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

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

来源:九壹网
16· 杭州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 冯晓宇王宇希李行先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31 ̄4) 摘要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 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130. ̄,/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 ̄40尾、8o尾、 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 ̄4o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 配合饲料,结合水质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vet' 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O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 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 k 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 济效益也较明显。 黄尾密鲴( l哟 s dm.,/d//3/ ̄)隶属鲤科、鲴亚 试验于2004年在萧山民兴水产养殖场进行,采取 科,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其成熟个体以0.3 0.5kg为常 多种养殖模式:主养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混养则主要是 见,广泛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该鱼曾是 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 lzl ̄纪五、六十年代钱塘江的主要渔获物,其产量约占 等。 总产量的15%一20%,但随着新安江、富春江梯级水坝 1.1养殖环境条件 的建成和过度的捕捞,目前钱塘江黄尾密鲴的资源数 养殖水源为钱塘江水,池塘长方形,东西朝向。淤 量下降较陕。而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饲养简易、 泥厚度20—30cm。主养黄尾密鲴共四个池,总面积 病害少,同其它鲴鱼相比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等优  ̄6008m2,水深1.4—1.7m;河蟹混养池共l0只,总面积 点。并且该鱼系杂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以 26680 ̄,水深O.8—1.Om。各池在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 附生硅藻、水底腐殖质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为食,对 清塘消毒,7d后过滤进水。 饲料要求不高,既可进行池塘主养,也是理想的混养品 1.2主养池放养 种。黄尾密鲴在江河、湖泊、大型水库可自然繁殖,是 四只池大小一样,每只面积4002 (6亩),共10308 进行放流、增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m ̄(Z4亩),每只塘放养数量相等。鱼种放养情况见表 1材料与方法 l。 表1黄尾密鲴主养池放养情况 1.3河蟹池混养放养 26680 rn}(40亩),按照不同密度混养对比,鱼种放养情 河蟹池混养共十只,每只面积2668m2(4亩),共计 况见表2。 杭州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17· 表2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黄尾密鲴放养情况 尾/667『n2,尾/ 1.4内河河道混养黄尾密鲴 有机碎屑、附生藻类等为食。 面积共6O730 (90亩),黄尾密鲴放养密度为40 1.7水质管理 尾/6(『7 ,共放养3600尾,放养规格及时间同上。 每只池塘配备一台3KW的叶轮增氧机,定期加换 1.5其它品种鱼池混养 水,一般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em;5—10月定期 面积共186760 (28o亩),黄尾密鲴放养密度为40 使用石灰调整水质,一般每隔20d左右使用一次,每次 尾/6(『7 ,共放养112130尾,放养规格及时间也同上。 用量在15~20kg/667m:;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及时清除 1.6饲料及投喂 池塘中的杂物和死鱼,保持池塘卫生。在整个养殖过 按“四定”原则投喂。 程中使用过数次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 1.6.1黄尾密鲴主养池 1.8病害防治 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配方由杭州市农业科学 养殖过程中未发现蘑大病害,日常巡塘中经常观 研究院水产所提供,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5—28%,主要 察鱼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鱼吃食不正常,即查找原 的生长季节日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投喂,具体视 因;对所发生的病害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确定 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投喂两 病原后对症下药,不使用违禁药物,坚持休药期原则。 次。 1.6.2黄尾密鲴混养池 , 结粱 河蟹池混养和河道混养均不额外投饵,即在主养 2.1主养池黄尾密鲴的养殖结果(表3) 品种投饲后不再另外增加投喂量,鲴鱼依靠摄食残饵、 表3黄尾密鲴主养池收获情况 说明:1、收获时间在2O04年11月~12月间。 2、黄尾密鲴主养池平均每667 共投专用配合饲料468kg,饲料系数为1.72(包括总产则为1.09)。 3、平均销售价格在l2—147rM ,亩盈利在 0∞元以上。 2.2河蟹池不同密度混养黄尾密鲴养殖结果(表4) 18· 杭州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表4河蟹池混养黄尾密鲴收获情况 说明:1、各池花鲢、白鲢和河蟹的养成规格和产量相差无几;黄颡鱼收获的产量相差也不多,但黄尾密鲴的收获规格以15、16号池小 些,可能与放养量较多有关。 2、河蟹混养池和河道混养均不另外投饵,即在主要品种投饵后不再另外增加投喂量,鲴鱼依靠投食残饵、有机碎屑、附生藻类等 为食。 2.3在内河道中混养 在1200, ̄/667 m2左右;在其它鱼池和内河道中进行混 根据ll—l2月用刺网、张网捕获的平均规格为0. 养,增产增效较明显,不需增加其它投入,但本试验的 25~0.35 k 尾,成活率至试验结束时尚不能完全统计 放养的密度可能偏低些。 出,但增效明显。 (3)主养黄尾密鲴采用自行研制和开发的配合饲 2.4其它鱼池的混养 料进行投喂,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每667m2产448.3 在1O~l2月的起捕和干塘中发现,平均规格为0. l(g,平均成活率为93%,每667m2纯利在2300元以上, 15 O.45 k 尾不等,平均成活率为87%左右,投放鱼 比原养殖品种增效30%以上;作为河蟹池混养品种时 种后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平均每667m2增收 收获平均规格为0.25~0.35 kg/尾,平均成活率为 120元左右,增收效果明显。 95%;作为其它养殖鱼类的混养品种,投放鱼种后在不 3讨论和总结 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平均成活率为g7%,每667m2 增收120元左右,比原养殖品种时增效10%以上。以 (1)鲴科鱼类作为杂食和刮食性底层性鱼类,也是 上各种试验养殖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种中小型养殖鱼类,在水产养殖中是一很有发展前 (4)鲴科鱼类在多数自然水体中能进行自然繁殖, 途的品种,其主要以刮食底层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和悬 河道、水库、湖泊中均可进行增殖和养殖,以增加自然 浮颗粒等为食,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但对饲料的要求较 资源数量而获得渔产量,山塘和小型水库则更可适当 低,是一主养和混养的优良品种,尤其是混养,增效明 施肥进行半精养,对于有机质较多的水面也是发展养 显。黄尾密鲴又是四种鲴鱼中相对生长较快,较受消 殖增效的好品种,这也是我们这次养殖的体会之一。 费者欢迎的种类,该鱼肉质细嫩、鲜美,是钱塘江原有 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由于资源量的日益减少,其 价格一直看好,市场需求量较大,是广大渔农民养殖致 参考文献: 富的—个好品种。 [1]李生武.黄尾密鲴生物学特征及养殖技术.科学养鱼, (2)从养殖试验中可以看出,在河蟹池中进行混 2oo ̄(5),15~16. 养,其混养密度在4o一160尾/667 均较正常,对主养 [2]李生武.鲴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技术.水产科技情报. 品种的影响也不大,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起到 23a2,29(3):116—118. 增产和增效的目的,故建议作为混养品种时其混养密 [3]邓朝阳,谢满华.细鳞斜颌鲴的繁殖与养殖.内陆水产, 度可在1130 160尾/667 之间;作为主养品种,从试 1999,(12):17. 验中可看出,其单产并不是很高,不到30C ,这与其是 [4]徐如卫,吴振兴,罗仙池.新安江黄尾密鲴Xenoeypr/s 诎 er生物学研究.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6,15(3):184- 中小型鱼类的特性有关,生长速度也不像其它大型鱼 1%. 类那么快,但养殖成本较低,养成效益较高 适合多数 [5]柳富荣.鲴类^工繁殖与饲养技术(三).科学养鱼,1999,3: 区域进行养殖,建议作为主养时其放养殖密度可控制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