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化学题库

中药化学题库

来源:九壹网
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选择题)

一、A型题

1.凝胶过滤色谱中,适合于分离糖、蛋白的葡聚糖凝胶G,其分离原理是根据 A.吸附B.分配比C.分子大小 D.离子交换E.水溶性大小

2.下列哪个因素与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无关 A.酚羟基数目B.酚羟基位置C.甲基数目 D.共轭双键数目E.母核类型 3.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

4.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 D.提取装置简单E.提取量较大

5.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 A.乙醇B.甲醇C.丁醇 D.乙酸乙酯E.苯

6.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 E.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小

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

A.以水为主B.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C.碱水 D.以醇为主E.酸水

9.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 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 10.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B.氧化铝色谱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E.凝胶过滤色谱 1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12.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色谱法主要有

A.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B.HPLC和中压液相色谱 C.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和氧化铝色谱 E.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13.纸色谱的正相色谱行为是

A.化合物极性大Rf值小 B.化合物极性大Rf值大 C.化合物极性小R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f值小 E.化合物酸性大Rf值小

14.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薄层色谱中的展开剂的极性如果增大,则各化合物的Rf值 A.均变大B.均减小C.均不变D.与以前相反E.变化无规律 15.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 A.一个酚羟基化合物B.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间三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 16.核磁共振氢谱中,δppm值的范围为 A.0-1B.2-5C.3-10D.5-15E.0-20 17.下列比水重的溶剂是

A.乙醇B.氯仿C.石油醚D.甲醇E.乙醚 18.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是

A.吸附与分子筛B.分配C.氢键吸附

D.分子排阻E.离子交换 19.质谱的缩写符号为:

A.IRB.UVC.1H-NMRD.MSE.13C-NMR

20.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

A.非极性吸附剂B.极性吸附剂C.两性吸附剂 D.化学吸附剂E.半化学吸附剂

21.氢核磁共振中,表示信号的参数是

A.化学位移B.偶合常数C.峰面积D.吸收波长E.波数 22.有一定亲水性但能和水分层的溶剂是

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 23.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

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 24.和水混溶,误事会伤害眼睛的溶剂是

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

25.可用于提取多糖、蛋白、鞣质、生物碱盐的溶剂是 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

26.一般无毒性,可用于提取多数类型的中药成份的溶剂是 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

27.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糖E.挥发油 28.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 A.硅胶和氧化铝色谱B.聚酰胺和硅胶色谱

C.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 D.薄层和柱色谱E.正相和反相色谱 29.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

30.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

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 31.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分离

A.强心苷B.有机酸C.醌类D.苯丙素E.生物碱

32.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三萜类化合物,通常选用下列何种洗脱剂 A.氯仿-甲醇B.甲醇-水C.不同浓度乙醇 D.正丁醇-醋酸-水E.乙酸乙酯

33.糖苷、氨基酸、生物碱盐易溶于

A.石油醚B.氯仿C.苯D.乙醚E.水和含水醇 34.渗漉法是

A.不断向药材中添加新溶剂,慢慢地从容器下端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B.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以合适的溶剂,用适当的时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一种方法

C.在中药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D.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中成分的一种方法 E.用索氏提取器进行中药成分提取的一种方法 35.下列中药成分中的亲脂性成分是

A.游离甾、萜、生物碱、芳香类成分B.生物碱盐 C.有机酸盐D.糖和苷E.蛋白质、酶和氨基酸

36.在液-液分配色谱的反相色谱中流动相溶剂系统多采用 A.石油醚-丙酮B.甲醇-水C.氯仿-甲醇 D.丙酮-水E.乙腈-甲醇

37.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A.糖类B.氨基酸C.苷类D.油脂E.蛋白质

38.用60﹪以上的乙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 A.苷类B.油脂C.多糖类D.单糖类E.挥发油

39.用乙醇作提取溶剂,不适用的方法是 A.浸渍B.回流C.煎煮D.渗漉E.连续回流 40.下列各方法中,效率最高,最省溶剂的是 A.连续回流B.回流C.煎煮D.浸渍E.渗漉 41.下列中药化学成分中具亲水性的是

A.游离苷元B.生物碱盐C.单萜类D.挥发油E.树脂

42.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 A.乙醚B.乙醇C.丁醇D.乙酸乙酯E.丙酮 43.不属于亲水性的成分是

A.树胶B.粘液质C.树脂D.淀粉E.生物碱盐 44.可用氯仿提取的成分是

A.生物碱盐B.游离生物碱C.皂苷D.鞣质E.多糖 45.水提醇沉法可除去

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 46.醇提水沉法可除去

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 47.核磁共振氢谱中,表示裂分情况的参数为 A.峰面积B.波数C.化学位栘 D.吸收波长E.重峰数和偶合常数 二、B型题 [47-51]

A.吸附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 D.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

47.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 48.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 49.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

50.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 51.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 [52-56]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 52.只能以水为提取溶剂的方法是 53.不加热而提取效率较高的方法是

54.提取效率高且有机溶剂用量少的方法是 55.提取挥发油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56.提取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57-61]

A.硅胶B.聚酰胺C.离子交换D.大孔树脂E.凝胶 57.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58.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59.可用于纯化皂苷的是

60.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可选用 61.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 [62-]

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葡聚糖凝胶G

D.大孔吸附树脂E.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62.用于分离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的色谱方法是 63.用于分离多糖和低聚糖的色谱方法是

.用于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色谱方法是 [65-69]

A.氧化铝吸附色谱B.聚酰胺色谱C.分配色谱 D.PH梯度萃取法E.以上都不是 65.分离甾体皂苷元宜选用 66.分离皂苷宜选用

6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宜选用 68.分离多糖类化合物宜选用

69.分离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宜选用 [70-72]

A.不易被吸附,Rf值大 B.均易被吸附,Rf值相同 C.均难被吸附,Rf值极大 D.易被吸附,Rf值小 E.易被吸附,Rf值相反

70.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多的化合物

71.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有内氢键的化合物 72.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共轭双键多的化合物 [73-76]

A.生物碱等碱性物质B.有机酸等酸性物质 C.各类成分D.亲水性物质 E.中性物质

73.将水提取液调PH值至3,在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中含有

74.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氯仿层中含有 75.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水层中含有 76.某中药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经酸水和碱水萃取后,有机溶剂层含有 [77-81]

