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精)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饲料样品中粗灰分的测定,掌握粗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动物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
试样中的有机质经灼烧分解,对所得的灰分称量,用质量分数来表示。四、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3 ±2)℃; (5)电热板或煤气喷灯;
(6)高温炉:电加热,可控制温度,带温度计。高温炉中摆放煅烧盘的地方,在550℃时温差不超过20℃。
(7)煅烧盘铂或铂合金或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受影响的其他物质(如瓷质材料),最好是表面积约为20 cm2、高约为2.5 cm的长方形容器。对易于膨胀的碳水化合物样品,用灰化盘的表面积约为30 cm2、高为3 cm的容器。
(8)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试剂)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五、测定步骤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装于密封容器,防止试样的成分变化或变质。
将煅烧盘放入高温炉,在550℃下灼烧至少30min。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至0.001g。称取约5g试样(精确至0.001g)于煅烧盘。
将盛有试样的煅烧盘放在电热板或煤气喷灯上小心加热至试样炭化,转入预先加热到550℃的高温炉中灼烧3h,观察是否有炭粒,如
无炭粒,继续于高温炉中灼烧1h。如果有炭粒或怀疑有炭粒,将煅烧盘冷却并用蒸馏水湿润,在(103
±2)
℃的干燥箱中蒸发至干,再将煅烧盘置于高温炉中灼烧1h ,从干燥器中取出,冷至室温迅速称量,准确至0.001g 。
对同一试样取两份试料进行平行测定。 六、分析结果计算和表述 粗灰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粗灰分(0 10 2?--= m m m m
式中:m 0——为恒重空坩埚质量,g ; m 1——为坩埚加试样的质量,g ; m 2——为灰化后坩埚加灰分的质量,g ;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0.01%。
七、重复性和再现性
用同一方法,对相同的试验材料,在同一实验室内,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同一台设备,在短时间内获得的两个的实验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值超过表7-6中列出的重复性限r 的情况不大于5%。
表7-6 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r )和再现性限(R ) 样品 粗灰分(%) r (%)
R (%) 鱼粉 179.8 2.7 4.4 木薯 59.1 2.4 3.6 肉粉 175.6 2.4 5.6 仔猪饲料 50.2 2.1 3.3 仔鸡饲料 42.7 0.9 2.2 大麦 20.0 1.0 1.9 糖浆 119.9 3.6 9.1 挤压棕榈粕
35.8 0.7 1.6
八、注意事项
(1)试样必须放置在垫有石棉网的电炉上进行炭化,半掩坩埚盖,调节电炉缓慢升温,防止因电炉升温过快而使部分样品颗粒被逸出气
流带走或使样品快
速膨胀逸出坩埚。某些含糖较高的单一饲料(如乳清粉),炭化时易逸出坩埚,应预先加数滴纯度较高的植物油再炭化,同时注意缓慢升温。含糖和脂肪高的样品炭化过程中不能出现明火。
(2)马弗炉温度在200℃时,放入样品进行灰化,应控制马弗炉的温度不
能超过600℃。
(3)灰化后如果还能观察到炭粒,可将坩埚冷却后加适量水润湿,烘干,继续灼烧1小时。
(4)灼烧完毕,应先关闭马弗炉电源,不应立即打开炉门,以免炉膛突然受冷破裂,应先开一条小缝,让其降温加快,待炉膛温度降至200 ℃左右时,全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坩埚。坩埚烧热后必须用烧热的坩埚钳才能夹取。
(5)较多较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后,内部空气受热膨胀会把盖子顶起而打翻盖子的可能;应当用手按住盖子,不时把盖子稍微推开小口放出热空气后立即盖紧,待内部空气稳定时静置降温即可。
(6)用后的坩埚应加入10 mL盐酸溶液(1+3)及10滴,加热至沸腾后经自来水冲洗干净,过蒸馏水后,沥干,放烘箱中干燥后备用。平时坩埚钳要保持头部清洁,尖头向上放于桌上。
(7)灼烧残渣颜色与试样中各元素含量有关,含铁高时为红棕色,含锰高
时为淡蓝色。灰化后如果还能观察到炭粒,须加蒸馏水或过氧化氢进行处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