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育/数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文/刘冬青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 过程。 【关键词】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 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 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 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 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 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 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解决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景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 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经验, 必须依赖于学习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 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近,学 生接纳知识的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 一些生活情节,有必要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领 悟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 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好 数学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出示了一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l0%;五 (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 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 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 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 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 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 得轻松、自然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原来 这么近,从而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了 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学 中玩,在玩中学。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喜欢新奇 的新鲜的东西,富有节奏的挑战性的有趣味的课也许更能吸 引他们的眼球。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 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 如:教学《分类》一课,我说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 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明天拿来与大家共同分 享。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 克、手……),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 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 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I文理导航2015/06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新知识。 然后,我板书:分类。 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我将知识 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 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 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 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 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 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 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 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 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 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 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 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 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 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 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我们在教学 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 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 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 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 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 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 活中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 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 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 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 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 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 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 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 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 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 趣。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文摘.《让数学回归生活一数学》 [一21张景中. 《数学与哲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