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掌声》。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掌声》选自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来组织单元。《掌声》讲述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英子)的生活态度,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读着这篇课文,我很感动,得过小儿麻痹症的英子从自卑忧郁孤独转变成一个自信快乐合群的人,究其原因竟是那次讲故事时同学们给予的掌声。我感动因为我是一个情感特别丰富的大人。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鼓掌,是他们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掌声,就像“你真棒”一样,是表扬的一种方法。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从中深受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学情分析
现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更多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只有孩子做到这些的时候,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借助拼音,认读“麻、症、疾”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和“调”。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13个生字,重点写好“吞、烈”两字。正确认读“姿势、普通、犹豫”等词语。
2、从课题出发,引出文章的主线,逐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3、 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4、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给予别人掌声也是一种爱。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与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只有借助于阅读教学,才能引领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品读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学会欣赏,学会写作,学会生活。
我预设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体会文章的情感:掌声是表扬、是鼓励,更是一种爱的表达。为此,在教学的安排上,我确定下了第一课时教学的任务: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从英子的角度入手,感受掌声的力量。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两次掌声,从同学的角度入手,体会掌声的力量。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课前预热,爱是什么
1、有请今天的值日生为我们读准备好的故事《爱是什么》。
2、请大家点评,出示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读。让学生发现,让座,送茶,伸出双手,这些普通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爱。那么爱,还可以怎么表达?
3、引导学生感谢值日生为大家读故事,我们可以他送上掌声,表达我们的爱;值日生也也感谢在座的同学积极点评,热情鼓掌,可以鞠个躬。鼓掌,鞠躬,这些都是爱的表达。
【设计意图: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其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开始,我结合班级课前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的习惯,请值日生读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的故事《爱是什么》,为学生创设一个“未开学,便有爱”的学习氛围。在鼓掌和鞠躬中,明白这些都是爱的表达方式。然后,就在这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块二、谈话导入,质疑问难(2-3分钟)
1、揭示课题后,和学生一起书写课题,告诉他们“声”上横长,下横短。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2、带着问题,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样既注重了对课题的书写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
3、本课的生字词很多,我们因方言的原因很难很好区分前后鼻音。在学习生字词时,第一组出示的是:课文中的一类字。并对前后鼻音的字重点指导。我们平时养成了一个习惯,读前鼻音时,食指往前戳;读后鼻音时,手慢慢握成拳头往后拉。或者,发现形声字来记忆识字。以此加强识字教学。
第二组出示的是“落下残疾”和“刚调来的”,知道落和调是多音字。尤其是落字,它的读音有三种lào; luò(落叶); là(丢三落四),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一出示这些不同的读音,帮助学生直观的、准确地分辨。
第三组出示:慢吞吞。先让学生说说ABB结构还有哪些词语,进行词语的拓展。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所以在教学时,三组识字一组一组呈现,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归类学习的方法,抓住学生易错点、突破重难点、拓展知识点,更好、更扎实的学习生字词。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时间,利用时间,这个舍得,不仅是课内安排足一定的时间,课外我们也要好好地花时间给生字词重组,让简单的生字词教学换发新的生机,增加趣味、效味,实现高效课堂。】
板块三、精读赏析,走进英子 (15-18分钟) (一)认识自卑忧郁的英子
1、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文字,通过图片了解“小儿麻痹症”内心必会深受震撼,了解英子自卑犹豫的原因。
2、然后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品读赏析: A发现两个“总是”,感受到她的孤单。 B发现“默默地”,知道通过动作表达她的自卑。
C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 。用上课文中的话,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一定要以学习语言为中心。通过揣摩重点词句,两个“总是”,一个“默默地”,加上因果关系的表达,学生感受到英子的忧郁。感受英子被关怀的渴望。正如朱光潜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感情上推敲。”。然后我创设情景,从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移情体验,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样,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闸门越打越开。此时的朗读,已无需多大的技术性指导,只需配上忧伤轻缓的音乐,便能表达一切。】
(二)感受自信快乐的英子
老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感受英子的变化。 并从上一个情境中跳入这一个情景,想象
当同学们在教室里说说笑笑时,她 ;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她 ; 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 …… 4、她变得开心、快乐了。在轻快的音乐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老师由必要的牵引到大胆的放手,学生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师生间创设了和谐、平等、互助、开放的语文课堂。而让女孩子朗读,我觉得她们的声音比较尖细,比较适合高兴的文段朗读。配上音乐,女孩子更放得开,快乐之情溢出来】
4、是掌声改变了英子。让我们看着板书试着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各种鼓掌的图片,让学生心生敬佩。为这些残疾人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然后课件中出现鼓掌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孩子们心中此时最好的表达。它不仅仅是掌声,还是赞美,还是尊重】
四、书写指导(5-8分钟)
1.指名读课后生字。请同学说说这些字书写时的注意点。 2.教师示范指导“愿”的写法,说说带有愿的词。写写这个字。 3.老师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学生作业上台展示,评价。再继续认真书写。
【设计意图:不论是几年级的学生,写字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学习的基础,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我最近利用手机拍照的形式,当学生写字时,
我边巡视指导,便拍下学生写的字,利用 马上就可以传递到电脑中。这样既节省了以往学生跑到上边展示的时间,也使课堂秩序更好了。一般情况下,学生书写时,我能把每一个学生写的字拍下来,课内有选择地点评,课外也可以一一进行评价,关注了课堂的全面性。作为老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喜爱汉字,爱上写字,写得一手好字。】
六、说板书设计: 25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以上是我对《掌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25 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问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2.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7.理解词语。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作业
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1)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4)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拓展延伸
1.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课文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说一说。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设计】: 25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由于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偶然一次上台演讲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受到激励,由此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开朗自信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情节感人,描写细致,如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获得思想启迪呢,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交流拉近距离。
我用课前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人人都需要关爱鼓励的情感,为进入新课作情感铺垫。
二、加强朗读,在诵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在默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教师领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的复杂变化,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设身处地想像人物内心活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如在了解小英的“犹豫”之后,我假设小英就坐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对她说?又如第二次掌声时,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临时扮演了小英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孩子们就把满腔的热情无私地献给了小英,这样的设计不仅给了孩子表达关爱的机会,而且使得关爱的表达更真挚,也更能令人接受。
四、拓展延伸,升华本文内涵
在理解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关爱送给别人,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内涵: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