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区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使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经历过程 1、引导提问
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校园的一角。大课间的时候大家都在童心园里活动,请小朋友看一看,童心园里有哪些人?
学生说有老师和学生。(板贴:老师和学生) 提问:再仔细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板贴:下棋,看书,做游戏)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2、引发分类需要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你们能帮王老师解决他们吗?
课件出示问题:(1)男的多还是女的多?(2)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3)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谈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男的有多少人,女的有多少人,所以我们首先得把图上的这些人按男和女分成两类。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像这样把男和女用线隔开。(画线形成表格)
谈话:要解决第2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可以分成老师和学生两类,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也在中间用线隔开。
谈话:要解决第3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3类。 小结:仔细观察这三种分类方法,他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分类?(根据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3、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 引导;要想知道男和女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那我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不好?可以怎样数?(有序的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数的时候为了防止遗漏或者重复,我们可以数一个做一个记号,再在表格里记录一个。
4、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上找到的第一个人是男,在表中怎样把他记录下来呢? 学生可能会说打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一个人,两个勾?三个勾?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
(启发学生想出可以用符号、画图、文字记录下来,有几个记录几个)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引导: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二个是男,再在男的下面打√。第三个是女,我们在女的下面打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要在女的下面画别的符号,王老师在这里要提醒小朋友,在同一张表格里,我们用同一个符号表示物体。所以我们在女的下面也是打√。第四个是男,在男下面打√,第五个是男,这行写完了,我们换一行写,换一行写的时候注意符号要对齐,这样看起来清楚便于后面的计数。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好办法整理记录按男和女分类的情况。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找到第一个表格。待会我边报边按顺序报边做记号,我在我的表格里记录,你们就在练习纸上记录。准备好了吗?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清楚。开始!
反馈:都记录好了吗?同学们帮老师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拿出你手中的作业纸,和王老师的比一比,你觉得谁记录的好?
我是用√表示一个人,你们呢? 我的符号都对齐了,你的对齐了吗?
我用同一个符号记录看起来简洁明了,你做到了吗?
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你们和王老师记录的一样好。给自己鼓鼓掌。分析:现在从我们整理记录的结果来看,男的多还是女的多?你还能知道什么?
小结:从一张记录表中,不仅能知道男的多还是女的多,还能知道男和女各有几人,还能比多比少,还能想到一共有多少人,看来,从这一张表中表达出的信息还真不少呢!可见我们分类整理的作用课真大啊!
5、收集和整理数据
要求:像刚才这样一个人按顺序边做记号边报,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这里还有两张表格,待会,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小组合作完成第二表格“教师,学生分类”的整理,第三和第四组的同学小组合作完成第三张表格“按活动项目分类”的整理。听清楚要求了吗?现在开始活动!
交流反馈:老师收集了两组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引导:(指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他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和整理的?从他们的记录结果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指按活动项目分类的)他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和整理的?从他们的记录结果中,你能知道什么?
6、回顾比较 (1)比较
让我们来观察这三次统计。他们都是分类同一幅图的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分类标准不一样)。若学生提不到,手指着分类标准做一下提示。是的,它们的分类标准不同,整理数据的结果也不同。(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又有什么是相同的?(总数相同)
(2)回顾统计过程
咱们再来回想一下整个过程,首先我们根据问题把人按不同标准分成了几类,出示:分一分),接着通过?(数一数,数的方法)分别得出各类人数,。这个分一分、数一数、记一记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类整理过程。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刚的整个过程,为了解决从图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先根据不同的问题将图中的人进行分类,接着按顺序在图中做一个记号就在表中记录一个的这种方法分类整理出每类人数,这整个过程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课题)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能清楚地看出各是多少人)
二、练习巩固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应该掌握了按不同标准分类了,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老师有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积木,谁来说说有哪些颜色? 师:有哪些形状?(指名回答)
师:说的真清楚!所以这些积木我们可以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现在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类记录这两种分类的情况。(学生完成后实物投影交流)
师:从这两次分类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需要时提醒:检查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算两张标的总数是否一样)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除了积木,我还带来了一些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和图案)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记录在数学书第2题的旁边。
师: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分的?
师:这是刚才两位同学分类整理后的结果,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可以按哪些标准分一分呢?(按性别分男生、女生;按出生年月分12类;按年龄分2-3类……)请大家课后选择其中的1-2个标准分一分。 三、反思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分类整理能使我们解决问题更加清楚。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