A.CHCl3B.n-BuOHC.Me2COD.EtOAcE.CH2Cl2 77.丙酮可写为 78.正丁醇可写为 79.乙酸乙酯可写为 80.氯仿可写为

81.二氯甲烷可写为 三、X型题

82.表示氢核磁共振谱的参数是: A.化学位移B.分子离子峰C.偶合常数 D.碎片峰E.保留时间

83.可以与水任意混溶的溶剂是

A.乙酸乙酯B.甲醇C.正丁醇D.乙醇E.丙酮 84.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时不加热的方法是 A.回流法B.渗漉法C.盐析法D.透析法E.升华法

85.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的是 A.两相溶剂萃取法B.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

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D.气-液分配色谱(GLC) E.液-液分配色谱(LC)

86.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有

A.凝胶过滤法B.透析法C.超滤法D.超速离心法E.分馏法 87.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

A.结晶样品测定熔点B.气相色谱C.紫外光谱法 D.薄层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

88.氢谱在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确定分子量

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和数目 C.判断分子中的共轭体系

D.提供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 .用水提取中药时一般不宜采用 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E.浸渍法

90.质谱中试样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软电离)的新方法是 A.EI-MSB.FD-MSC.FAB-MSD.CI-MSE.SI-MS 91.属于13C-NMR谱类型的是

A.噪音去偶谱(全氢去偶COM)B.宽带去偶谱(BBD)

C.选择氢核去偶谱(SPD)D.远程选择氢核去偶谱(LSPD) E.DEPT法

92.质谱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测定分子量B.确定官能团

C.推算分子式D.根据裂解峰推测结构式 E.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93.溶剂提取方法有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 94.结晶法选择溶剂的原则是

A.沸点不能太高B.冷热溶解度差别大C.冷热溶解度差别小 D.首选常见溶剂水、乙醇、甲醇、丙酮E.可选混合溶剂 95.聚酰胺色谱适用分离的成分有

A.油脂B.蒽醌C.黄酮D.生物碱E.有机酸 96.离子交换树脂适宜分离

A.多肽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 97.凝胶过滤色谱适宜分离:

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生物碱9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原理为吸附性与分子筛作用,吸附是由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产生的,吸附性能与

A.树脂本身性能有关(比表面积、表面电性、成氢键能力) B.树脂极性有关,极性化合物易被极性树脂吸附 C.洗脱剂有关,洗脱剂对物质的溶解度大,易被洗脱 D.树脂型号有关

E.和化合物立体结构有关

99.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是 A.吸附B.分配C.分子筛 D.氢键吸附E.离子交换 100.分配色谱

A.有正相与反相色谱法之分

B.反相色谱法可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各类分子型化合物 C.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的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 D.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 E.反相色谱法常用的固定相有十八烷基硅烷 101.大孔树脂色谱

A.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

B.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其Rf值越大 C.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 D.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弱 E.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弱

102.所列溶剂或化合物按极性增大的排序,正确排列为

A.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B.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C.石油醚、乙醚、氯仿、苯、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甲醇、丙酮 D.水、胺、醇和酚、醛、醚、酯、酮

E.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 103.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

A.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B.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 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 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易溶

E.固体成分加溶剂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母液要迅速降温 104.自中药中提取分离苷类成分可选用的溶剂有 A.水B.乙醇C.乙酸乙酯D.乙醚E.石油醚 105.提取挥发油可采取

A.乙醇提取法B.石油醚或乙醚提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D.压榨法 E.CO2超临界提取法 【参】

1.C 2.C 3.E 4.B 5.E 6.B 7.B 8.B 9.C 10.E 11.C 12.A 13.A 14.A 15.A 16.E 17.B 18.A 19.D 20.B 21.B 22.B 23.A 24.C 25.E 26.D 27.E 28.C 29.A 30.A 31.E 32.A 33.E 34.A 35.A 36.B 37.D 38.C 39.C 40.A 41.B 42.C 43.C 44.B 45.D 46.B 47.A 48.D 49.E 50.C 51.B 52.C 53.B 54.E 55.C 56.C 57.A 58.C 59.D 60.E 61.B 62.B 63.C.E 65.A 66.C 67.B

68.E 69.D 70.D 71.A 72.D 73.B 74.A 75.D 76.E 77.C 78.B 79.D 80.A

81.E 82.AC 83.BCE 84.BCD 85.ABCE 86.ABCD 87.ABDE 88.BD .ACD 90.BCDE 91.ABE 92.ACD 93.ABCD 94.ABDE 95.BCDE 9.6BCD 97.ACD 98.ABCD

99.AC 100.AE 101.ABC 102.ABE 103.ACD 104.ABC 105.BCDE 《中药化学》本科辅导资料

1.若将中药中所含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的溶剂是:B.乙醇 2.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可萃取出的生物碱是:C.秋水仙碱 3.具有隐性酚羟基的生物碱可溶于:E.以上都难溶 4.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A.小檗碱 5.小檗碱母核是:D.原小檗碱型

6.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是:A.麻黄碱 7.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是:B.立体异构体

8.可用于多糖分子量测定的方法是:B.凝胶层析 9.单皂苷与双皂苷分类的依据是:B.糖链的数目

10.水解人参皂苷欲得到真正的皂苷元应用:C.史密斯降解

11.甾体皂苷的红外光谱中,在980(A)、920(B)、900(C)、800(D)cm-1附近有4个特征吸收峰,异螺旋甾烷型的特征是:B.B吸收峰比C吸收峰强 12.与蒽二酚为互变异构体的是:C.氧化蒽酚

13.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蒽醌类成分时,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B.氧化铝 14.下列与醋酸镁反应呈蓝紫色的是:B.1,2,3-三OH蒽醌 15.下列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A.七叶内酯

16.Gibbs和Emerson反应的结构条件是:E.酚羟基对位有活泼氢

17.化合物结构中具有下列哪种取代基时Labat反应为(+):E.亚甲二氧基 18.7-羟基香豆素的1HNMR谱中,母核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在最低场的是:B.4-H 19.下列化合物不是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物质是:E.黄烷醇

20.强心苷温和酸水解的条件是:A.0.02-0.05mol/LHCl或H2SO4 21.小檗碱属于:B.季胺碱

22.自CHCl3中分离酚性生物碱常用的碱液是:B.NaOH 23.Vitali反应不能用于检识:A.樟柳碱

24.溶剂法分离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的依据是:B.草酸盐溶解度差 25.pKa值最大的生物碱类是:C.季铵类

