茶戏,以其独特的地方小戏艺术 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曲艺形式不断创新和改进.文化传播下的南 昌采茶戏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无论是来茶戏的传递渠道扩展,还是对其未来发展动向的考量。都将是传统地 方戏种以及民俗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航标。本文将对南昌采茶戏的传递渠道以及所表现的鲜活细节进行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流变动向,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传播南昌采茶戏 流变动向传递渠道 中圈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3—0163—03 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洗礼与沉淀。南昌采茶戏就像 是一坛好酒越陈越香。从学习的视角来看,只有掌握了基 本动作以及要求,才能走上真正的舞台,才能迎来新生, 同时也只有这样,诸如采茶戏一样的地方文化方可百花 齐放。南昌采茶小戏篇幅比较短小,形式也比较灵活,备 其他戏种属于地方小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桎梏。 为了对南昌采茶戏进行保护和传承,应当揭开其传递渠 道,并且对其未来动向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这也有利于开 拓地方戏种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江西南昌采茶戏,又称为 “灯戏”或者“三脚班”,是地方采茶戏的一个分支,伊始于 清朝道光年间。南昌采茶戏历经茶歌、茶灯以及茶舞和茶 受观众喜爱和称赞。采茶小戏的繁荣与创作,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南昌人乃至全社会大众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小花,采茶戏 戏的衍生、衍变过程,并且成为南昌市四县五区等地区的 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艺术。 经过无数先辈的努力培育,如今已经更加的艳丽,而且未 来发展也非常的光明。 一南昌采茶戏,充分彰显了人物细节以及鲜活的真实 感。从创作手法来看,采茶戏采用了喜剧风格以及短小的 “三角班”样式,并且利用矮子步、单袖筒以及扇子花和模 仿动物形象的一系列表演艺术。既有活泼明快的民歌体 音乐,又有低沉严肃的二胡正反弦伴奏;同时,头带罗帽、 身穿三花衣,腰上系着白堂裙,而且腿上还穿着灯笼裤, 这些独特的服饰共同构成了南昌采茶戏的乡土气息以及 鲜明的风格,并且备受客家人喜欢。南昌采茶小戏,源于 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精炼、灵活,并且追求反映现实生活 的深刻,同时还表现出所描绘人与物的细节真实性。从地 理风貌来看,赣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南方人的直爽、 、采茶戏的传递渠道及其鲜活的真实感 任何一种音乐都离不开文化载体。而文化又是一个 非常抽象的词语。实践中我们所考察的各种文化现象,实 际上就是这一区域汇聚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以及地方色 彩的东西。音乐与其所处的环境相生相伴,一方面包括了 音乐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行为,另一方面还包括音 乐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审美 习惯的改变、广阔文化视野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多元化的 娱乐形式大量涌现。在传递过程中难免使采茶戏(较之于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社区音乐教育——以江西南昌“采茶 戏”为例》(课题编号:15YS36)的阶段性成果。 s 。lan I 163 热情和乐观,这为南方小戏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南昌采茶 戏也成为戏剧百花园中一朵山茶花。在表演采茶戏时,作 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较之于其他类型的舞台艺术 单一的某种固定的行为,而且传送也只是本源部分,南昌 采茶戏流变动向对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文化传播视角正视南昌采茶戏的流变动向 表演,南昌采茶戏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与不足。比如,演员 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唱、念、做、打等均要精通;与话 艺术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远离生活的艺术将使人们 越来越冷视艺术。无论民间地方艺术大与小,均为中华民 剧演唱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可更加直观地将演员的诉求 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并且传达给广大受众。基于上述要 求,戏剧演员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提升演员的综合表演 族之瑰宝,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播的 视角来看,艺术应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断深挖民俗 文化,尤其要让类似于南昌采茶戏这样的地方戏曲文化 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国内各类民间戏剧中,因文化、地域 以及人文品性的差异,其体现出来的戏剧人物性格也大 相径庭。南昌采茶小戏地域以及文化特征非常的独特,而 且具有非常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特别是以矮子步、单袖 筒以及扇子花等表演技巧,表现出的人物性格非常的浓 郁,在内容诸多戏剧中可谓别出心裁。 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 重视和保护。这有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渠道去了解采茶 戏该种地方民俗艺术,而且也有利于肯定和延续文化传 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昌采茶戏如何融人 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得以繁衍生息,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 问题。南昌采茶戏在传递过程中。也包含五种要素,即内 容、主体、渠道以及受众和效果。传播者是南昌采茶戏的 主要传递主体,同时也是采茶戏能够得以流传的源头。既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者任何一种形式的媒介组 织。传播者不仅控制着采茶戏的传播内容,而且也受到社 会环境以及文化审美的影响与控制。传递的主要内容是 采茶戏信息,尤其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任何艺术的发 展均与资源的采集以及整合与改编息息相关。而且其信 息内容取向包含既定、创编两方面。同时,还耍分析其产 生某种效应的可能性,并且调查研究内容与双方之间的 关系,并以此来评判其价值。传递的渠道是媒介,每一种 媒介组织,比如电台、报社以及电视和出版社.加上现代 网络,均为地方戏种艺术传播推广渠道,其中包含了传播 手段、持久性、时效性以及受众参与媒介度等方面。在互 联网时代背景下。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其对社会环境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共享以及媒介开放的时 代背景下,南昌采茶戏的变化与转型,各种媒介传递作用 不可小觑。采茶戏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普通百姓,即便是单 纯的接受也是发展传播的重要方面和形式,其中受众的 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价值观念和文化程度等,都是我们需 要深入剖析的内容。采茶戏的表演效果,也是一种延伸形 式。传播者的信息经媒介传到受众而引起其思想观念以 及行为方式的改变,效果研究集中在受众传播在改变其 观点、立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同时也涉及到大众 传播对文化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当 重视传播过程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非 164I Yj 8 { {P}}1g 0融n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事实上,任何一种地方艺术形式, 均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又当如何对其进行 保护与传承呢?