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敏又f‘20O8.07(上删) 圃 城市眉住区儿童户外耩憩场地设计 口沈浚汲晓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分院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居住区内的游憩空间为儿童熟悉自然建立联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儿童行为心 理与户外游憩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就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的功能分区、设计要素等提出一些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7—261-02 活一天把花养在屋里, 0-3—O.5米高的围墙或篱笆来围合,这样可以让儿童和家长以安全 活十年把树种在山上, 感和封闭感,但围合物不要使儿童迷路。场地内以草坪、硬质铺装和 活百年应该教书育人。 塑胶铺地为主,可设置小型沙地,可为学步儿童提供有栏杆的扶手。 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户外游憩活动是 此时期的儿童需要家长带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长们需要适时 儿童成长和学习的有效补充。儿童身体发育、智力、语言、认知、学习 的参与到游戏中,因此婴幼儿区的游憩空间通常会变成老年人、成 等行为能力的开发来自环境。 年人和孩子们共同的社交场所。要为家长设置一些可以看到看清整 一JL童对户外游憩空间的需求 个场地的长椅,而且当孩子和家长可以互相看见对方时,他们会觉 探讨儿童对空间的需求,增强设计师对游憩空间设计的重视, 得更安全。这些长椅可以为儿童和家长的休息以及家长之间交流提 是研究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前提。 供空间,还可以放置多余背包、奶瓶、尿布和其它类似东西。 游憩空间的布局和游戏器械的尺寸与使用对象有密切关系,在 2.学龄前儿童活动区(4-6岁) 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尺度确定。把握儿童尺度是满足环境空 学龄前儿童是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中最主要的使用群体。 间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和设施设计 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对户外活动的需要大大增加,并且需要较宽阔的 的标准和依据。儿童期的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明显变化 场地进行活动。此时期的儿童体力增强,具有一定的操作物体和进 上,营造环境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通过身体尺寸 行简单游戏的自主活动能力,并且喜欢多个朋友的聚集性游戏,但 数据可以找出适宜儿童的环境尺度,让儿童感觉可以支配环境。 是仍然需要家长适当的看护。 儿童生来就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心、持久性差、喜野外活动等 游憩场地的边界和道路以及场地的设计形式应略加复杂,内容 特点。儿童时期,不仅是智能发展、语言学习的最快时期,也是道德、 变化多样,色彩丰富,因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空间概念增强,能辨别 习惯养成的最宜时期,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格和性格。儿童户外游 基本的颜色,感知较为丰富。场地中心是儿童活动的区域,可设置小 憩空间这个特定环境,从空间处理、方向定位、设施、时间概念等方 块草坪、沙坑,铺装地面及小型游戏器械。玩沙区是这个年龄段儿童 面让儿童去感知和记忆,从而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较为欢迎的,设置时应适当围合,并有部分遮荫,可在其中放置低矮 在环境中,儿童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语言的交 的桌子为游戏平台。在玩沙区附近若能提供干净的水源则更为理 流、文化共享等,要求环境空间能积极反映使用者这些潜在的各种行 想,这样沙子可以做模型,可以做成许多东西,其游戏潜力将成倍提 为意识。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憩空间应为儿童提供互相接触交往的 高。游戏器械应为简单的游戏组合,如弹簧类座椅、跷跷板、简单的 场地与设备,使儿童的交往能力不知不觉地增进,学会分享、轮流、等 滑梯和座椅式秋千等。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用于绘画的 待、忍让等社会生活的技巧。儿童游憩空间的设计就应该根据儿童的 地面或墙面、滑梯、雅登架,小型组合游戏器械等。游戏器械下面铺 行为特点来进行,布置相应的游戏设施满足儿童的行为需求。 设沙子、树皮、碎石、塑胶垫等可接受的弹性面材。草地的设置可为 可见,创造良好的游憩空间环境,提高游戏设备质量,扩大儿童 儿童提供一处认识自然的机会,青青的小草、裸露的泥土等可以进 游憩的选择范围,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自然交流,使具有不同智商 行翻滚、跑跳及挖掘类游戏。 