26.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可萃取出的生物碱是:C.秋水仙碱 27.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发生沉淀反应的是:B.麻黄碱 28.Smith降解法所用的试剂是:A.NaIO4/NaBH4/稀HCl

29.在苷的1H-NMR谱中,β—葡萄糖苷端基质子的偶合常数是:B.6-9HZ 30.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S-苷的是:B.黑芥子苷 31.Smith裂解属于:D.氧化开裂法

32.欲从中药材中提取双糖苷,一般可用:B.70%乙醇回流

33.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34.双糖类发生乙酰解的速率是:A.1-6苷键>1-4苷键≈1-3苷键>1-2苷键

35.甾体皂苷元的基本结构特点有:C.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结构 36.单皂苷与双皂苷分类的依据是:B.糖链的数目 37.下列化合物不属于二萜类的是:E.七叶内酯 38.环烯醚萜类难溶于:C.乙醚

39.下列挥发油的物理或化学常数不能够直接测定出来的是:E.皂化值 40.用溶剂法提得的挥发油,含有的杂质主要是:A.油脂 41.回流提取时,一般不选用:A.冰醋酸 42.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B.分配系数的差异

43.与盐酸镁粉反应及四氢硼钠反应均呈阳性的是:C.二氢黄酮 44.通常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指:B.2-苯基色原酮衍生物 45.具有隐性酚羟基的生物碱可溶于:E.以上都难溶 46.pKa的含义是:E.生物碱共轭酸酸式电离指数 47.某生物碱的碱性强,则它的:D.pKa大 48.小檗碱属于:B.季胺碱

49.常用于检识生物碱的试剂是:A.碘化铋钾

50.与去甲基麻黄碱呈阳性的反应是:B.二硫化碳-碱性硫酸铜 51.溶剂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依据是:B.草酸盐溶解度差

52.在苷的1H-NMR谱中,β—葡萄糖苷端基质子的偶合常数是:B.6-9HZ 53.单皂苷与双皂苷分类的依据是:B.糖链的数目 54.甾体皂苷C25构型为D型,则:D.Iso

55.甾体皂苷的红外光谱中,在980(A)、920(B)、900(C)、800(D)cm-1附近有4个特征吸收峰,异螺旋甾烷型的特征是:B.B吸收峰比C吸收峰强

56.A、B型人参皂苷用一般酸(4mol/LHCl)水解法水解,得到的苷元是:E.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

57.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皂苷:A.难溶于乙醇的性质 58.齐墩果酸结构母核类型是:B.β-香树脂醇型 59.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C.游离蒽醌

60.若羟基蒽醌对醋酸镁试剂呈蓝紫色,则其羟基位置可能是:C.1,2,3-三羟基 61.乌头碱的母核是:D.二萜类

62.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是:A.麻黄碱 63.某生物碱碱性弱则它的:D.pka小

.分离水溶性生物碱时,多采用:D.雷氏盐沉淀法

65.若将中药中所含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的溶剂是:B.乙醇 66.做生物碱沉淀反应时,也可生成沉淀而干扰反应的是:D.蛋白质 67.溶剂法分离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的依据是:B.草酸盐溶解度差 68.碘化铋钾试剂与生物碱反应,其生成物为:C.黄至橘红色沉淀 69.小檗碱母核是:D.原小檗碱型

70.酶水解产生硫磺的是:A.黑芥子苷

71.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S-苷的是:B.黑芥子苷

72.α-萘酚—浓硫酸试剂不宜作糖的纸层析显色剂的原因是:B.有腐蚀性

73.可用于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呈色反应是:C.Liebermann一Burchard反应 74.水解人参皂苷欲得到真正的皂苷元应用:C.史密斯降解

75.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B.胆甾醇沉淀法 76.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共同特点是;C.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

77.甾体皂苷的红外光谱中,在980(A),920(B),900(C),900(D)cm-1附近有4个特征吸收峰,螺旋甾烷型的特征是:B.B吸收峰比C吸收峰强 78.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可用:C.Legal反应 79.下列哪种苷能溶于氯仿中:B.洋地黄毒苷

80.紫花洋地黄苷A用温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是:C.洋地黄毒苷+D-葡萄糖 81.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的是:D.麻黄碱 82.生物碱柱色谱用担体优先考虑的是:C.氧化铝

83.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发生沉淀反应的是:B.麻黄碱

84.Gibbs反应的现象是:A.兰色 85.实验室中提取鞣质采用:C.明胶

86.提取效率高但溶剂消耗量大,适合于对热不太稳定成分的提取方法是:A.渗漉法 87.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提出的成分是:B.醛类

88.不同苷原子的甙水解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是:C.N-苷>O-苷>S-苷>C-苷 .测定一成分有无羰基,一般选用的方法是:B.红外光谱法 90.下列与醋酸镁反应呈蓝紫色的是:B.1,2,3-三OH蒽醌

91.聚酰胺层析(CH3OH-H2O为洗脱剂)最后洗脱下来的是:C.大黄酸 92.紫草素的基本母核是:C.蒽醌 93.下列无升华性的是:E.番泻苷

94.从新鲜的植物中提取原生苷时应注意考虑的是:E.植物中存在的酶对苷的水解特性 95.苦杏仁苷酸水解产物有:B.氢氰酸

96.Labat反应的试剂组成是:C.浓硫酸-没食子酸 97.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D.水飞蓟素 98.香豆素母核为:E.苯骈-γ-吡喃酮

99.酸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为:D.7-OH黄酮 100.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C.水解葡萄糖的酶 101.甲型强心苷元的UV最大吸收在:A.270nm

102.下列反应不能用于鉴别甾体母核的是:D.SbCl3反应 103.用毛花洋地黄粗粉为原料提取总强心苷,以热乙醇(70%V/V)提取的原因与下列何者无关:C.

