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旗渠题材的文学价值

红旗渠题材的文学价值

来源:九壹网
2015年9月 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2015 第14卷第5期(总第77期) Vo1.14 No.5(Gen.No.77) 红旗渠题材的文学价值 i彦永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红旗渠以其巨大的精神价值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文学创作活动始终伴随着红旗渠的 建设过程,创作实践亦在随后的岁月里愈加丰富,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深入认识并持续挖掘红旗 渠题材的文学价值,把握这一题材创作的变化规律,可以丰富人们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繁荣该领域的 文学创作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红旗渠;文学创作;题材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5)05—0001—05 文学作为一种记载时代记忆的精神产品,在 传承和发扬时代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红旗渠精神诞生半个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讴歌 这一伟大成就的文学作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 到,蕴含在这一题材的巨大文学价值并未得到深 入发掘,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与其 题材自身的价值并不相称,因而,进一步挖掘红旗 渠题材的文学价值,是我们研究并继承红旗渠精 神的重要责任。 红旗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产生文学 一省身,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胡宇平,美国旧金山斯 坦福大学历史系主任王靖宇(原籍林县),美国著名 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等。还有一些国家的党 政代表团慕名参观。这些外国人士多达上万人, 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红旗渠的声音响彻各地 1965年著名作家华山反映红旗渠建设的报告 文学《劈山太行侧》在《奔流》杂志上发表,用文学 艺术形式反映红旗渠的建设成就由此发端。1970 年,由新闻电影制片厂全程记录拍摄的纪录 片《红旗渠》在全国放映,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掀 起一阵向林县人民学习的热潮。加上其他媒体的 传播,使全国人民知道了红旗渠。1996年,穆青把 他曾写过的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水才、任羊 成等10个党员的先进事迹汇集成书,取名《十 个党员》正式出版。1993年,河南做出了 在全省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1996年, 红旗渠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 共青团、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此以后,全 国300多家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到红旗渠举行将 红旗渠作为爱国主义教 鞋地的挂牌仪式。每年 到基地参观学习的人数送到60万次,其中未成年 人就占了1/3。每逢重要节H,不少全国各地的企 事业单位就会到红旗渠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重 走红旗渠渠线,听红旗渠劳模做报告,举行入党入 团的宣誓活动等。一部部影视作品的热播更是将 红旗渠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2004年10月《红 旗渠精神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短短15天吸引中 、价值的基础 (一)红旗渠的声誉远播全球 作为水利建设工程的林县(现河南省林州市) 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工 程,其规模之宏大、工程之险峻世所罕见。当年,周 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跟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 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 渠。1974年5月,时任副总理同志到 纽约参加第6次特别联大,他带去了影片《红旗 渠》,产生了巨大反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前 往参观红旗渠,如几内亚共和国总理兰萨纳・贝阿 沃吉,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阿根廷 党政治委员会委员戈迪・阿尔瓦雷,也门民主人民 共和国总统委员会萨勒姆・鲁巴伊・阿里,联 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布尔玛和萨乌马,索马里共 和国副总统伊斯梅尔・阿里・阿而卡尔,斯里兰卡 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纳辛哈・普鲁马达萨 等。不少国际知名人也在红旗渠留下身影,如美 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袁家骝夫妇,美籍 华人、著名教授费正清,美籍华人、著名数学家陈 收稿日期:2015—05—20 作者简介:王彦永(1963一),男,河南滑县人,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文学。 2 安阳工学院 2015 外观众22万人次,其后又在全国巡展,所到之处观 者如云。 (三)红旗渠的报道数不胜数 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在纪念红旗渠正式通水 5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50年来,新 华社关于林O,I、I和红旗渠的公开报道达300多篇,其 中新世纪以来就有近百篇。于绍良同时说道,这 些报道与红旗渠精神交相辉映、和声共鸣,在神州 大地构成了强大的时代回响。林州人民没有忘 记,5O年来,一代又一代新华社记者的名字和红旗 渠精神镌刻在一起。50年前,新华社河南分社记 者张应先、范光华、杨玉生、严世昌、杨丙文、张青 云打响了报道红旗渠建设、通水的第一。此后, 新华社著名记者华山长年在林州蹲点,写下了《劈 山太行侧》;新华社原副社长、著名记者冯健和新 华社河南分社原社长赵德润长期为红旗渠精神宣 传、为杨贵同志命运四处奔走;新华社领衔记者朱 玉同河南分社记者采访拍摄了五集电视专题片 《红旗渠传奇》在全国卫视播放;新华社河南分社 社长罗辉多次带领记者到林州采访,发表了《旭日 上采下的精神之虹——红旗渠畔半个世纪的故 事》;最近,河南分社常务副总编林嵬采写的《红旗 渠精神共筑的强大正能量值得挖掘》,更是 直接促成了这次红旗渠精神研讨会的召开。 啊 南省、安阳市的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报道更是 不计其数。 (四)红旗渠的美景令人陶醉 随着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红旗渠的知名度越 来越大,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 现,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山大 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 牌。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 区。2006年5月25日,红旗渠被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红旗渠这条 被认为是旷古奇观的绿色飘带,沿漳河南岸绕悬 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整个工程劈开山 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红 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 成。