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 墨三跫 2^Q1Q年第9期 学术研讨 地理环境对民俗区域差异性的影响 孙秀英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景观千差万别,民俗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 本文针对不同的民俗,从地理环境的角 度分析了民俗区域性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民居饮食 我国古代称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于 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 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晏子春秋》说: “古 暖。 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西游记》说:“正是离家三里远, (2)地理环境对饮食民俗的影响。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饮 别是一乡风。”讲的都是民俗文化上的区域差异。 食民俗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有极大的关系。例如南方人爱吃米北方 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人爱吃面,这与南方气候炎热湿润,适于种植稻米,北方干旱缺水适 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行成 于种植麦有关这与各地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关。 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 再有各地人们的口味也不同,山西人喜欢吃酸的,主要是黄土高 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 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 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 质淀积,形成结石。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 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 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湖南、湖北、江西、贵州、 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 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这主要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 中国民俗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境有关。这些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潮湿,一年四季少见太阳.经常吃 1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民俗的形成 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吉)。另 任何—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 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 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 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 展史中民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人类之 初,茹毛饮血、巢居穴住是当时原始人类的共同习俗。 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 数人也养成了吃成的习惯。江苏、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 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始阶段,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这 时表现了对自然环境条件明显的直接的依赖关系,民族之间由于地域 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 的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有明显差异。如蒙古族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发 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展牧业,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主,三江平原乌苏里江上的赫 所以,笼统的说“南甜jt成、东辣西酸”。 哲族,以渔猎为主。 (3)地理环境对服饰民俗的影响。我国m_tf辽阔,自然地理环 境复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 有些民俗则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有些宗教对教徒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慢慢地成为民族 同,因而服饰特点也各不同。如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由于受 自然环境影响,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原因,喜欢头戴皮帽、身穿棉衣或 的风俗习惯。 兽皮制作的长袍、长裙、和足蹬皮鞋,毡帽四边有长舌,随时可以翻 2地理环境对不同民俗区域性影响的具体表现 下。反穿皮袄毛朝外,这都是为了防寒。西南地区深受来自印度洋西 民俗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其中民居、饮食、服饰等在文化景观区 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终 中最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环境的关系。 年湿润、炎热。首先是紧身、轻巧、利落,便于平时农业繁忙时提高 (1)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民俗的影响。良间社会都有自己的独 劳动效率;其次是无领、赤脚、裸露部位多,戴斗笠或缠包头可以适 特文化景观,最吸引人的是民间的各类建筑的建造技术,从建筑材 应湿润降水多的气候环境。再比如生活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的京族, 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外形与内部特点上均能反映出其与环境的关 传统的服饰以衣裤型短装为主,既简洁美观又适宜涉水、乘船的水上 系。例如,我国四川西部藏族居住地区,这里属于山区多用石头建房 生活。 子。在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森林稀少,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利 3小结 用黄土堆积层形成的特殊结构挖成窑洞。在云南的傣族,利用丰富的 竹子资源,做成竹楼。在黄河中下游,这里是冲积平原,但也有丘陵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致使各种民俗文化呈现不同 与山地,住房就形成以木结构为框架,土做墙,草作顶的特色。 的地域特点,当然民俗一旦形成,不会在短时间问内发生变化。随着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有明显影响。例 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延续, 如,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冬季气温低,民居主要是以保温防寒为主, 所以墙不论夯土或土坯都比较厚,房子不高,内部严实,窗户开在南 参考文献 墙,大而明亮,便于接受阻光。南方住房墙体薄,房体较高。墙体多 …1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吏.巴蜀书社 用石灰涂成白色,反射阳光,加强通风,并减少南面热空气进入室内 【3】胡兆量,王恩涌,韩茂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M】.清华大 以保持室内凉爽。民居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 学出版社 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 作者简介孙秀英,女,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 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屋顶多建成平顶,这 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可见,从适应环 (收稿日期:2010—07—02) (接16页)献力量.北京: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1999 2005(4) 【9]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Ⅱ】.体育科学,20()60o) 【12】陈仁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研究田.武汉体育学院 (1q冯奇荣.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学报,2oo5 ̄1 20(34(4) 作者简介张威(1985一),浙江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11】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Ⅱ】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向:体育市场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