有破坏酶活性的作用

104.Kedde反应所用的试剂和溶剂是:B.3,5-二硝基苯甲酸、K2CO3、醇 105.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可用:C.Legal反应 106.环烯醚萜类难溶于:C.乙醚

107.提取环烯醚萜苷时加入中性醋酸铅,不能除去的物质是:D.树脂醇 108.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挥发性的脂肪族成分是:D.桉油精 109.用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有机溶剂是:A.乙醚

110.中药蟾酥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E.蟾毒类(蟾蜍甾二烯类和强心甾烯蟾毒) 111.下列哪个不是胆汁酸的显色反应:E.Borntrager反应 112.可与四氢硼钠反应呈红色的是:C.二氢黄酮 113.分离黄酮类成分多选用:D.聚酰胺

114.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与无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选用:B.硼酸络合法 115.黄酮类成分紫外光谱由桂皮酰基引起的吸收带在:D.300-400nm之间 116.诊断试剂乙酸钠/硼酸主要是判断黄酮类成分是否含:E.邻二酚OH 117.黄酮类成分甲醇钠光谱,如带I随时间延长而衰退,则说明可能有:B.3,4’二OH或3,3’,4’三OH

1

118.二氢黄酮的HNMR谱中,H-2(ppm)常出现在:D.2.8左右 119.与水不混溶的溶剂是:B.乙醚

120下列溶剂极性由小到大顺序的是:B.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121.与大黄酸呈阳性的反应是:A.Borntrager反应 122.与蒽二酚为互变异构体的是:C.氧化蒽酚 123.香豆素母核为:E.苯骈-γ-吡喃酮 124.Gibbs反应的条件是:A.弱碱性

125.Labat反应呈阳性的基团是:B.亚甲二氧基

126.甲型强心苷苷元的C-17位取代基是:D.五元不饱和内酯 127.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是:D.Keller-Kiliani反应 128.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C.水解葡萄糖的酶

129.从牛、羊胆汁中提取胆酸时加固体氢氧化钠加热煮沸的目的是:C.皂化 130.天然胆汁酸属于:A.甾类化合物

131.牛黄的镇痉作用主要是:B.去氧胆酸

132.与盐酸镁粉反应及四氢硼钠反应均呈阳性的是:C.二氢黄酮 133.提取芦丁(芸香苷)较好的方法是:D.石灰水+硼砂 134.最省溶剂的提取方法是:E.渗漉法

13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小的是:E.正己烷

136.中药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C.盐析法 137.检查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先选用:C.薄层色谱法

138.可将中药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D.正丁醇 139.提取挥发性成分一般首选的方法是:C.水蒸气蒸馏法 140.鞣质具有的理化性质不包括:B.氧化性 141.与蒽二酚为互变异构体的是:C.氧化蒽酚

142.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蒽醌类成分时,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B.氧化铝 143. 异羟肟酸铁反应的现象是:D.红色

144.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是:A.七叶内酯 145.香豆素母核为:E.苯骈-γ-吡喃酮

146.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C.内酯环 147.Kedde反应所用试剂和溶剂是:B.3,5-二硝基苯甲酸、K2CO3、醇 148.K·K反应(-)、呫吨氢醇反应(+)的苷是:B.羟基洋地黄毒苷

149.毛花洋地黄苷乙与毛花洋地黄苷丙溶解度差异是由于:D.分子中羟基数目不同 150.乙型强心苷元的C-17位取代基是:C.六元不饱和内酯 151.环烯醚萜类难溶于:C.乙醚

152.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分离最好采用:C.AgNO3层析 153.用溶剂法提得的挥发油,含有的杂质主要是:A.油脂 154.二萜分子中异戊二烯数目是:C.4个 155.胆汁酸类成分的母核结构是:A.甾类

156.中药蟾酥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C.蟾蜍甾二烯类

157.区别蟾酥中的蟾蜍甾二烯类和强心甾烯蟾毒类,可用:B.Kedde反应 158.鞣质具有的理化性质不包括:B.氧化性

159.不属于桂皮酸衍生物的有机酸是:E.芥子酸

160.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有机酸时,宜用:C.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61.Kedde反应所用试剂、溶剂是:B.3,5-二硝基苯甲酸、K2CO3、醇 162.二萜分子中异戊二烯数目是:C.4个

163.下列不属于环烯醚萜苷的是:E.苦杏仁苷

1.提取挥发性成分一般首选的方法是:C.水蒸气蒸馏法 165.穿心莲内酯属于:B.二萜

166.大豆苷与大豆苷元属于:E.异黄酮类

167.与盐酸镁粉反应及四氢硼钠反应均呈阳性的是:C.二氢黄酮

168.乙醚溶液中如有7’4’-二羟基黄酮3,5-二羟基黄酮,分离二者可选:A碳酸氢钠萃取法 169.黄酮类化合物如有7-OH,其紫外乙酸钠光谱带II向红位移:A.5-20nm 170.按极性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溶剂是:C.甲醇、氯仿、乙醚、石油醚 171.检查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先选用:C.薄层色谱法 172.测定某成分的分子量可选用:C.质谱法 173.聚酰胺层析原理是:C.氢键缔合

174.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C.游离蒽醌

175.区别强心甾烯蟾毒类与甲型强心甙的方法是:B.Molish反应 176.分离蛋白质可用:B.pH分级沉淀法 177.绿原酸的结构是:A.3-咖啡酰奎宁酸 178.鞣质具有:A.还原性

179.用牛羊胆汁提取胆汁酸第一步加0.1倍量固体NaOH加热的目的是:C.皂化作用 180.牛黄的镇痉作用主要是:B.去氧胆酸 182.A型人参皂苷的苷元母核是:D.达玛烷型 183.甾体皂苷C25构型为D型,则:D.Iso

184..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而来的化学成分是:D.萜

185.挥发油中的酸类成分,可采用下列何法分离:D.化学分离法 186.提取环烯醚萜苷时不能用醋酸铅法除去的杂质是:D.树脂醇 187.牛黄镇痉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去氧胆酸 188.胆汁酸类成分的母核结构是:A.甾类

1.牛黄的镇痉作用主要是:B.去氧胆酸

191.下列哪个不是胆汁酸的显色反应:E.Borntrager反应 192.最省溶剂的提取方法是:E.渗漉法

193.不适合于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方法是:A.煎煮法 194.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是:A.麻黄碱

195.碘化铋钾试剂与生物碱反应,其生成物为:C.黄至橘红色沉淀 196.雷氏盐沉淀生物碱最佳pH值是:B.3~4 197.小檗碱母核是:D.原小檗碱型

198.不同苷原子的甙水解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是:C.N-苷>O-苷>S-苷>C-苷

199.要从含苷类中药中得到较多游离苷元,最好的方法是:A.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加酸水解后

用乙醚萃取 B型题

201.麻黄中的鞣质属于:C.缩合鞣质

202.五倍子中的鞣质属于:B.逆没食子酸鞣质 203.诃子中的鞣质属于:E.复合鞣质

204.水解后产物为没食子酸和逆没食子酸的是:D.可水解鞣质 205.不能被酸碱酶水解的是:C.缩合鞣质

206.含两个异戊二烯单元且无半缩醛结构的是:A.单萜 207.含三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B.倍半萜 208.含四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C.二萜 209.含六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E.三萜 210.具半缩醛结构的是:D.环烯醚萜类 211.东莨菪碱:D.具镇静麻醉作用 212.汉防己甲素:C.具镇痛作用

