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翟中和版《细胞生物学》考研参考笔记 1
————安雨(整理)
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 第二节 癌细胞(cancer cell)
第三节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
第一节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
一、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 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2、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表达一套特异的基因,并且表达产物决定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组织特异性基因与当家基因
1)组织特异性基因 或称奢侈基因(luxury genes):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
2)当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 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组合引发组织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1)组合(combinational control)概念: 有限的少量蛋白启动为数众多的特异细胞类型的分化 的机制。即每种类型的细胞分化是由多种蛋白共同调节完成的。
2)生物学作用:
借助于组合,一旦某种关键性基因蛋白与其它蛋白形成适当的蛋白组合,不仅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细胞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细胞,而且遵循类似的机制,甚至可以诱发整个器官的形成(如眼的发育)。
3)分化启动机制: 靠一种关键性调节蛋白通过对其他调节蛋白的级联启动。 5、单细胞有机体的细胞分化与多细胞有机体细胞分化的不同之处: 前者多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后者则通过细胞分化构建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与器官。
6、转分化与再生
1)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的现象。
2)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分化细胞失去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成具有未分化细胞特征的过程。 3)再生(Regeneration):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再生。 二、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1、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
1)概念:是指细胞经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2)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动物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实验证明细胞核具有发育全能性
4)多潜能性:高等动物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细胞逐渐丧失了发育成个体的能力,仅具有分化成有限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
5)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 造血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
2、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1)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2)细胞记忆与决定
记忆:信号分子的有效作用时间短暂,细胞可将这种短暂的作用储存起来并形成长时间的记忆
决定:是指一个细胞接受了某种指令,在发育中,这一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将区别于其他细胞而分化成某种特异的细胞类型。
3)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4)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
5)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但环境因素只是条件。
2012年 翟中和版《细胞生物学》考研参考笔记 2
————安雨(整理)
6)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第二节 癌细胞(cancer cell)
一、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1、肿瘤细胞(tumor cell):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细胞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细胞。 2、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和周围的组织边界清晰。 3、恶性肿瘤(癌症):生长速度快,具有转移能力。
4、肿瘤组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是肿瘤细胞,间质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5、基本生物学特征
1)细胞生长与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细胞。
2)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癌细胞的细胞间粘着性下降,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这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在分化程度上癌细胞低于良性肿瘤细胞,且失去了许多原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识别改变;表达水解酶类;产生新的表面抗原 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如端粒酶活性升高
5)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少数基因表达不同;突变位点不同,表型多变 6、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
1)恶性转化细胞同癌细胞一样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 2)在体外培养时贴壁性下降 3)失去接触抑制 4)培养时对血清依赖性降低 5)当将恶性转化细胞注入易感动物体内,往往会形成肿瘤 二、致癌因素
1、多种理化因子致癌 1)化学因素:
A.亚硝胺类: 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器官的病变。 B.芳香烃类: 广泛应用于橡胶、制药、染料、塑料等行业,能诱发泌尿系统癌症。