水平,不同发育、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征的儿童在行为发展方面获 3.学龄儿童活动区(7—12岁) 得相应的提高。 学龄儿童有活动的能力,能进行较强的体力活动,具有初 二、场地的功能分区 步抽象逻辑思维和自主的行为习惯,不喜欢固定的人为设计的局限 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因此儿童游憩 空间,通常喜欢去一些没有什么明确信息指导该做什么的、杂草丛 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场地的功能分区,这样即可以满足不同年龄 生的地方。有时具有某种危险信号的地方更是具有神秘感,使儿童 儿童的各自需求,又可以使他们的游憩活动互不干扰。居住区中心 兴奋。空地一直都最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因为它能够提供做 绿地和组团绿地的儿童游憩场地,规模一般较大,可按年龄组或按 事和玩耍的自由。 游戏方式进行分区设计。按年龄组分,可以将儿童游憩场地分为婴 学龄儿童游憩区应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的内容综合设计。 幼儿活动区、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和学龄儿童活动区;按游戏方式来 可以考虑找出—块空地给他们,界线不易太明显,应与居住区其他公 划分,可由玩耍区、游戏器械区、休息区。宅前绿地中的游憩场地较 共空间联系,因为此时期的儿童不喜欢被围起来的感觉。场地的设计 小,多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可以简单进行分区设计。 可结合地形设计产生起伏变化,变化的地势能让儿童在上面躲藏、翻 1.婴幼儿活动区(1—3岁) 滚、滑行、追逐等,令他们感到更有可玩的发挥性。设置游戏内容时应 3周岁以下的儿童,初步具有活动能力,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 充分利用有可能用来玩耍的自然要素,例如木头、沙子、水等。水在任 期,为此阶段的儿童设置的游憩场地面积不用太大,要为儿童提供 何活动空间中都是兴奋点,为儿童提供戏水空间对各年龄儿童来说, 看、听、触摸的各种物体,提供儿童行走、跑、跳、跨越小障碍物等活 都是可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环境。这些要素可以巧妙地布置在游 动内容。婴幼儿游戏区的空间较简单,场地一般设计为口袋形,出入 憩场地中,为儿童提供可以活动及自己建构游戏的空间。 口对着住宅单元入口方向。游憩空间内部的道路和场地表面要平 如韩国釜山巨提现代城的儿童游戏场处于小区的边界,与交通 滑,通向场地的步道应尽可能直接明了,道路的宽度和平滑程度要 干道相邻,利用镂空的栏杆和种植植物(多是松树,为当地的乡土 让婴儿车和蹒跚学步的儿童方便使用为标准。场地的边界可用 树种,便于儿童认知自然)形成明显的边界。同时利用地面的铺装 2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圃 敏≮ ‘2.008.0"7 (上删) 路面上可选用柏油类的硬质材料,为儿童提供多种活动的选择可 能,如骑车、滑轮等。路面也可选用混凝土地面,但要注意在阳光强 烈的城市环境中,它会加重人行道和建筑产生的眩光问题。场地中 心区域的硬质地面上常是儿童们做游戏、玩玩具的地方,铺地采用 软塑胶、彩色瓷砖等,其铺地形式以体现童趣的色块铺地为主,鲜明 材料的差异,提醒过路人前面是儿童游戏场所区域。整块场地长约 38米,宽约19米,被分成两个不同使用者的区块。外侧的是船形组 合游戏台,呈半圆形,供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周边多种植植物,形 成较隐藏性的空间。地铺橡胶垫,透明廊架作为过渡空间,连接场地 尽端的较吵闹的学龄儿童篮球场。廊架下设软椅,供看护幼儿活动 的家长使用。人口较小,内空间较大,形成安全的袋状结构。整块场 地的南侧有1.5米宽的士砖通道,暗示引导较大的学龄儿童直接通 往游乐场尽端的篮球场地。 的色彩和各式图案能为儿童提供视觉刺激,吸引儿童的注意,渲染 儿童活动区域的活泼、明快的气氛。 草坪是一种软质景观,也是儿童喜欢进行各种活动的场地,尤 其是幼小儿童在草坪上活动既安全又卫生。在儿童游憩空间中草坪 的使用率相对低于沙地和硬质地面,它不适于用在范围很小的场地 上,并且维护费用较高。但是草地比硬质地面更能给儿童以亲近自 居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的分区设计符合了不同年龄儿童的需 求,但是设计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分区来划分场地,因为把不同年 龄的儿童完全分开,就不能增加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场地设 计时可以考虑在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在那里年幼的儿童 可以观察和模仿年长的儿童的活动与行为,这是一种生动的更容易 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的人格发展。 三、场地的设计要素 1.出入口:任何场地的出人口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人们 进入空间第一眼见到的东西,儿童游憩空间的出人口应明确这样的 信息:这是给儿童使用的场所,是可以玩以及进行尝试和发现的地 方。出人口的设计应有简单又明了的表达,并且具有吸引力,可以设 置儿童喜爱的元素,如当作平衡木的矮墙或者儿童喜爱的卡通雕塑 等。如日本品川区的儿童游戏场的人口处设置是标识性的水管,夏 季时会间隔时间段的喷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2.