213.苦参碱:E.具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214.小檗碱:B.具抗菌作用

215.麻黄碱:A.具发汗、平喘作用

216.3,5-二羟基黄酮可溶于:E.氢氧化钾水溶液 217.5,7-二羟基黄酮可溶于:B.碳酸钠水溶 218.7-羟基黄酮可溶于:B.碳酸钠水溶

219.7,4’-二羟基黄酮可溶于:A.碳酸氢钠水溶液 220.5,8-二羟基黄酮可溶于:E.氢氧化钾水溶液 221.分离黄酮苷元混合物用:B.聚酰胺吸附层析 222.分离单糖混合物用:D.纤维素层析

223.分离生物碱混合物用:C.离子交换层析 224.分离有机酸混合物用:C.离子交换层析 225.分离多糖混合物用:E.凝胶层析

226.5-羟基香豆素Gibbs反应的现象是:B.蓝色 227.8-羟基香豆素Emerson反应的现象是:A.红色 228.大黄素Borntrager反应的现象是:A.红色 229.洋地黄毒苷Kedde反应的现象是:A.红色

230.5-羟基香豆素异羟肟酸铁反应的现象是:A.红色 231.西地蓝的苷元是:A.洋地黄毒苷元

232.紫花洋地黄苷A的苷元是:A.洋地黄毒苷元 233.强心甾烯类是:D.甲型强心苷元 234.蟾蜍甾二烯类是:E.乙型强心苷元 235.绿海葱苷的苷元是:E.乙型强心苷元

236.3,5-二羟基黄酮可溶于:E.氢氧化钾水溶液 237.5,7-二羟基黄酮可溶于:B.碳酸钠水溶 238.7-羟基黄酮可溶于:B.碳酸钠水溶

239.7,4’-二羟基黄酮可溶于:A.碳酸氢钠水溶液 240.5,8-二羟基黄酮可溶于:E.氢氧化钾水溶液 241.属于二氢黄酮的是:E.陈皮苷

242.属于黄酮醇的是:D.槲皮素 243.属于异黄酮的是:B.葛根素 244.属于黄酮苷的是:C.黄芩苷

245.属于黄酮醇苷的是:A.芦丁(芸香苷) 246.东莨菪碱:D.具镇静麻醉作用 247.汉防己甲素:C.具镇痛作用

248.苦参碱:E.具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249.小檗碱:B.具抗菌作用

250.麻黄碱:A.具发汗、平喘作用

251.酶水解产生氢氰酸的是:C.苦杏仁苷 252.酶水解产生硫磺的是:A.黑芥子苷 253.最难酸水解的是:B.芦荟苷 254.最容易酸水解的是:E.巴豆苷

255.水解产物中有α-去氧糖的是:D.毛花洋地黄苷丙 256.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用:A.三氯乙酸反应 257.区别三萜皂苷元和三萜皂苷用:B.Mo1ish反应 258.区别五环三萜皂苷和四环三萜皂苷用:D.IR光谱 259.区别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用:C.中性乙酸铅试剂 260.区别D-型和L-型甾体皂苷用:D.IR光谱 261.酶水解产生氢氰酸的是:C.苦杏仁苷 262.酶水解产生硫磺的是:A.黑芥子苷 263.最难酸水解的是:B.芦荟苷 2.最容易酸水解的是:E.巴豆苷

265.水解产物中有α-去氧糖的是:D.毛花洋地黄苷丙 266.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用:A.三氯乙酸反应 267.区别三萜皂甙元和三萜皂甙用:B.Mo1ish反应 268.区别五环三萜皂苷和四环三萜皂苷用;D.IR光谱 269.区别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用:C.中性乙酸铅试剂 270.区别D-型和L-型甾体皂苷用:D.IR光谱 271.龙脑是:A.单萜

272.青蒿素是:B.倍半萜 273.银杏内酯是;C.二萜 274.龙胆苦苷:D.环烯醚萜 275.甘草酸是:E.三萜

276.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碱性成分,则加:B.1%HCl 277.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酚酸性成分,则加:A.2%NaOH 278.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醛类成分,则加:C.Girard试剂 279.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醇性成分,则加: D.邻苯二甲酸酐 280.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含双键的成分,则用:E.银层析 281.黄酮一般为:B.灰黄至黄色 282.异黄酮一般为:C.白色或淡黄色 283.黄酮醇一般为:E.黄-橙黄色 284.二氢黄酮一般为:A.白色 285.查耳酮多为:E.黄-橙黄色 286.属于二氢黄酮的是:E.陈皮苷 287.属于黄酮醇的是:D.槲皮素 288.属于异黄酮的是:B.葛根素 2.属于黄酮苷的是:C.黄芩苷

290.属于黄酮醇苷的是:A.芦丁(芸香苷)

291.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用:A.三氯乙酸反应 292.区别三萜皂甙元和三萜皂甙用:B.Mo1ish反应 293.区别五环三萜皂苷和四环三萜皂苷用:D.IR光谱 294.区别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用:C.中性乙酸铅试剂

295.区别D-型和L-型甾体皂苷用:D.IR光谱

296.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碱性成分,则加:B.1%HCl 297.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酚酸性成分,则加:A.2%NaOH 298.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醛类成分,则加:C.Girard试剂

299.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醇性成分,则加:D.邻苯二甲酸酐 300.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若分离含双键的成分,则用:E.银层析 二、名词解释

1.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

2.氰苷:指具有α-羟基腈的苷。氰苷的代表化合物是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 3酚苷:非糖物质的酚羟基与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苷。

4.萜: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5.双皂苷:在皂苷元结构有2个位置上与糖链的皂苷。

6.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7.甾体皂苷:是由甾体皂苷元和糖组成。结构中不含羧基,呈中性,又称中性皂苷。

8.鞣质:又称单宁和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柔韧、不易又难透水的化合物,由于它可用于鞣皮故得名鞣质。 三、简答题