C.多环芳香烃类: 存在于汽车废气、香烟、煤烟及熏制食品中,如苯并芘、乙苯蒽等,能致肺癌。 D.烷化剂类: 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导致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E. 氨基偶氮类: 主要存在于纺织、食品中染料,如猩红、奶油黄等,可诱发肝癌。 F.某些金属 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2) 物理致癌因素
A.放射线: 如γ、β射线,中子射线,X线等,即使少量也有致癌作用。放射性引起的癌瘤有白血病、皮肤癌、骨肉瘤、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肿瘤,其中主要是白血病。 B.紫外线: 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癌。
C. 某些纤维: 如石棉、玻璃丝等,长期与这些致癌物接触的人,易患肺或胸膜的恶性肿瘤。
D.慢性机械性刺激和创伤: 可导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非典型增生,在有致癌因素作用的条件下,可诱发组织癌变。
3)生物致癌因素
A.病毒 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DNA肿瘤病毒与RNA肿瘤病毒致癌
B.霉菌 如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的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
C.寄生虫 临床证明,血吸虫病与大肠癌、中华支睾吸虫与肝胆管癌的发生有关。 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 癌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的正常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的癌变。其可以分为两类: 1)细胞癌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控制细胞生长和的基因(c-onc),又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它不具有致癌能力,只在一定的条件改变而有过度表达时,才可能与肿瘤形成机制有联系。 2)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 ,v-onc):存在于肿瘤病毒基因组的癌基因,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
2、原癌基因表达产物:①生长因子,如sis,②生长因子受体,如fms、erbB,③蛋白激酶及其它信号转导组分,如src、ras、raf,④细胞周期蛋白,如bcl-1,⑤细胞凋亡因子,如bcl-2,⑥转录因子,如myc、fos、jun。 3、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因子,它编码的蛋白往往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如果抑癌基因突变, 丧失其细胞增殖的负作用,则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过度增殖。 4、抑癌基因的产物: ① 转录调节因子,如Rb、p53; ② 负转录因子,如WT; ③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如p15、p16、p21; ④ 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如ras GTP酶活化蛋白(NF-1),磷脂酶(PTEN); ⑤ DNA修复因子,如BRCA1、BRCA2。
2012年 翟中和版《细胞生物学》考研参考笔记 3
————安雨(整理)
四、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1、促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突变: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突变形成癌基因(oncogene) 2、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突变: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 3、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累积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患者多为年长者。 4、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产物协调作用,避免细胞癌变
第三节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是多级系统,主要发生在三个彼此相对的水上: 1、转录水平的,决定某个基因是否会被转录,并决定转录的频率;
2、加工水平的,决定初始mRNA(hnRNA)被加工为能翻译成多肽mRNA的途径;
3、翻译水平的,决定某种mRNA是否会真正得到翻译,以及决定翻译的频率和时间的长短。 一.转录水平的 1、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
1)转录因子按其功能分类:
通用转录因子:与结合RNA聚合酶的核心启动子位点结合;
特异转录因子:与特异基因的各种调节位点结合,促进或阻抑这些基因的转录。 2)TATA框:决定转录起始的位点;
CAAT框和GC框:决定RNA聚合酶转录基因的效率。 3)转录因子的结构(至少有两个结构域):
DNA结合结构域:与DNA的特异碱基序列结合; 激活结构域:通过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激活转录。 2、基因表达阻遏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与基因表达阻遏有关 二.加工水平的
1、选择性拼接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基因能编码两个或多个相关的蛋白质
2、组成型拼接(constitutive splicing):编码蛋白质的不连续基因通过RNA剪接将内含子从mRNA的前体中去除,然后规范地将外显子剪接成成熟的mRNA,这种剪接方式是一个基因只产生一种成熟的mRNA,一般也只产生一种蛋白质产物
3、可的选择性拼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4、某一特定的外显子是否被包括在成熟mRNA内,主要取决于它的3’和5’端拼接位点是否被拼接机器选择为切割位点
三.翻译水平的
1、mRNA的细胞质定位
1)控制mRNA在细胞质定位的信息位于3'端非翻译区(3'UTR),其定位机制是通过能识别mRNA中定位序列的蛋白质所介导的;
2)微管和微丝对细胞中特定部位的mRNA的聚集有一定关系,微管主要涉及转运mRNA到细胞质特定部位,而微丝的作用被认为是用来锚定已到达目的地的mRNA 2、mRNA翻译的
1)“隐蔽”mRNA(masked mRNA)的激活
“隐蔽”mRNA是指贮存在卵细胞中没有翻译活性的mRNA 预存的mRNA的激活机制:
a. 结合的抑制蛋白被释放; b. 通过卵细胞质中一种酶的作用使mRNA多聚(A)尾巴长度增加。 2)调节编码铁蛋白(ferritin)的mRNA翻译速率的机制 3、mRNA稳定性的
1)mRNA的寿命与它的多聚(A)尾巴长度有关
2)哺乳动物细胞内mRNA的降解途径说明一旦多聚(A)尾巴减少到一定长度,mRNA会迅速降解 3)3’UTR的核苷酸顺序的不同似乎在多聚(A)尾巴变短时扮演一个与降解速率有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