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8。 光明中医2010年7月第25卷第7期 CJGMCM July 2010.Vol 25.7 渗湿行水同时,应用炮附子一味温阳化气,义亦同此。 5.2 回阳救逆 温肾健脾 用于阴寒内盛之“呕而 食如故”,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妇人妊娠病脉证并 治》)。方中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清热,苦参泄热 除湿。血得润养,郁热消除,则小便自利。 5.5化瘀利窍 清热泄湿 用于湿热挟瘀、小便不 利、尿道疼痛等证,方用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 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下利腹胀满,身 体疼痛者”,方用四逆汤(《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 方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中补虚。若 阴盛格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方用通 脉四逆汤。方中重用姜、附以增温经回阳之力。 5.3通阳解表化气行水用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 不利,“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渴欲饮水,水入 汤(《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方中蒲黄凉血 消瘀,滑石清热利湿,白鱼消瘀行血,乱发活血止血,青 盐益肾凉血,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曹颖甫谓本方为 “膏淋、血淋、阻塞水道,通治之方”。另有妇人水与血 热俱结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渴”,治用大 即吐”(《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及痰饮结于下 焦,“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痰饮咳嗽病脉 证并治》),方用五苓散。方中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 脾利水,二苓、泽泻淡渗利水。水气下行,诸证可愈。 5.4滋阴养血 清热利水 用于血虚有热、气郁化 燥、膀胱津液不足、肺气失于通调之“妊娠小便难,饮 黄甘遂汤破血逐水(《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含化 瘀利水之治义。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注重脏腑病机,明辨寒热 虚实,治法内容精深,用方经典卓效,值得今学遵循。 (本文校对:世永达收稿日期:20l0—03—20) 已故名医焦树德补肾祛寒治旭汤治疗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33例 赵琳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病区(北京101300) 摘要:原发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正虚感邪是痹证的主要病机。应用补肾祛寒治旭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33例,治愈2l例,好转10例,无效2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痹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补肾祛寒治旭汤;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7.01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07—1148—02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道及其分布区的疼痛 综合征,可分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病因 与受寒、潮湿、损伤以及感染有关。中医中药针对原发 性坐骨神经痛病因病机治疗有其自身优势,所使用补 ①沿着坐骨神经所走行的部位上有自发性、放射性疼 痛或在臀部、胭窝、腓骨、外踝等处有压痛点,咳嗽、喷 嚏、负重、大便时疼痛加重。②最具有诊断价值的阳性 体征是坐骨神经牵拉性疼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主要为 。肾祛寒治旭汤 是已故焦树德老中医治疗旭痹的经 验方。自2008年以来使用该方加减治疗原发性坐骨 神经痛33例,收到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根性坐骨神经痛主要为弯腰(拾 物)试验阳性。③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背及小腿 外侧轻度感觉障碍;或患侧臀肌松弛,皱纹低,小腿肌 肉轻度萎缩等。 1.4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以补肾祛寒治旭汤加减 1.1 一般资料 本组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33例。 病史在1个月至2年。发病前均有明确受寒,感受潮 湿病史。 治疗。基本方:川续断10g,补骨脂10g,制附片10g,骨 碎补15g,淫羊藿10g,桂枝10g,赤白芍药各10g,知母 10g,独活10g,威灵仙10g,炙麻黄6g,防风10g,伸筋 草30g,苍术10g,牛膝10g。随证加减:寒湿重者,肢体 拘急加生薏苡仁15g,木瓜10g;痛处游走不定为风气 偏盛,可加忍冬藤30g,络石藤30g;腰腿灼痛者减制附 片、炙麻黄、淫羊藿,加黄柏10g,秦艽20g;有外伤病史 兼瘀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0g。 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 部僵直感,以后逐渐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 部、臀部、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外侧 和足背扩散。站立,弯腰,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 加剧。 1.3诊断要点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光明中医2010年7月第25卷第7期 CJGMCM July 2010.Vol 25.7 ・1 149・ 2 结果 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 养。