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2年8月5日
立项号 2012XKT-ZXZZ075 课题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 负责人 邓正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一些科学的案例教学实践操作技巧和方法,找出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中遵循的一般原则及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让学生的 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西方的中学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己经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很好地借鉴使用于中学政治教学中。 我校从2011年开始进行“生命课堂”的课堂改革,构建“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的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模式,这为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国外,案例教学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他开创的问答式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案例教学法的雏型。 案例教学自古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来阐明事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在单位 西安市东元路学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现实意义: a、通过案例教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在案例的启发中关注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爱上政治课。 b、通过生活案例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在生命课堂的展示环节人人有话说,人人的话有特色,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让生命课堂“活起来”。 c、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政治教师更需要具备搜集案例、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能力。 一、 界定:确定了3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案例教学:指政治教师根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让学生通过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展示。 关键词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为获得科学合适的教法(教师)和学法(学生)而进行的创造性的课堂研究,针对学生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活动中呈现,找出适合学情、校情、学科特点的一般方法 二、课题的解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我校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我校的生命课堂)的分析,及现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课堂以及课堂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老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希望对案例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有效性、理解知识的针对性、对课堂氛围、对学生参与度方面特别是弱科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深入研究,小切口上找问题。 一、步骤 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9月) a、选题、确定参与成员、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b、投入到课题的理论知识准备阶段,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解;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构思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措施。 c、提交开题报告。 研究实施提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重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进行研究。把生活事件、时事新闻、案例、寓言故事等引入到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开课,跟踪反思整个课堂要素,对确定的问题视角进行分析。 课题组有选择性的进行课后研讨,总结出适合我校的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成果。 结题评审阶段(2013年5月1日——2012年5月30日) 对课题整体开展的过程进行总结完善、资料准备归档、形成研究成果报告、进入最终结题评审。上传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等待结题。 二、研究方法 a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b问卷调查法。通过跟踪课堂教学,调查中学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教学的有效性。 c经验总结法。通过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反思,总结经验,提升效率。 d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公开课)研究,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三、研究举措 A 对课题研究中的点滴及时记录并上传博客。 B、通过QQ群勤开课题组研讨会,群策群力,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教学。 C、研究中新问题及困惑及时查阅资料,与校内外同行专家探讨,寻求市教科所小课题指导专家的帮助。 D、把研究成果及时的应用于实践教学,进行检验、完善。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③学生方面:案例(材料)辩证分析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自主寻找案例协助解决生疏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呈现: ①教学实录光盘、活动照片、教学课件、问卷调查表(任选)。 ②撰写或发表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论文、教学设计(反思)、教育叙事,任选】。 ③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①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与生命课堂模式协调。 ②教师方面:科学搜集、整理、分类教学案例、素材的能力;对课堂案例的整体操控能力(引入案例的时间节点、针对案例的提问技巧)。 一、 课堂、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