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来源:九壹网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届高三年级5月适应性考试

文综合历史试题

华2015.5

本试卷共16页,二大题48小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

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

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1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

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25.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26.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的有效管理 B.专卖制度是北宋的增收途径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27.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 18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根据国际法严重。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满清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 D.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

29. 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而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蔡元培 30. 从1966年到1976年这10年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1%,虽然大大低于1952年至1966年的平均水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算有所增长。这说明时期

A.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巨大 B.政治运动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慢于三大改造时期 D.受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放缓

31.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2. 1600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罪被烧死;163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而到了1662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年,巴黎成立法兰西科学院。此变化最能够说明

A.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的进步 C.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 33.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0年出台了“青工保”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国家

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C.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34. 有评论者说“的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而代之的临时,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

A.与沙皇性质一样 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

35. “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B.严重阻碍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C.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调节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60 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苏轼提出:“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国家承平百年,户口之众有过于隋。然以今之法观之,特便于徭役而已。国之何与焉。非特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而百弊并生。”明代冯梦龙曾提出:“不若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清代学者洪亮吉则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求出市。此即终岁遑遑,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不肖者遂至于生攘夺之患矣。”

——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等

材料二 梁启超曾提出“大地百物之产,可以供生人利乐之用者,其界未有报,其力皆藏于地,待人然后发之。”因此“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薛福成认为西方国家“善寻天地,天涯海角,无阻不通,无荒不垦。彼以此治民,虽人满,何尝不富也”。因此,他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许其招纳华工”。孙中山则提出,一方面,“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土旷人稀,急待开发”;还有“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所以他提出“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认为“今日之中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之增高”。

——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等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材料同的人口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以后人口问题突显的社会经济背景。(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人口管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15分)

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工业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 1900年 1840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观点二 1917年 1860年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45、46、47、48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原本在全国各地港口都设有海关,分别归当地督抚管辖。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1853年,小刀会捣毁了上海海关,清朝海关逃跑。之后外国侵略者提议由各国派代表与清一同重建海关,从此中国海关的高级职位都被外国把持。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达半个世纪,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海关。在他管理海关时期,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清朝末年,总税务司将税款的保管账户全部转到了外国银行。

南京国民成立后,逐渐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并与1928年开始与美英法等国重签关税新约,1933年,中国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续了95年的以洋员税务司为主宰的海关制度,宣告结束。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7分)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海关改革的因素。(8分)

46.【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张最早由冯桂芬明确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

冯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实行乡董自治,具体方案为:各乡设立一自治公所,设正副二董,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具体而言,“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书姓名保举一人,择取举最多者用之”;乡董不为官,不立署,不设仪,以本地土神祠为公所;乡董的基本职权主要是调停、裁决民间争端,并行使有限的处罚权,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即民有争讼,副董会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听其辞,副董折中公论而断焉,理曲折责之罚之,不服则送正董,会同两造族正公听如前,又不服送巡检,罪至五刑送县”;关于任期则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连任,但须通过全民选举。如任期内有过,则“随时黜之”。

(1)根据材料概括冯桂芬地方自治主张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8 年马岛归属问题被提交联合国。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 号决议, 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 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 并曾达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 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进入80 年代后, 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之中, 全国上下对军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企图以此激起群众的民族情绪, 转移对的压力。1982 年3 月, 英国马岛当局与阿方因几十名阿根廷工人进岛工作的问题发生争执, 阿根廷即以此为契机开始行动。驻岛的少量英国守军很快被迫投降, 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材料二 马岛战争以英获胜阿失败结束。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阿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若加上美、欧对阿经济制裁,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拉美外债危机爆发,阿也未能幸免,从此陷入长达年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加强了撒切尔的执政地位,英阿贸易由此中断,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这场战争引起国际社会分化成态度鲜明的两个阵营:以美国、欧共体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为一方,联合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南方国家为一方,则支持阿收复马岛的正义要求,主张和平解决。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美拉关系一度趋于冷淡,削弱了欧洲在拉美的传统影响,而且还使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

——《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 1980-1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的影响。(9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曾于1954年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读书笔记解析》中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二人对曹操的不同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届高三年级5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 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5 试题 答案 40.

(1)人口思想:人口众多滋生诸多社会危机,应当控制人口。(4分)背景:土地私有制进一步确立,农业生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封建农业区域扩大;高产农作物引进和传播;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传统农业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地矛盾(地少人多)。(任意三点6分)

(2)思想:利用先进技术发展工农业生产,扩大就业和增长社会财富;通过国内移民和劳务输出缓解人口矛盾;不仅控制人口,还要提升国民素质。(6分)原因:古代人口危机在近代并未缓解,且在进一步发展,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传统人口理论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思想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先进中国人不断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任意三点9分) 41.【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2分)

观点二:1917年十月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

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 【答案示例三】工业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即两次工业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供

D A B C D C D C A B C C 业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6分) 45.

(1)趋势:半殖民地化色彩加深;海关管理机构由分散到集中;海关管理制度逐步近代化;海关管理内容逐渐广泛;管理逐渐规范(清除了贪污现象)(一点3分,2点5分,3点7分)

(2)因素:群众运动的推动; 民族危机的加深;的努力;外来先进海关制度的影响;民主的胜利(8分,任意4点满分) 46.

(1)特点:以乡董自治为核心;中西结合:以中国古代乡里宗族为基础,结合西方地方自治精神和选举制度(乡举里选与民主选举相结合);乡董自治与家族、宗族之治相结合;地方自治与地方官制相结合;(9分)

(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的推动;改革潮流的推动;集权遭到破坏,地方实力的增强;自然经济瓦解;传统社会结构变动,出现士绅阶层等(任意三点6分) 47.

(1)原因:双方为了争夺石油资源;阿根廷经济危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阿根廷抓住机会首先挑起战争;马岛战略地位重要(任意三点6分)

(2)影响:对阿:激化国内矛盾;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阿国经济进一步恶化。(3分)对英:巩固了撒切尔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4分)对世界: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2分) 48.

(1)不同评价及说明:

材料一:陈寿高度评价曹操(1分),因为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4分)

材料二:朱熹贬低曹操(1分),因为他认为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理学的影响)。(4分)

(2)关键: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评价(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历史环境)。(2分)主要因素:时代环境;个人的政治立场;对历史人物本身了解的程度(掌握的历史资料的丰富程度)。(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