本组病人均具有感受风寒湿外邪的致病因素。治 则当以扶正祛邪,温肾助阳,祛风散寒通络。 2.1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 治愈好转标准》 判定。经1~4个疗程治疗,治愈21 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9%。 2.2 典型病例 杨某,男,34岁,初诊2009年2月5 日。1个月前滑雪跌倒后左侧腰腿疼痛,疼痛向左足 补肾祛寒治旭汤是在《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 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其加减方中以川断、补骨脂补肾 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驱寒邪为君药。臣以淫羊藿、骨 放射,左下肢发凉麻木,自觉肌肉拘急,翻身困难,咳嗽 时加重。舌淡苔白,脉沉。腰椎CT未见异常。弯腰 试验阳性。西医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 痹证。辨证为寒湿瘀血阻络;治宜温肾阳,除寒湿,通 经络。方药:川断10g,补骨脂10g,制附片10g,骨碎补 碎补强筋壮骨,搜驱骨风。桂枝、独活、威灵仙驱散风 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又以防风散风,麻 黄散寒,赤芍化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并以二药防驱 寒药过于温燥。佐以伸筋草舒筋活络,牛膝引药下行 为使药。用补肾祛寒治旭汤加减方治疗有明显外感风 寒湿邪病史的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正合扶正祛邪,温肾 15g,淫羊藿10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知母10g,独 活10g,威灵仙10g,炙麻黄6g,防风10g,伸筋草30g, 牛膝10g。上方水煎,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并嘱 注意保暖。一周后复诊左下肢疼痛麻木明显减轻,但 助阳,祛风散寒通络之义。通过对此方的加减使用治 疗原发坐骨神经痛取得了确实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焦树德焦树德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t998:92. 觉腰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因病人有外伤史,故于 上方加泽兰10 g,取牛膝配泽兰“利腰膝间死血” 之 义。前后共服14付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201.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8:198. (本文校对.庞春渝 收稿日期:2009—12—11) 原发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正虚感邪 是痹证的主要病机。其中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 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机体经 右 ; 石 石 石 = \I ; 手 ; 蛤 石 、 .、盼 、!- 中医文化技惊巴黎 [本刊讯]4月26日晚,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里,一尊由北京同济堂药铺制作的时期针灸 铜人吸引了来宾的目光。 据新华社 4月26日晚,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里,一尊只有57厘米高的铜人吸引了来宾的目 光,许多人都举起随身携带的数码设备为其拍照留念。原来,这是一尊由北京同济堂药铺制作的时期针灸铜 人,此番“来到”法国巴黎是为了向法国友人以及法国华侨华人展现中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中医文化与养生展》正在 此间举行,在近10天时间里,展览通过大量实物、影像、图片及文字资料向观众介绍中国的中医文化和养生之道。 据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闫树江介绍,此次展览主要从中医历史、诊法治法、中医养生和中医传承等 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和养生之道,希望能够帮助对中医感兴趣的法国学者与民众更多地了 解中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促进中法两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互动,共同分享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金生介绍,这次展览的宗旨就是要“科普化”,也就是要让观众听得懂,看得 明白。所以,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不仅将展览的所有资料译成了法文,而且在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方面,也使用了 法国观众容易理解的方式。 刚刚开幕4天的展览已经吸引了为数不少的观众,留言簿上的话语表达了人们对这一展览的喜爱之情。有 法国观众写道:“感谢此次展览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医文化和神奇的中国,非常感谢,我感觉非常愉快!,,也有华侨 华人观众写道:“中华中医,博大精深。中西医结合,造福人类!” 4月26目前来参观《中医文化与养生展》的比利时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芙朗辛・谢尔纳热在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兴奋地表示,她曾经接受过中医的治疗,所以被完全“征服”了。在她看来,中医是“一 种能使人生活得更好的方法”,令她很感兴趣,“如果今后有时间,一定会去学一学”。 而塞内加尔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帕帕・莫马尔・迪奥普表示,他以前到过中国,但对中医却没 有什么印象,通过参观这次展览,看到了一些实物和图片、影像资料,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令他感到很 吃惊,他认为中医“是一项值得全人类学习的技术”。 《杨建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