论述影响苷键酸水解速度的结构因素及一般规律。

答:甙发生酸水解反应的机理是:甙键原子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甙键断裂生成甙元和糖的阳碳离子中间体,在水中阳碳离子经溶剂化,再脱去氢离子而形成糖分子。酸催化水解的难易适与甙键原子的碱度、也即甙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以及它的空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1)按甙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难易顺序为:N-甙〉O-甙〉S-甙〉C-甙。(2)呋喃糖甙较吡喃糖容易水解。(3)酮糖甙较醛糖甙易于水解。(4)吡喃糖甙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于水解,因此五碳糖最易水解。其水解速率大小顺序是:五碳糖甙〉甲基五碳糖甙〉六碳糖甙〉七碳糖甙〉糖醛酸甙。(5)氨基糖较羟基糖难于水解,而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于水解。水解的难易顺序是:2-氨基糖甙《2-羟基糖甙《3-去氧糖甙《2-去氧糖甙《2,3-去氧糖甙。(6)芳香属甙,因甙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其水解比脂肪族甙容易的多。 2.鞣质可分为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按其水解情况可分为下列两类。

A可水解鞣质:可水解鞣质由于分子中具酯键和苷键,在稀酸和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根据其水解的主要产物不同又可分为两小类。

1.没食子酸鞣质类: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如大黄和五倍子中的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类:水解后能生成逆没食子酸和糖或同时有没食子酸或其他的酸生成,如诃子中的鞣质。

B缩合鞣质:此类鞣质一般不能水解,但经酸处理后可缩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鞣酐,又称鞣红。缩合鞣质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天然鞣质多数属于此类,如虎杖、麻黄等鞣质。 3.如何用化学反应鉴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

答: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锆盐-枸橼酸反应 可以用来区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3-OH或5-OH的存在,加2%二氯氧锆(ZrOCl)的甲醇溶液到样品的甲醇溶液中,若出现黄色,说明有3-OH或5-OH与锆盐生成络合物,再加入2%的枸橼酸的甲醇溶液,黄色不退,示有3-OH,如果黄色减退,加水稀释后转为无色,示无3-OH,但有5-OH,因为5-羟基、4-羰基与锆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没有3-羟基、4-羰基锆络合物稳定,容易被弱酸分解。 4.一般情况下,生物碱盐的溶解度有什么特点? 答: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和与其成盐所用的酸有关: 无机酸盐>有机酸盐

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卤代酸盐;

卤代酸盐中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

有机酸盐中小分子有机酸盐(多羟基酸盐)>大分子有机酸盐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与结构有什么关系?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如何?

答: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中。其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例如黄酮的酚羟基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7,4′-=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 7-和4′-位有酚羟基者,在ρ-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7-或4′-位上有酚羟基者,只溶于碳酸钠水溶液,不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具有一般酚羟基者只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仅有5-位酚羟基者,因可与C4=O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6.简述用胆甾醇沉淀法从总皂苷中分离甾体皂苷的方法。

答:原理:利用皂苷能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与其它水溶性成分分离。

操作:先将粗皂苷溶于少量乙醇中,加入加胆甾醇饱和乙醇溶液,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稍加热,过滤,滤液为水溶性杂质,取沉淀;依次用水、醇、乙醚洗涤,除去塘类、色素、油脂和游离的胆甾醇,然后将沉淀干燥后,放入回流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出胆甾醇,残留物就是较纯的皂苷。

7.如何鉴别1,8-二羟基蒽醌(大黄素型)和1,4-二羟基蒽醌(茜素型)?

答:用乙酸镁反应来鉴别,试剂用0.5%乙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生成的颜色随分子中羟基的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1,8-二羟基蒽醌的羟基分布在苯环的两侧,属于α-羟基类,一般呈橙红色,1,4-二羟基蒽醌的羟基分布在苯环的同侧,而且是对位,属于对位二羟基类,则呈紫到红紫色。

用红外光谱来鉴别,1,8-二羟基蒽醌有两个C=O峰,出现在1678-1661cm-1区间的为正常峰,但吸收强度较低。缔合C=O峰则在1626-1616cm-1之间,两峰相距40-57cm-1。1,4-二羟基蒽醌仅有一条谱带,在15-16081cm-1。 8.甲型强心苷苷元和糖有哪几种连接方式? 答:甲型强心苷苷元和糖有连接方式: Ⅰ型:甲型强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甲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

9.异羟肟酸铁反应的原理及现象分别是什麽?作用于那些基团?

答:这是由香豆素的内酯结构所发生的显色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内酯开环,与盐酸羟胺中的羟基缩合生成异羟肟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价铁盐络合而显红色。作用于香豆素的内酯环结构,使内脂环开环成羧基。

10.提取苷类化合物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提取苷类化合物一般需要注意对新鲜药材迅速干燥,避免高温处理,来抑制酶的活性。避免冷水浸泡药材,宜用沸水、甲醇、60%以上的乙醇提取,也可加一定量的碳酸钙拌匀后用沸水提取,或加硫酸铵水溶液研磨,促使酶变性,从而达到抑制或破坏酶活性的目的。此外还要避免酸碱的接触,防止苷类水解。

原因是因为苷类主要是有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学成分,有能水解的特性,在植物体内,苷类常与能水解苷的酶共同存在于细胞中,在提取过程中处理不当,使苷与酶发生接触而产生酶解,就生成了次级苷或苷元,无法得到真正的苷,因此提取时,必须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才能提得原生苷。

11.如何区别莨菪碱,东莨菪碱和樟柳碱?

答:用生物碱的沉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区别莨菪碱,东莨菪碱和樟柳碱的化学反应有:A。氯化汞反应:可区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莨菪碱能和氯化汞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加热后沉淀转为红色;而在同样条件下,东莨菪碱只能生成白色沉淀。这是由于莨菪碱碱性强,加热时使氯化汞转变为砖红色的氧化汞,而东莨菪碱碱性弱,只能与氯化汞生成白色的分子复盐。 B.过碘酸乙酰丙酮反应:用于鉴别樟柳碱。樟柳碱分子中的羟基莨菪酸具有邻二羟基结构,可被过碘酸氧化生成甲醛,再在乙酸中与乙酰丙酮反应,缩合生成黄色的二乙酰基二甲基二氢吡啶。 12.如何用化学法和波谱法区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8-二羟基香豆素? 答:化学法:

1.荧光反应:6,7-二羟基香豆素显示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加碱后变成绿色荧光;7,8-二羟基香豆素显示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则荧光减至极弱,或不显荧光。

2.Gibb's反应:Gibb's试剂为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它在弱碱性(pH9.4)条件下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7,8-二羟基香豆素正反应,呈蓝色。6,7-二羟基香豆素为负反应。 波谱法区别:

1.紫外光谱:7,8-二羟基香豆素

13.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二者的碱性有何差异?为什么?

