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写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原来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比普通人还要不如吧?
词解
(1)伤: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 (2)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县。 (3)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lì):属于。
(6)耕(gēng):耕种劳作,耕田。 世隶耕:世世代代以耕田为业。 (7)异焉:对……感到诧异 。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工具。 (13)忽:忽然。
(14)啼(tí):哭叫,大哭。 (15)求:求取
(16)异:对……(感到)诧异。 (17)焉:于此,对此。 (18)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上,写。 (25)名:名字。
(26)其:他的,即仲永的。 (27)以:内容是。
(28)养:奉养,赡(shàn)养。 (29)收族:团结同宗族的人。 (30)为:当做,作为。 (31)意:内容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以......为意:把……当作诗的内容。(38)秀才:指学识优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写。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其:代指这首诗。 (44)文:文采。 (45)理:文采和道理。 (46)皆:都。 (47)可:值得。
(48)观:欣赏,赞赏。 (49)者:……的地方(方面)。 (50)邑(yì)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奇。 (52)之:代词,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渐渐。
(54)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相待。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qǐ):求取。
(59)之:它,代仲(zhòng)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然,这样(同义复用)。 (61)日:每天。„ (62)扳(pān):通“攀”牵引 (63)环:四处,到处。
()谒(yè):拜访。 环谒:四处拜访 。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代词,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 (70)从:跟随。
(71)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使。 (75)作:写作,书写。
(76)称(chèn):相当,相称,比得上。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名声。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焉:这里指方仲永的情况。 (82)泯(mǐ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完全如同平常人了了。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 (83)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4)通悟:通达聪慧。 (85)受:承受。
(86)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 (87)彼其:他。彼:他。其:他。 (88)且:尚且。
()固:本来。 (90)得:能够。
(91)卒(zú):最终,最后。 (92)夫(fú):那些。
(93)受之天:“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94)贤于材人:胜过有一般有才能的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95)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文言字词 虚词用法
之
(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 (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性。 (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 (5)传一乡秀才观之——代指这首诗
于
(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自
(1)还自扬州——从。
然
(1)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2)父利其然也 —— 代词,这样
(2)并自为其名——自己。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 (6)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 (7)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 (8)邑人奇之――代词,指仲永做诗才能。 (9)于舅家见之――代词,指仲永。
通假字
(1)扳——通“攀”,牵,引。 (2)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祖先。)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 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2)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贤
(1)贤于材人远矣:(胜过)(名词作动词) (2)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文言句式——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字词注释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
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
缰绳。
但闻:只听见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
指战场。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
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
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理:梳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
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
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甲上。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
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不用:不愿意做。
字音
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 b.买,e.g.:愿为市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 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 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复沓 顶针 排比 比喻 夸张 设问 对偶 反问 借代
孙权劝学
原文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益匪浅。”吕蒙就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议事,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分别多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字词释义 初:当初,起初。 谓:告诉,对……说。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事务。 辞:推辞,推托。 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 邪[yé]:通“耶”,语气词。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耳:语气词,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就学:指从事学习。 论议:讨论议事。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拜:拜见。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当:
但当涉猎。(应当)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当涂掌事。(现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今义: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道理启示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名词动用。 厅事:大厅,客厅。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下:拍。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惊觉(旧读jiào):惊醒。
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紧接着。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之:并列(妇女喂奶和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ǎo):稍微。舒:伸展、松弛。
一词多义
1.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2.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 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5.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6.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7. 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8. 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发出)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 间:夹杂
齐作:一齐发出。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没有的。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名:作动词用,说出。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张开、展开 出:露出。 股:大腿。
几(jī):几乎,差点儿。 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毕绝:都消失了。
9. 之:于厅事之东北角(结构助词,的)妇拍而呜之(代词,代小儿)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 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会宾客大宴)
2. 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
4. 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 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屁股(即臀)
6.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 7. 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
8.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初一课本注释) 9. 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
10. 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不能名其一处) 11.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2.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3. 少,古义:稍微 今意:数量小的;不经常;短时间;丢,遗失;轻视(宾客意少舒) 词类活用
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2.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3.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4. 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5.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6. 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7. 群响毕绝(响:动词活用为名词,响声)
8.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时间量词
1.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时间的词语 1. 少顷:一会儿 2. 既而:不久,紧接着 3. 是时:这时 4. 一时:同时
5. 未几:不久 6. 忽:忽然 7. 俄而:不久 8. 忽然:忽然
4.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字词解释
止:通“只”,仅仅,只有。
缀:本意连结。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远,距离远。 窘:困窘。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柴。薪,柴。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蔽:遮蔽。 乃:于是;就。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前:向前。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犬:像狗一样。 坐:蹲坐。
久之:过了一会儿,很久。之,助词,辅助音节,不译。 词类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瞑: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xiá):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方:正要。 行:走、走:跑 转:转身。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意:意图。
隧:这里做动词,钻洞。本文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暴:突然。 尻:屁股。 股:大腿。
假寐: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 黠:狡猾。
几何哉:能有多少啊。 笑:笑料。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通假字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止”:文中“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的 “止”通“只”,仅仅,只有。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意:
1、神情。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前:
1、面。恐前后受其敌。 积薪:
1、堆积柴草。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少(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
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主旨
这个故事揭示了狼无论怎样贪婪,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也告诉了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4、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例句:转视积薪后 2、向前。狼不敢前。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