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九壹网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前的教育是“一言堂”教学,即教师一人在讲授,学生只是听众,吸收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教师只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即可。那现如今,我们所提倡的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学生了解每节课的目标,他们就有学习的方向,课堂上就容易与老师达成共识,而不会说东指西。这样,不但教学任务很容易完成,学生也会在每节课收获很大。否则,学生不参与进来,教师一味的上“一言堂”,学生没有目标可追求,需要上、认识上与老师无法达成一致,情感无法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聚精会神,更谈不上收获。

其次要把教学内容设计好,才能师生配合。为了实现目标,作为教师要设计好一定的教学进程,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不管是听说读写,还是提问讨论,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學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设计。但是,上述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设计出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的教学步骤。学生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越好。所以,组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适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仍是纸上谈兵,孤掌难鸣。

二、摸索实施过程

、师生关系的转型

即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前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有的只是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和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寻找原因,就在于我们教师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现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他们了,根据以上两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勇于放下架子,不怕丢掉面子,放开学生的手,给他们创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课堂。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只有在多出错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向新课改方向前进,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建立无话不谈、激烈探讨问题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且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高中生的心理,把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不但学的轻松,而且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

、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但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在教学中运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最恰如其分的,而恰恰是往常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因作者情感表达非常到位,我就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不讲,让学生去评论,评这篇文章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评为“不哭者视不孝”呢?这样学生兴趣大大增加,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不用老师口干舌燥,学生自能领悟其中的原因和作者传达的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参与性”,有时老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悟。比如在教学《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先根据课文内容表演一遍。表演完之后,找出区分度,最后再拓展延伸,谈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从而达到让学生内心有所启发,灵魂有所震撼,情操得以净化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