答:用沉淀反应鉴别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在含有麻黄类生物碱的乙醇溶液中加CS-CuSO及NaOH试液各一滴,产生棕色或黄色沉淀,即为麻黄碱。而甲基麻黄碱为负反应。因为沉淀反应只对仲胺型生物碱发生正反应,对叔胺型、伯胺型生物碱均为负反应。 麻黄碱的碱性大于甲基麻黄碱的碱性,因为麻黄碱为仲胺型生物碱,甲基麻黄碱为叔胺型生物碱,仲胺型比叔胺型碱性大。

14.如何利用化学法和UV光谱法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

答:化学法: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双键由20(22)转移到20(21),生成C22活性亚甲基,能与下列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乙型强心苷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故无此类反应。具体的有:

1.亚硝酰铁试剂(Legal反应),甲型强心苷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褪色,乙型强心苷负反应。

2.间二硝基苯试剂(Raymond反应),甲型强心苷反应液呈紫红色,乙型强心苷负反应。 3.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甲型强心苷反应液呈红色或紫红色,乙型强心苷负反应。

4.碱性苦味酸试剂(Baljet反应),甲型强心苷反应液呈橙或橙红色,反应发生有时较慢,需放置15分钟后才显色,乙型强心苷负反应。

UV光谱法:甲型强心苷在217-220nm处呈现最大吸收,乙型强心苷在295-300nm处有特征吸收。 四、论述题

1.论述影响苷键酸水解速度的结构因素及一般规律。

苷键酸催化水解的难易,关键的一步是苷键原子质子化,只要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的就有利于水解的进行1苷键原子的碱度:酸水解易难顺序为: N-苷>O-苷>S-苷>C-苷 2呋喃糖较吡喃糖容易水解.由于五元呋喃环的平面性使各取代基处于重叠位置,张力较大,形成水解中间体可使张力减小,有利于水解.3酮醣甙较醛糖甙易于水解.因为酮醣大多数为呋喃糖结构所致.4吡喃糖甙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甙>甲级五糖甙>六碳糖甙>七碳糖甙>糖醛酸式.5氨基糖较羟基糖难于水解,而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于水解,因为吸电子基的诱导效应.2-氨基糖甙<2-羟基糖甙<3-去氧糖甙<2-去氧糖甙<2,3-去氧糖甙6芳香属甙,因为甙元部分又供电子结构,其水解比脂肪族甙容易,某些酚甙不用加酸,只需加热也可能水解成甙元.

2.试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为什么?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如何? 答: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与分子中是否存在羧基及酚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其规律为:(1)带羧基者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带羧基者可溶于碳酸氢钠水液中。(2)β-羟基蒽醌的酸性强于α-羟基蒽醌衍生物,故β-羟基蒽醌可溶于碳酸钠的热溶液中,而α-羟基蒽醌则不溶。(3)羟基数目增多时,酸性增强。故蒽醌类成分的酸性按强弱顺序大致排列为:含COOH者>含2个以上β-酚羟基者>含1个β-酚羟基者>2个以上α-酚羟基者>1个α酚羟基者。酸性较强的化合物(含COOH者或含2个以上β-酚羟基者)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酸性较弱的化合物(含1个β-酚羟基者)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中,酸性更弱的化合物(含2个或多个α-酚羟基者)溶于1%氢氧化钠溶液中,酸性最弱的化合物(含1个α酚羟基者)只能溶于5%氢氧化钠溶液中。 3.大多生物碱为何有碱性?其碱性和哪些因素有关?是如何影响的? 答:因为生物碱分子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通常具有碱性。 与以下因素有关:1.共轭酸碱的概念及碱性强度表示测定生物碱碱性强度时多在水中进行,此处水为酸。可用电离常数Kb值或碱式电离指数pKb值表示其碱度强弱,即碱度强,Kb值大,而pKb值小;也可用碱的共轭酸的电离常数Ka值或酸式电离指数pKa值表示,即Ka值大或pKa小,则碱性弱,反之碱性强。现在为了统一酸碱强度标准,多用pKa值。pKa值与碱性强度的关系为:极弱的碱pKa<2;弱碱pKa2~7;中强碱pKa7~11;强碱pKa>11;碱性基团与pKa值大小顺序:胍基>季胺碱>脂肪胺基与脂氮杂环>芳胺与芳氮杂环>多氮同环芳杂环>酰胺基。2.生物碱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氮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碱性的关系氮原子的价电子在形成有机胺分子时的杂化轨道和碳原子一样,有三种形式,即sp、sp2、sp3,其活动性增大,易提供电子(易吸引质子),则碱性强。因此,不同杂化轨道碱性强弱顺序是:sp3>sp2>sp,季铵碱中的氮原子以离子状态存在,同时含有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的羟基,故显强碱性。·电效应和碱性的关系凡能影响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电子云密度分布的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碱的碱性。a.诱导效应: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受其附近取代基性质的影响。供电子基(如烷基等)使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吸电子基(如芳环、酰基、酯酰基、醚基、羟基、双键)使电子云密度减少,碱性降低。

取代基越多,碱性越大.双键、羟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生物碱碱性减小,具有普遍性。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羟基的C-O单键的电子发生转位,形成稳定的季铵型,而呈强碱性。b.诱导-场效应:当生物碱分子中不止一个碳原子时,各个氮原子的碱度是不相同的,即使是杂化形式相同,周围的化学环境相同的氮也是如此。当分子中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就形成了一个强吸电基团,它对另一个氮原子产生二种降低碱度的效应,即诱导效应和静电场效应。c.共轭效应: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与具有π电子的基团相连接时,由于形成ρ-π共轭,使该氮原子的碱性降低。在生物碱分子结构中常见的ρ-π共轭体系有苯胺型、酰胺型和烯胺型。如氮上孤电子对与供电子基共轭时,则使碱性增强。含胍基的生物碱,由于胍基接受质子形成季铵离子,并具有高度共振稳定性,故显强碱性。在共轭效应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的轴必须与共轭双键系统的P电子轴处在同一平面,否则共轭效应减弱。3.空间效应和碱性的关系生物碱分子的构象及氮原子附近的取代基的种类等立体因素也常影响氮原子接受质子的难易,故也影响生物碱的碱性。4.分子内氢键和碱性的关系:生物碱孤电子对接受质子生成共轭酸,其在附近的取代基团和生物碱共轭酸分子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增加了共轭酸的稳定性,增强了生物碱的碱性。 4.试论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颜色、旋光性及酸性的关系。