除及有关部门的努力和市场导向性 外,笔者认为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仓Ⅱ新与继承 南昌采茶戏若想得到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待 在原地,而是应当不断的创新,才能传承下去。实践中,应 当紧跟时代发展的部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时期重 新审视和准确定位,既要保持自身的特点,又要迎合公众 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比如,中国戏曲中利用靠旗档花的 动作已经失传多年,而关肃霜通过创新,又重塑了“靠旗打 出手”的原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说靠旗古已有之,关 肃霜并非对其进行创造,更不能说它是由关肃霜创造的, 无需保护之。历史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在中国戏曲文化 历史发展流动中,具有二元不悖性,二者均不可或缺。 2.创意与创作 思想观念改变以后,应当接受新事物,准确把握不同 时期广大受众的审美感觉与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 作可以被受众接受以及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慕容晓晓的 “黄梅戏”为例,其结合了传统戏曲唱段以及当前的流行 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诸如此类歌曲的爆红.一 方面源于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传统艺术 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碰撞结果。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下,诸如地方戏曲南昌采茶戏的传承,应当突破固有观念 以及传承方式,大胆地进行尝试,既要娱乐于众,被大众 认知、接受,进而传唱,又要讲究创意与创作,这也是正式 地方戏嗌转型的突破口。 3.转变采茶戏的经营模式 对于南昌采茶戏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笔者建议让广告公司以及企业参与其中。目前来看,南昌 采茶戏的主流观众是当地的农民,如果票价过高,则观众 很难接受;如果票价太低,则会影响剧团发展。为此,我们 可以对采茶戏的演出改变其运行和管理模式。比如让企 业参与进来,只要有合适的投资,剧场内可以适当加入广 告,而且在开场前与中场休息时,可以适当推广企业产 品。采用该种渠道,可以解决采茶戏演出(下转第147页) l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I■■■●教学的文化传播作用,就可以结合如下几点来进行反思 分析。 (一)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础教学形式,促进音乐社团的建设,都有极大的教育延伸 价值。而管乐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 学习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并依照 现有的教学形式,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在创新思维上的优 长时间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进行实践能力的 培养过程中。为更好的促进在指导工作思想上的应用。并 通过现有的基础教育标准,完善在教学上的应用。而在这 过程中,趣味性就成为了强化学科知识基础的应用点。如 何应用有效的心理变化,促进对学生兴奋点的应用培养,可 质化培养。通过本文的管乐进校分析。发现应用创新的教 学理念,对于推行管乐进校园,能够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 思想创新基础,可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创新思想。 参考文献: 从当下的学生愉快心情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趣味性的教育 作用,对科学化的学习信息等也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依照科学性进行现代化教学 在进行现代教学的过程中,为更好的满足基本的教 学需求,从教学的应用来看,通过科学化的教学推行。对 【1】钟炜.高职院校组建管乐队的几点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9。(05):75—76. [2】沈小英.吹响动听的旋律,让民乐飘进校园一葫芦丝进课堂 初探有感[J].未来英才,2015,(04):45—46. [3】黄晓杨.让乐声在校园飞扬——高中铜管乐团建设的实践与 于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也都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素质 培养。通过在教学应用中的技能方法方式培养。其主要的 作用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系化学习。 五、结语 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0):8—9. 【4IT超.影视数字特技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管乐队》专题片 的创作【D].济南:山东大学,2009年. [5】孙晓林.中小学管乐队的管理和训练[J].校园歌声,2008,(12): l9—21. 在进行现代教育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基 (上接第164页)成本以及剧场费用等问题;与此同时,采 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卖票,既可以促使更多的观众前来看 传播环境和条件进行再造,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和变化进 行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南昌采茶 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戏,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社区以及乡镇巡演活动,这有利 于南昌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4.加强文化建设以及地方文献资料整合 对于剧团而言,实践中应当深入民间基层。建立与本 社团相关的票友协会、社团以及中老年和业余培 训班,加强个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群众离不开艺 [1】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2012, (02):158-160. 【2】马伟华.认同与自省: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术,而艺术家更离不开群众。同时,还要对各地区尤其是 乡镇地方戏曲文献资料进行保护和整理。这是非常重要 问题研究综述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O1):25—29. 【3】赖丹.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1 10一l15. [4]李雪玲.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 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民族艺术研究,2015,(03):73—80. 【5】张潇.具有赣客家文化元素的生态服装创新设计研究[D].南 昌:南昌大学.2013年. 的资源,既是创作来源,又是经典延续的基础与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南昌采茶戏的市场如果真正能够搞活,则 该戏曲的发展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在此过程中。社会各 界应当加强关注,既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又要在实际行 动中对其进行帮助.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社会力 量,只有这样方可使采茶戏这门独特的艺术在新时代续 展风华;同时艺术工作者,既要在特定范围内对采茶戏的 【6]陈治华.南昌采茶戏音乐作品选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 社。2002. [7】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2013. V;Shu p g Jian I 147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