地形:在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场地设计中,地形处 理既要满足儿童活动安全的要求,又要有娱乐性。放置器械的场地, 地形要求平坦,不积水,排水坡度为1%一5%。如果整个场地太过平 整,最好挖上造坡地、小丘,处理成柔和起伏的缓坡地,坡度为5% 15%,既利于地面排水,又符合自然美的要求,儿童们可以在低处 和高处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周围的环境,儿童们可以在斜坡上翻滚、 奔跑等。坡地的设计还提供了活动场地的自然分隔,也可调节院内 风的效果。另外,水泥管可以作穿透土丘底部的通道,滑梯也可以直 接修筑在斜坡上,既安全又有趣。 3.道路与边界:儿童游憩空间的道路设计应简明,因为儿童没 有耐心在路上耗费时间,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进入到游戏中去。道路 的设计形式应以自然流畅为主,线形宜活泼自由、富于变化,让儿童 感觉到与自然的充分接触。道路可以用水泥、沥青铺面,路面的宽度 适当缩小,一般在O.8—1.5米问,既要满足儿童使用要求,又符合儿 童的心理要求。 场所边界的处理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墙体围护边界。场地一般处于小区的边界,与交通干道毗 邻。包括实墙与镂空两种形式。实墙通常是砖砌实墙,这种形式使用 不多,经常会结合透空的围护一起形成边界。镂空围护边界的形式 较常见,使用的材料包括砖石、金属、木材等。 (2)植物围护边界。一般用于单一、小型的游戏场地。因为植物 较之墙体,其围护性能大大降低,但能产生空间界定感。 (3)设施围护边界。对于小型儿童游戏场,在场所的周围设置 座椅可以起到边界的作用。 (4)地形高差形成边界。当游戏场所是小区某块公共开放空间 时,地形的高差可以产生围护,同时形成一些休憩环境,方便成人对 儿童的看护。 4.铺地:不同的地面铺装材料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坚实、平整的 262 然的感觉,柔软的草坪是儿童开展各种活动如踢足球、玩飞碟、放风 筝等做游戏的良好场所,草坪还可以吸收灰尘,降低地面气温,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草坪要设置一定的坡度(大于5%),以利于排水, 儿童可在草地上玩耍、休息或晒日光浴。儿童游戏草坪宜采用天鹅 绒草、结缕草等耐踩性草种。 5.水体:水体是自然界中极为生动的景观,易于形成开敞空间, 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炎热夏天可以清凉解暑,局部 改善气候。住宅区中可利用水造景,调节小气候或者作为儿童戏水 场所。 涉水池是吸引儿童的景观元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 两种。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的要求。利用各种能够放水中沉浮的 玩具,如小碗、小瓶、塑料片、木块,在游戏时启发幼儿科学游戏,观察 水中沉浮的现象。水体设计特别应该注意两个方面:水深度和水边缘 的处理。水的深度不宜过深,否则有危险,特别是儿童,下涉水深度在 15—3Ocm,不论采用人工化和自然化的形式,水体的边缘和底部都应 该经过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池中的水要经常更换,设 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清洁卫生。冬季可将水池改为沙坑。 有纵深感和多变的地形 可用于游戏的道具和场所 日本鹿儿岛吉野儿童游戏场的景观设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良 好的设计思路:来到这里的孩子,他们的天地就是安放在场地周围的 游戏道具、绿荫下的沙地和不大的土丘。方案制订的主导思想是:将 这里作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学习前进行预备教育的系统空间,通过各 种各样的感性知识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奠定创造力的基础。多变 的地形、流水、用于游戏的道具和场所等,故事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发 生。在这样游戏场所里长大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和中学时,一定会乐 观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即使将来长大成人迁移他乡,“吉野” 的景致也会永远铭记在心里,年迈时拉着儿孙的手旧地重游,勾起旧 日的回忆。整个景观环境中的色彩、质感、形态等多种因素意在对儿 童感官产生刺激,形成一个自然的充满情趣的活动空间。 四、结语 一个依据儿童年龄和行为心理特点设计的户外游憩环境,应该 具有满足多方面需求、有启发性并激励学习的功能,这才有助于以 最佳方式来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社会技能和求知技能,这一切都 有待于设计师能尊重儿童的主体价值,更新观念、做出全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15b明权,朴景子I丰 基洪译.韩国住宅区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zl(日)景观设计杂志社.刘云俊译.日本最新景观设计(2).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1. 【3】方咸孚等.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