分水苑风景区是一个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 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建有古色古香的 红旗渠纪念亭,亭内陈列着红旗渠全线立体模型, 并有大量修渠时的实物和图片。青年洞风景区山 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 壁之上,伫立峰巅,可俯观晋、冀、豫三省,指看滔 滔漳河,可游鹊桥、一线天、凤凰台、神工铺等景 点,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络丝潭 风景区因其潭深达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 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 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距青年 洞景区西2公里处,有漳河小三峡之称。沿渠尚有 桃园渡桥、红英汇流、砂石崭、空心坝等妙处。 (五)红旗渠的故事历久弥新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千百年来与恶劣的自然环 境斗争的成果。有关红旗渠的故事,痛苦、漫长而 又悲壮。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靠一锤、一钎、 一双手,苦干10个年头,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 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资料显 示,红旗渠工程挖砌的土石如果垒筑成宽2米、高3 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 来。从1960年2月红旗渠开工到1965年4月总干 渠通水,再到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丁程全面完 成,历时近十年。这十年的光阴,在人类历史的长 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林州人民来说,却是 血与汗交织的悲壮十年,是谱写惊天地、泣鬼神之 “红旗渠故事”的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红旗渠的 故事被重新挖掘,并赋予了新的内涵,林州人民继 承当年先辈们“战太行”精神,续写出了“出太行” “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篇章。 二、根植沃土,传播正能量——红旗渠题材的 文学价值分析 红旗渠是一条承载无数人理想和希望的渠, 是一条由英雄建设且涌现众多英雄的渠,是一条 凝聚、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的渠,红旗渠 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人民的智慧、坚忍不拔的精 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文学是人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是文学价值 的重要体现。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 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 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也就是 说,文学的价值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 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有学者指出,中国 儒家的“诗教”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 化”说、古罗马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 学视为对人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种途径,文学的 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群体发展的需要。 ” 红旗渠丰 富的精神内涵,能够激发人们对无惧无畏的民族传 统、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共 产党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崇敬和赞 扬,因而其题材自身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 (一)对英雄壮举的认同作用 文学需能激起读者广泛而深入的情感体验, 并因此而产生价值。“所谓情感体验,实质上就是 主体通过想象、回味等心理活动,使主体沉浸到曾 第五期 王彦永:红旗渠题材的文学价值 3 激起他强烈情感活动的生活情景中去。” ¨ 能不 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表现方法并非极端重要,重要 的是题材本身。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一幅波澜 壮阔的场景、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更容易激发人 英雄主义的精神方向”。[61 学者杨杰将红旗渠的 这种艺术价值归纳为三个方面:红旗渠是“人化的 自然”和“人的对象化”,具有“自然美”的审美价 值;红旗渠精神显现了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 们对高尚境界的向往。红旗渠本身就具备这样的 能量。红旗渠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建设者 不仅要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而且更要面对物质 条件极度匮乏的挑战。林州地处晋、冀、豫三省的 交汇处,那里山高坡陡,物产不丰,集体和个人的 粮食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储备少得可怜。当时, 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林州而言更是雪 上加霜。面对各种困难,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毅然开工,数万名民 工挤在峡谷、山村之中,睡山洞、搭席棚、挖野菜、 自制工具,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资源和智慧潜力, 硬是完成了旁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在 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批像任羊成那样的英雄人 物,先后有8l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曾任 组织部的张全景同志感慨地写道:“在重 重困难的情况下,建成红旗渠如此宏伟的工程,实 在是可歌可泣的壮举!”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现 在所见的以红旗渠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才绝少无病 呻吟之作。 (二)对崇高精神的激扬作用 毫无疑问,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价值 差异。优秀的作品能够鼓舞人、感染人,能够激励 人求真、求善、求美;而格调平平的作品则不能激 起人们向上的追求;那些格调低下的所谓“作品” 则能引诱读者一步步趋假、趋恶、趋丑。**总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 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 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 之风。”