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锦江热电有限公司
UG-130/3.82-M13型锅炉烘煮炉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苏溧阳锅炉设备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嘉兴项目部
二00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概述 1、概述
2、锅炉的主要参数 二、烘炉
1、烘炉的意义
2、烘炉的条件和准备 3、烘炉升温曲线 4、烘炉的注意事项 三、煮炉
1、煮炉依据 2、煮炉的目的 3、用药和用量 4、加药方法 5、药量控制 6、煮炉过程
7、煮炉过程中化学监督
8、煮炉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说明
嘉兴锦江热电有限公司
3号锅炉安装工程烘煮炉方案
一、概述
1.嘉兴锦江热电有限公司3号炉安装工程一台无锡锅炉厂生产的UG-130/3.82-M13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采用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2.锅炉的主要参数
额定蒸发量:          130t/h   过热蒸汽压力:       3.82MPa   锅筒工作压力:       4.28MPa   额定蒸汽温度:       450℃   给水温度:           150℃ 设计效率:           90.37% 排烟温度:           138℃ 二、烘炉
1.烘炉的意义
1.1去除炉墙施工过程中吸入和材料本身所含有的水份,使锅炉在投运后不会因汽水膨胀压力而产生裂纹,变形等。
1.2因本锅炉炉膛及高温过热器区为敷管式炉墙,水平烟道转向室为混凝土护板炉墙,为方便检修,三级省煤器炉墙为耐火砖护板结构。所以烘炉时间可相应缩短,烘炉后期直接进入煮炉阶段。
2.烘炉的条件及准备
2.1炉墙切筑完成,保温工作结束,炉墙内壁清扫干净。
2.2烘炉所需用的热工和电气仪表(主要是过热器出口烟温表)安装、校验合格,可以投运,各汽水阀门及烟道挡板门灵活、可靠,各处膨胀指示器调整为零值。     2.3锅炉燃烧系统可以正式投运,给水管路已经接通,验收合格,可以投入使用。烟、风、煤管道系统均验收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2.4烘炉所要用的各种工具、器材、安全用具准备齐全。     2.5锅炉各辅机均已试运合格,并能正常投入使用。     2.6工业水系统均已进入热备用状态,随时可以使用。     2.7烘炉有关的设备系统在烘炉前应进行全面检查。
2.8锅炉范围内的临时脚手架及障碍物应全部清理干净,场地清洁,平台扶梯畅通。
3.烘炉升温曲线
本次烘炉的升温曲线和烘炉时间、方式根据筑炉、保温材料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升温曲线表和国家有关规范及无锡锅炉厂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分为二种方式:先期蒸汽加热风烘炉7天后按低温曲线进行烘炉,后期火焰烘炉3天,烘炉时间定为10天。
3.1 从2号炉二次热风母管引出,接至3#炉左右侧点火燃烧室和左右侧返料器并临时用岩棉保温。
3.2 热风烘炉视蒸汽烘炉情况以做备用。
3.3 从2#炉高过出口集箱疏水管引一根Φ32×2.5的临时加热蒸汽管至3#炉集汽集箱疏水管进行,适当调整蒸汽临时管道及疏水、排污阀来控制炉膛和过热器后烟道
的温升,使温度缓慢上升,热风和蒸汽烘炉期间总温升控制不大于10℃/h。   3.3.1关闭所有空气阀,主汽电动门,向空排汽阀,连续排污阀,取样、仪表一次阀,疏水阀,开启水冷壁下联箱排污阀。   3.3.2用控制气压的方法来控制温升。
3.3.3缓慢开启进汽阀,进行暖管,暖管速度<5℃/min以集汽集箱测温点为准。   3.3.4待定排扩容器有蒸汽冒出,2小时后关小定排。
3.3.5第一天压力控制在0.5MPa以内,当压力超过0.5MPa时,可以微开省煤器疏水阀或包墙管疏水阀来控制压力和温升。第二天压力控制在1MPa,以后每天压力上升0.5MPa,直至达到3.0MPa,以后压力不再上升。
3.4 当热风、蒸汽烘炉结束后,启动床下燃烧器油点火烘炉。启动时以最小的燃烧率投入第一只床下燃烧器,半小时后,投入第二只床下启动燃烧器。
3.5 油点火烘炉1天左右可以逐渐投煤,油点火和投煤烘炉时的温度用油和煤的投入量来控制。
3.6 烘炉后期炉膛温度不大于350℃,过热器出口烟温不大于200℃,在此温度下持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7 烘炉时应经常检查炉墙情况,不能有裂纹或凹凸等情况。
