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树立问题导向 加快国企改革

树立问题导向 加快国企改革

来源:九壹网
纠_..调查研究 相关背景: 截至2016年年初, 洛阳市共有国有企业 337家,其中驻洛央企 76家、省企20家、市出 资企业96家、县(市、 区)属企业148家。市国 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 企业18家,其中13家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 家参股企业。纳入国资 经济运行监测的239家 企业(含央企39家、省 企7家、市企96家、县 区企业97家),资产总 额6195.6亿元,负债总 额4679.5亿元,净资产 1516.1亿元,主营业务 收入2610亿元,利润总 额28.8亿元.上缴税金 215.2亿元,职工总数 13.4万人,对全市经济 贡献率达43.3%。 30 树立问题导向加快国企改革 ◎洛阳市政协调研组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前国企在用、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 的关键一年。为加快推进国企深化改革, 权等仍受较多干预,与现代企业制 洛阳市政协近期成立专题调研组,会同 度要求相距甚远。 市国资委、、财政局、人社局、总工 推进层面。一是与先进地区比差距 会、文广新局等部门及部分政协委员、智 较大。比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 库专家,先后深入驻洛央企、省企及市管 法人治理结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与深 国企、县属国企等单位,通过听取汇报、 圳、广州等地相比落后了近10年。二是 现场考察、专题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 部分改革任务推进较慢。如产权制度改 调研。此次调研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围绕 革白2002年开始,用了近10年才完成; 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市直党政机关管理的企业脱钩改制工作 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2015年提出,至2016年年底才开始实质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 性运作,至今仍在进行。i是改革推进不 改革步伐,呈现出顶层设计比较完善、重 平衡。整体上看,驻洛央(省)企除“三供 点改革积极推进、地企合作有效实施、监 一业”移交工作以外,其他改革没有大的 管职能加快转变、国企党建得到加强的 动作;市属企业整体推进较快,县(市)区 良好成效。经过调研组深入调查了解,全 属企业相对滞后。 市深化国企改革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容忽 管理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 视的诸多问题: 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国有资 层面。存在瓶颈,国企脱钩 本活力激发不足,存在管理僵硬、经 改制、剥离社会职能等方面由于衔 营机制不活、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国有 接不到位,影响工作开展;缺乏约束性政 企业党建工作薄弱,轻党建工作、重生产 策,部分国企一味等靠上级和市场 经营问题严重。 变化,最终失去先机;政企不分严重,目 发展层面。一是主业不突出,部分企 业聚焦主业不够,投资方向不明确,在生产经营上存在较 国资整合、完善制度等混改内容的探索力度。加快建立 大风险。二是负债率偏高。当前部分企业由于项目投入期 长、见效慢,导致收益率偏低。三是负担比较重。部分企业 不但退休人员多、社保医保欠缴、重组改制、脱钩分流等 矛盾问题多,而且还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办社会等 包袱十分沉重。 监管层面。一是监管质量效率不高。一方面市国资部 门存在环节多、效率低问题,另一方面仍存在监督“缺位” 问题。二是经营预算覆盖不全。当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 要覆盖纳入市国资监管的企业,其他市直部门管理的企 业没有纳入其中。另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过程仅覆盖编 制、收取、支出等环节,预算审批、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 决算等工作还未涉及。三是监管有效性缺乏保障。 针对国企改革这些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 建议: 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是科学界定权责边 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下功夫在发展混合所有制 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和经 理层决策工作规范,界定各自权责边界,为混合所有制 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坚持正确发展方 向。要从制度上保障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把 好选任关,大力推进国企和董事长一肩挑;要 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将党管干部、“三重一大”事项 监督等责任贯彻到位,确保党管企业制度真正落到实 处。三是实现治理结构有效制衡。要坚持建立权责对等、 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依法落实董 事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严格禁止董 事会越俎代庖管理不该管的具体事项。在试点基础上, 应大力推进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职业经理人制 度,推行经理层聘任制、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确保股东 受益、国资保值增值。应尽快实现监事会监督全覆盖,重 点推进监事会成员市场化选聘,强化外部监事与职工监 事的双重作用。 加快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聚焦主业明确 方向。首先,要明晰各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方向和重 点,突出各自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其次,各国有投资(运 营)公司要聚焦主业、做强主业,进而实现有序发展和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三,要按照做强主业、做活辅业的原 则,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探索经验。 要借鉴外地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混改,勇于尝试,大 胆创新,确保出经验、出模式。在推进中要坚持因地、因 企、因业施策,加大对股权多元化、国企上市、员工持股、 “绿色通道”,对涉及国企改革项目审批、产权置换等内容 的工作,实行“快速审、马上办”。三是市场导向规范运作。 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出台相关鼓励支持,促进国企 按照市场导向规范发展。 加快实施企业社会职能剥离。重点围绕“资金哪里 来、人往哪里去、社会职能交给谁”,做好国企社会职能 剥离工作。一是支持多方分担。建议财政尽快出台 市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资金补助办法;尽快设立“三 供一业维改基金”,支持困难企业先借款改造,后分期归 还本金,利息可由财政补贴。二是稳妥安置分流人员。建 议比照有关,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奖补资金,用于 解决员工安置。此外,应加大配套支持,做好转岗安 置和再就业培训等工作。三是有序移交防止流失。有关 部门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思想工作,疏 导情绪,化解矛盾,引导企业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参与改革,确保按相关方案分类、分步、分批移交到位,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 担。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对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 实行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实施普遍性 降低收费标准。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实体经济 支持力度,如扩大企业“转贷金”使用范围和规模,切实帮 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四链融合”,支持企业 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三是简政放权 降低成本。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通过调整相 关制度、,减轻企业自身努力无法降低的成本。同时, 以“减证”带动“简政”,所有审批事项应实行清单化管理,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尽快实现市级行政审批 全程电子化、便捷化。 深化优化国资监管机制。一是厘清监管边界。国 企整合改组后,可建立三级监管体系,即国资监管部门、 集团公司、子公司三级架构,要进一步厘清界定各自的职 责定位和监管边界。二是集中统一监管。完善经营性国有 资产“统一授权、统一制度、统一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 制,大力实行以制度管资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积极探 索国有资本分类授权制度,实现分级监管;建立健全国资 监管清单,进而达到以清单管控资本运作行为的目的;建 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实现国企经 营预算全覆盖。三是依法依规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国资监 管,逐步建立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国资流失责任追 究制度,推动国企改革健康顺利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