并且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 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 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 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 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 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 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 满希望。[51 流淌在红旗渠里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 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林州人民在那段艰 难岁月里用实际行动凝练而成的精神宝藏,更是 我国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长期需要坚守 和弘扬的崇高精神财富。“崇高的最终效果是人类 达到对自我力量的认同或骄傲,从而可以上升到 德、学识和修养等本质力量,具有“社会美”的审美 价值;建设红旗渠是人自由的、创造性的劳动,是 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具有“社会美”的审美 价值。 1 (三)对子孙后代的启迪作用 文学是人学。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好 的文学作品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 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观念一旦形 成,就将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假如文学所唤起 的利益最后能够浸透到人民大众的心里去,文学 就能成为伟大的东西了,”[81 我们从前人那里 受到的文学滋养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文化元素。 文学别于其他文化元素的,是潜移默化,是润物无 声,是喜闻乐见,更是受众共鸣阈值的宽广。红旗 渠题材的文学作品因其题材本身的巨大影响而更 容易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忽视这一优 秀的题材,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将来来说都是不 应有的失误,因而,我们对这一题材文学作品的期 盼就显得非常迫切了。好在我们的文学工作者很 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文学创作活动始终伴随着红 旗渠的修建过程,众多的文学工作者自觉运用文 学这一手段深入挖掘、深刻反映红旗渠的精神内 涵,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三、尚需深入开掘的富矿——红旗渠题材创 作实践的启发 红旗渠题材的创作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主要的创作成 果为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改革开放后除上述 体裁外,影视文学异军突起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 如前所述,围绕红旗渠题材的文学活动是伴 随着红旗渠建设过程始终的。1974年结集出版的 《红旗渠之歌》(诗集)、《红旗渠颂——林县红旗渠 报告文学集》等固然打下那个时期的烙印,但是它 们开启了红旗渠创作的先河,奠定了壮丽、高亢的 艺术基调。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虽然有明显的 “拔高”和较多的政治标签,艺术性为所谓的“思想 性”所遮蔽,但是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作家们是被实实在在地感动着,他们用自己内心 的“真”演绎着艺术的“真”。而我们目前所处的这 个时代,作家们所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内心的 “真”——作者自己不被感动焉能感动别人?那个 时代已经过去,然而产生于那个特定时期的价值 观却并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承载着某种价值 4 安阳工学院 2015正 观的文学作品也会在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成为 历史的艺术见证,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红旗渠 红色歌谣……具有不可估量的存史价值、政治价 值、德育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 改革开放带来了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但 是,毋庸讳言,文学界也和文化的其他领域一样, 在不少作家那里充斥着浮躁、虚假、媚俗等习气, 侵蚀着文学的健康机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 多的黄钟大吕般的作品,需要更多适应读者欣赏 习惯变化的作品。红旗渠题材的作品在经过若干 年沉寂之后,终于在影视文学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先后出现了几部影响广泛的影视文学作品。代表眭 的作品有话剧《红旗渠》、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 渠的故事》和《红旗渠的儿女们》等,这些作品的一个 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 剧作家杨林创作的《红旗渠》,演出剧本发表 于《南腔北调・河南戏剧)2012年第3期,荣获第20 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第4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 奖),演出后好评如潮。杨林撰文引述了一些著名 剧作家的评价,“郑振环和罗怀臻二位剧作家,在 观看话剧《红旗渠》之后,不约而同地都使用到了 ‘提纯’这个词。他们说,他们欣赏话剧《红旗渠》 的文学视角,忽略掉了一些具体的历史细节、历史 表面真实,对那一段历史进行了一种提纯式的表 达,直接揭示贯通历史与当下的内在精神。”_1叫有评 论者指出:“该剧以富有张力的情节,生动别致的 细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浓郁朴实的气息,刻画出 一群鲜活的人物,显示着人格的力量,闪耀着精神 的光芒。”uu这些评论道出了该剧成功的奥秘。 早于话剧《红旗渠》面世的电视连续剧《难忘 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由著名作家李佩甫编剧, 先后在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荣获第7届 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l8届(1997年度)全 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等。导演这部 电视连续剧的都晓认为,“片子播出有了反响,我 认为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红旗渠精 神的认同。应该说这个题材和其中的人物身上所 透出的精神力量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有着强烈的促 进作用。”[121这部作品的写实性与话剧《红旗渠》相 比有所不同,它的主要人物名字是虚构的,但是事 迹是真实的,情节处理上更加自由灵活,中国艺术 研究院研究员孟繁树认为,这部电视剧“独辟蹊 径,把人物推到了第一位,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塑 造人物服务。”u 恫样由李佩甫编剧的电视连续剧 《红旗渠的儿女们》,记述了红旗渠的后代们在改 革开放大潮冲击下,走出太行,走出大山,走进城 市,一把瓦刀闯天下,从事建筑、二次创业的故 事。该剧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 的艺术形象,开掘和诠释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 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半个世纪以来,尽管涌现了大量红旗渠题材 的文学作品,但是,与这一题材的重大价值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的作家在内容的开掘 和形式的创新上付出更多的努力。