3.8 火焰烘炉时锅炉应保持正常水位,烘炉时对锅炉汽包、联箱等的膨胀情况应经常监视并做好记录,每小时一次。
3.9 当停止锅炉供水时,必须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门,防止省煤器中的水汽化,进水时必须关闭再循环阀门。
3.10 作好烘炉升温曲线记录,每小时记录一次。
3.11 烘炉后期直接进入煮炉阶段,烘炉结束后办理好烘炉验收签证。
4.烘炉注意事项
4.1  1小时抄录膨胀指示一次,发现膨胀量超过额定膨胀量时,立即关闭进汽阀,开启疏水,缓慢泄压,直至膨胀量减小到规定值。
4.1.1每1小时巡测集箱及汽包外壁温度,严禁使受热面超过设计的介质温度,否则应关闭或调节进汽阀,升压初期巡测在0.5小时/次。
4.1.2进汽速度应严格控制过热器前后,左右包墙管温差小于30℃以内。 4.2  每次开大进汽阀应缓慢小心,每次操作后,须严密监视温升和汽压。 4.3  烘炉临时用蒸汽管道应做好保温工作,防止管子裸露伤人。 4.4  在暖管时,如发生水击,可关小进汽阀或开启相应的疏水阀,待水击消除后在暖管。
4.5  火焰烘炉时按电厂运行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发生误操作等情况。 三、煮炉
1.根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中的规定和锅炉设备的本身铁锈情况,决定采用碱煮。
2.碱煮炉的目的:主要去除锅炉内油垢、铁锈,湿润金属表面。
3.因锅炉设备锈蚀不太严重,煮炉时的加药量定为3kg/m3(按100%纯度)。煮炉加药量按锅炉水容积35m3考虑,加药量为:
氢氧化钠NaOH          35×3=105kg             磷酸三钠Na3PO4                   35×3=105kg 4.加药方法
将两种药品溶化成溶液后,由锅筒的备用管接头处用临时加药箱加入锅筒 ,加药时先将锅筒水位降至低水位,待加药后再补充至高水位,但应注意不要使液体进
入过热器内,如果碱液不填进入过热器,应考虑反冲洗。
5.煮炉时每隔3-4小时在各部位集箱进行轮流排污,在排污前后1小时进行炉水化验,但碱度一般不得低于45毫克当量/升,磷酸根(PO4)不得低于500毫克/升,当低于此浓度时应补充加药。
6.煮炉过程
6.1加药后升至0.3-0.4MPa,维持该压力不小于16小时,第一期结束时排污5-10%,4-8t/h,同时进行锅炉热紧工作。
6.2第二期煮炉升压至1.0-1.5MPa,排气量为额定负荷的5-10%煮炉5-6h, 降压至0.3-0.4MPa排污(排污量4-5t/h)。
6.3第三期煮炉压力2.0-2.5MPa,排汽量为10-15%(8-15t/h),煮炉8-10 h,视化验结果再定是否延长至24小时。
6.4第三期结束后,从各排污点排污换水,直至水质达到PH值≤8.4 水质透明        为止。
6.5煮炉结束后,打开汽包人孔检查煮炉效果,并将煮炉时的浮渣清理干净。 6.6煮炉曲线图见后表。 7.煮炉过程中化学监督
7.1煮炉过程中应对炉水NaOH、 Na3PO4浓度、全碱度、酸酞碱度、磷酸根进行监测,煮炉结束后,锅炉换水期间需对炉水电导率进行监测,加药初期需要对炉水碱度进行连续测定,加药均匀后,每2小时对有关项目分析一次。
7.2对煮炉过程中的升压、降压、维持压力运行及排污等过程进行监督,对排污量进行监督,并根据炉水碱度及煮炉情况适当加以控制。
8.煮炉注意事项和有关说明
8.1加药时应注意安全,以免烧伤,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戴好防护工具,现场应具备必要的防护急救药品(如2%的硼酸溶液,2%的高锰酸钾溶液、红药水、纱布、药棉及洗涤用品)。
8.2加药时应仔细检查系统,以防碱液直接进入疏水、排污。 8.3电接点水位计不参加煮炉。
8.4升压过程中应监视膨胀情况,如发现异常,应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升压。
8.5煮炉期间升温升压应严格按煮炉要求控制,升压应缓慢,保证各部位受热均匀。
8.6煮炉过程中,各处的排污门应全关,排污时全开时间不超过30秒,炉水不许进入过热器。
8.7排污时省煤器下集箱排污尽量多排,以保证下级省煤器管内有足够的碱液浓度。
8.8煮炉期间应有人密切注意锅筒水位,以防锅筒水位太低,或药液进入过热器内。
8.9煮炉结束炉水化验合格后,冲洗各仪表管、各取样管并冲洗水位计。 8.10煮炉结束后的放水应带压进行。(控制在0.5MPa时开始放水) 8.11煮炉结束冲管期间的工作尽量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