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来源:九壹网
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而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数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须的,不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 一、解读《新课标》,认识传统教学 1、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上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也一般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只知道机械式地反复操练、反复模仿,在大量的解题过程中获得解题方法、获取解题经验。 2、解读《新课标》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生活问题相结合,尽可能多的创设问题情境。

二、转化思想,变革教学方式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把所学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呢?我认为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模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增加一些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问题,多让学生探索,甚至可以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变革呢? 1、变革课堂教学内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数学情境是

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在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2)增加生活经验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2、变革课堂教学形式

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我认为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大胆地把课堂设到生活中去,通过学生感触到的实际事物,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再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从而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质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

比如在进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学生经过了观察、思考、讨论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根树之间也是平行的;两根双杠也是平行的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②到生活中去验证数学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给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学生通过讨论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

对于一名担任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条件,在教学过程尽可能地把数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