透过以上这些 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贯穿红旗渠题材文学 创作的红线和变化的脉络。这条红线是紧随时代 步伐,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流价值 观,以赞美红旗渠人、挖掘并传承红旗渠精神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创作也发生 着由讴歌群体、讴歌奉献、讴歌英雄主义向讴歌人 性人生、注重塑造形象、回归文学本质特征的变 化。这条变化脉络启示我们,文学作品始终要关 注“人”,要适应和引导读者,不断创新形式、创新 载体。当前,网络媒体越来越重要,人们的阅读习 惯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碎片化的阅读、泛在阅读等 逐渐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大有取代传统阅 读之势,不管我们乐不乐意接受,这种方式都将成 为未来阅读中最主要的方式,尤其对年轻读者而 言,这更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文学创作就要因势 利导,运用新的载体吸引读者。这一点,对代表主 流意识形态的红旗渠题材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凝聚实现的强大正能量: 河南、新华社联合举办纪念红旗渠正式通水50周 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N].河南日报,2015—4—3f8). 【2]冯宪光.文学价值的追求[M】.成都:四川文艺 版社, 1993. [3]成远镜,佘向军.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教育m版社, 2006. [4]张全景.永远的红旗渠精神[J1.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 (1):2. 【5]**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创作导向[N/OL].人民网一人民日报,2014—10—16 [2015—05—15].http://culture.people.corn.en/n/2014/lO16/ e87423—25844402.htm1.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 版社,1996. 【7]杨杰.浅析红旗渠及其精神的审美价值lJJ.美与时代:下 旬刊,2014(7):42—44. [8杜勃罗留波夫.8]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2卷[M】.辛未艾,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9]郝神娜.红旗渠红色歌谣研究IJ1.党史文苑:学术版, 2015(4):47. 【10]杨林.我写话剧《红旗渠》fJ1.中国戏剧,2012(6):24. (下转34页) 安阳工学院 2015年 Exhibiting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in You Li Townlet The Second of the Seri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Henan Based on Cultural Identity LIU Wenli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in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Yon Li Townlet iS the birthplace of Yi—ching.it has become WOrldwide famous because of Yi—ching S ancient culture.YOU Li Townlet scenic spots are the most suitable window to exhibit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chi, nese culture,and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a promising prospect.There are the formation of the 8 Trigrama, the King Wen statue and the applied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the Yi—ching in the scenic spots,they are connect— ed with unity of heaven and man.be vigorous and strive to improve oneself and treasure harmonious relations re. speetively,if put a punchline to enhance the connection and add Zhou Dynasty history yearbook to reflect the ide一 0l0gy of peopleoriented,then the four basic content of chinese culture spirit could be shown integrity,and its cul— ture communication effect will also be better. Key words:You Li Townlet;Yi—ching;Chinese culture;Unity of Heaven and man (责任编辑:王念选) (上接4页) 【¨】侯耀忠.一座精神丰碑的乡土表达:略论话剧《红旗渠》 的主题价值与文化涵蕴【JJ.东方艺术,2013(14):30. [12]《光明日报》评论员.忆难忘岁月扬时代精神[N].光明 日报,1998—11—5(6). The Study on the Literary Values of the Themes of Red Flag Canal WANG Yanyong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over the past 50 years,the great spiitual values of Red Flag Canal have increasingly produced great rsocial intluence.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Red Flag Canal is followed by the activities of literary creation based on the theme of Red Flag Cana1.Such literary cre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with the years passing by.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with this theme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with the ages changing.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continuous digging of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Red Flag Canal,and grasping the rules of variation of this literary subject,can enrich people S knowledge of the Red Flag Canal spirit,which will play a rol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rosperity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based on this theme. Key wo r d s:Red Flag Canal;literary creation;theme value (责任编辑:刘 K-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