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沈浩见行动
2009年11月6日,凤阳县小岗村的挂职沈浩同志因过度劳累,永远的离开了他放不下的小岗人民。但他以忠诚与大爱、创新与奋斗、青春与生命展现了一个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他以赤诚与忠心、艰苦与奉献、情谊与仁爱谱写了一曲生命中无语的长歌。他信念坚定忠于党的精神,他脚踏实地干实事的精神,他迎难而上谋发展的精神,他心系群众惠百姓的精神,他清正廉洁创事业的精神是我们思想上光辉的旗帜,是我们奋进中有力的音符。
沈浩同志作为省财政厅的一名副处级干部,能够放弃省城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环境艰苦的小岗,一扎根就是五年多,无怨无悔的为小岗村出谋划策,帮助小岗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这不能不让我从心底对他有一种敬佩之情。偶然看到网上的有关评论,说是沈浩当时并非自动请缨,而是领导觉得他来自农村,比较适合这份工作才派他下来的。任期满后沈浩本不愿留下来继续任职,因为有90多岁的老母和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但由于那98个红手印的沉重分量,他不得不接着带领小岗人民继续奋斗。其实当初任职的原因为何,继续任职的原因为何已不重要,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即使自己有怨言不乐意,但依然能够服从组织的安排,担负起组织赋予的重任,且将工作做得那么出色,单凭这一点就说明了他的党性觉悟高,真正实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誓言,对于人们的褒奖他是受之无愧的。
那么什么是“沈浩精神”呢?我觉得它可以概括为:舍弃优越而选择艰苦,舍弃轻松而选择重任,舍弃自我而选择为民,舍弃私情而
选择大爱。这才是真正的党人的品格!这才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沈浩对小岗村这片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把这里的农民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事无巨细,只要是乡亲们需要的,他就会去努力,只要是乡亲们期盼的,他就会去争取。他甚至几乎就成了一名农民,因为他已与小岗村的村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而作为一名党员,他更深知为人民服务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他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小岗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不能倾听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意愿,要我们党员干什么?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我们党员干什么?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我们党员干什么?
就是带着这样厚重的使命感,沈浩同志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和毅力,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扎根基层,深入调研,结合小岗村的工作实际,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发展意识和实干精神。沈浩同志在挂职期间,始终把发展“放在心里,拧在手上,”带领小岗村一班人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小岗村的“品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使小岗村的发展一步一步迈上新台阶。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管身处何种岗位,也要为官一任,致富一方。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不断培养推动发展、促进发展的素质能力,明确科学发展观在本地、本部门的具体要求,善于学习,勤于钻研,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本职工作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措施,脚踏实地的沿着发展的路子干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沈浩精神在实干中发扬光大。
作为基层公务员,要有效能意识和服务精神。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尽管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产生的,但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公务员如何立足本职,做好小事,如何提高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等重要问题。他的事迹和精神是基层公务员开展学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宝贵教材。
所谓公务员,我理解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我们应该像沈浩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要有效率意识,在细小的工作上要脚踏实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细节中追求完美,从小事中追求卓越,从服务群众中体现沈浩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以沈浩同志为榜样,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成熟,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
汗水成就梦想,信念铸就辉煌。面对琐碎、复杂的农村工作,沈浩同志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坚克难的拼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带领小岗村村民走向了小康、走向了富裕,也换来了小岗村98个鲜红的手印,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委员学习沈浩精神,就是要尽力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多思考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 一要选好带头人。时代产生英雄,英雄推动历史发展。一个优秀的厂长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起死回生,同样一个优秀的村级支部,可以使穷村变富村,落后村变成先进村。
二要选好路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的之一,就是富民。用百姓的话讲就是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关键一点就是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区位等客观条件,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三要带好队伍。针对农村党员的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差异性,逐步探索党员分类目标管理机制,把党员分为任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让先进帮后进、后进争先进,充分调动各类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探索建立“任职党员带头、无职党员有责”分类目标管理机制积累新的经验。 四要抓好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有些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点上,冷在面上;热在一时,冷在平时,不经常抓,不持久抓。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认为抓党建是“虚功”,抓不抓关系不大,抓经济才是硬指标。为此,我们一是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出问题就是渎职”的观念,从根本解决“抓落实不够”的问题。二是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围绕创建先进基层组织的目标,按照“细化、量化、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
理确定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严格考核。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快捷高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工作指导和监督。四是要明确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对排名前列的要进行表彰,对主要领导要予以提拔重用;对排名最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努力形成“人人进取,个个争先”的工作新局面。