答:黄酮类化合物在7-位或4’-位有-OH或-OCH,产生ρ-π共轭,促进电子重排,使共轭系统延长,颜色较深,呈灰黄至黄色。

黄酮类化合物在结构中有糖分子,具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中,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7-和4′-位有酚羟基者,在ρ-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7-或4′-位上有酚羟基者,只溶于碳酸钠水溶液,不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具有一般酚羟基者只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仅有5-位酚羟基者,因可与C4=O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5.叙述生物碱的溶解性。

答:游离生物碱根据溶解性分为亲脂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亲脂性生物碱数量多,为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易溶于苯、乙醚、卤代烷烃等低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丙酮、乙醇、甲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难溶或不溶水。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季胺型生物碱,数量少,易溶于水、酸水和碱水,可溶于甲醇、乙醇和正丁醇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少数的小分子量叔胺碱和液体生物碱既溶于低极性和极性有机溶剂,又溶于水,这类生物碱也称为水溶性生物碱。

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难溶于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但可以溶于甲醇或乙醇,生物碱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与其成盐的酸有关,无机酸盐>有机酸盐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卤代酸盐;卤代酸盐中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有机酸盐中小分子有机酸盐(多羟基酸盐)>大分子有机酸盐。五.提取分离题(8分)

1.某中药乙醇提取液中有皂苷、皂苷元、小分子糖类,皂苷元中又含有含羰基皂 苷元和不含羰基的皂苷元,设计分离得到总皂苷及两类皂苷元的方法。(可用流程表示) 药材

↓乙醇提取 提取液

↓回收溶剂 浸膏

│加水,用CHCL3 ┌───------───┴────----──┐ ↓ ↓ 水液 CHCL3液

│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加热,溶于乙醇 ┌────┴────┐ 皂苷元层

↓ ↓ │加入乙酸使成10%浓度,加吉拉

水液 正丁醇液 ↓尔试剂,室温放置或水浴加热

(糖类) │减压蒸干 反应液

↓ ↓加水稀释,乙醚萃取

总皂苷 ┌────┴────┐

水层 乙醚层(非羰基皂苷

元)

│加HCl,加热

│乙醚萃取

┌────┴────┐ 乙醚层 水层 (含羰基皂苷元)

4.某中药的乙醇提取物中,可能有大黄素(a)、大黄酚(b)、 芦荟大黄素(c)及它们的混合总甙(d)。

如何用溶剂法或层析法分离四者?(可用流程表示)

5. 如何利用PH梯度萃取法自中药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 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

答: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乙醚)中,依次用5%NaHCO3 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O3(萃取出7或4'-羟基 黄铜),0.2%NaOH(萃取出具一般酚羟基黄铜),4%NaOH (萃取出5-羟基黄铜)萃取而使之分离。 六.结构解析题

1.自某中药分得一个黄色结晶,C25O12H18具下列化学反应及波谱特征:

⑴遇碱呈红色;与醋酸镁试剂呈蓝紫色;与Molish试剂呈阳性结果。

⑵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水解后,可溶于有机溶剂,并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⑶水解后,PC检查有葡萄糖。

⑷IR:水解前,在羰基振动频率区域,有2个吸收峰;水解后的甙元,只有1个在低波数处的吸收峰,另1高波数的吸收峰消失。 1

⑸HNMR示有4个芳氢呈多重峰状。

1

⑹甙元以CH2N2/Et2O甲基化,甲基化衍生物的HNMR中呈现2个甲基峰;用

CH2N2/Et2O+MeOH甲基化后,呈现3个甲基峰;用CH3I-Ag2O甲基化呈现4个甲基峰。

根据以上数据,推出结构式,并解释现象 。

2.从某一中药中得到一单体成分,为淡黄色针晶,FeCl3反应显蓝绿色(+),Mg-HCl显红色(+),Gibbs反应(+),SrCl2反应(—),分子式为C16H12O6。

MS m/z (%):300(M),285 UVλmax nm: MeOH:277, 382

NaOAc:284,396

NaOMe:284,300,400,

1

HNMR(DMSO-d6)δppm:3.82(3H,s),6.20(1H,s),6.68(1H,s),6.87(2H,d,J=9Hz),7.81(2H,d,J=9Hz),12.35(1H,s)

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可能的结构式,并说明推测结构的依据,标明质子的归属。

3.从中药黄芩中分离得到一黄色结晶,mp:300-302°C,分子式为C16H12O6,HCl-Mg(+),FeCl3(+)Gibbs(+),SrCl2/NH3(—),主要波谱为:

MS(m/e):300(M),285,118

UVλmax nm MeOH:277,382,NaOMe:284,327,400,NaOAc:284,390 1

HNMR(δ)ppm:3.82(3H,s),6.20(1H,s),6.68(1H,s),6.87(2H,d,J=8.5Hz),7.81(2H,d,J=8.5Hz),12.35(1H,可被重水交换而消失),

1

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并简述理由,并归属HNMR质子信号。

4.从某中药中分得一针状结晶,分子式C9H6O3,化学反应如下:FeCl3反应(+)、Gibbs反应(-)、碱加热后再做Gibbs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将该化合物的甲醇溶液点于滤纸,挥干溶剂后紫外灯下呈现蓝绿色荧光。光谱数据如下: UV:λmax nm 257 322 328

-1

IR:νcm 3000 1705 1

H-NMR(CDCl)δppm 6.21(1H,J=9Hz) 8.15(1H,J=9Hz) 6.95(1H,J=8Hz) 7.70(1H,J=8Hz) 7.00(1H,S)

请写出结构、解释化学反应现象并标出质子归属。

5.自某中药分得一黄色结晶,分子式C15H10O5,不溶于碳酸钠,可溶于氢氧化钠呈橙红色,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

-1

IR:νcm3480,1675,1621

UV λmax 225(logε4.75),279(logε4.01),432(logε4.08) 1

HNMR:δppm 10.50 ~ 11.00 (2H, S, D2O交换消失) , 8.15(1H, S),7.25(1H, S),7.75(1H, d, J=8Hz),7.61(1H, m),7.22(1H, d, J=8Hz ),4.55(2H, S),5.60(1H, S, D2O交换消失)

请推出结构,解释理由,并归属质子信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